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研究设计

分析判断形势,建立在探索规律基础上的早做谋划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理论和实践研究必须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和运用规律”上下功夫。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当前体育和竞技备战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把当前正在做,必须做的事情做好,以保证竞技体育良性发展和竞技备战的顺利进行。

由于我们实施了近20年重点发展优势项目的奥运战略,加之地域学、遗传学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足、篮、排、曲、手、水、棒等集体球类项目中,还处于明显落后状态。在这里的绝大多数项目中,实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跃居领先地位的奋斗目标,必须付出多年的艰苦努力。因此,在总结我国竞技体育成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实际工作和当前的任务来展开,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关于举国体制的内涵,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暨2005年冬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进行了较全面地阐述:“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与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相适应,是我们实现奥运战略的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就是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上下形成合力,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国增光。”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保障下不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显示出发展的短时高效,有力证明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相适应,是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制胜法宝和最宝贵经验之一。

举国体制并非计划经济的专利,它是计划经济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制度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举国体制所具有的控制系统的单向和集中化优势只有通过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最大效力。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造了一种新的竞技体育体制,短时高效的实现了竞技体育跨越式的突破,在催生中华体育精神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上做出了重大贡献。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的辉煌成果,我们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坚持“举国体制”,并着力解决与“举国体制”不相符的问题。全国上下不仅要在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举国体制对奥运备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而是要在行动上强化其优势,以“举国意志”“举国智慧”和“举国资源”共同把2012年奥运会任务完成好,更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改进和完善举国体制,赋予其新的内涵。

在完善举国体制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省市的积极性,使各地区、各民族的民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其中,为举国体制服务;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视市场经济对体育的调节作用,并通过政府引导和规范市场的行为,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协同和互补;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厘清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职责,落实“管、办分离”,逐步改善现存的体育行政部门与各体育协会等“一个实体,多块牌子”的现状;要进一步处理好体育系统与非体育系统的关系,在考虑系统内存量的调整和优化的同时,考虑系统外增量的引入和匹配;要积极引导地方体育局从国家利益出发,从青少年体育抓起,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充实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处理好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关系,实施以全运会改革为突破口的竞赛体制改革,带动各类赛制作相应的调整,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篮球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

体能、技能和战术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中最重要的3个子能力,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技战术水平在比赛中发挥的如何,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体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中国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站着守、走着攻”“抽筋多”等现象生动地反映了体能的不足。这其中首先反映的是认识问题,即对体能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事实上,在以体能为主导的大多数项目中和技能类的对抗性项目中,体能的因素越来越突出地成为取胜的关键,也成为中国一些项目落后的症结。例如,在对世界高水平选手的研究和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技术发展已基本定型,训练条件、技战术水平逐渐接近时,体能尤其是专项体能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取胜的关键,在竞技水平相对较低或在技术的学习掌握阶段以及一些新开展项目中则体现的“体能是基础,技战术是关键”较为明显。因此,要全面认识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在高水平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整合专家资源对不同项目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进行探索,将体能训练融入到运动训练和比赛全过程。

(三)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才规律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在成长的过程中,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具有崇高的动机;(2)早期从事运动项目广泛,篮球天赋表现并不明显;(3)体育世家家庭居多,好的家庭环境是优秀篮球运动员成才的条件;(4)个人的努力奋斗在成长中起决定作用;(5)教练员的主导作用与信任,运动员有较好的人际关系;(6)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整体学历较低,有待提高;(7)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另一方面,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才规律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有机结合。影响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成才的内部因素重要程度依次为遗传与生理因素、身体素质、心理因素、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想品德。外部因素重要程度依次为业余训练水平、所在运动队水平、社会经济、教育与科技水平、家庭因素、国家政治制度、观念意识等。

正确理解和运用规律,不仅可以促进竞技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问题。运用的关键在于探索和建立体育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于探索体育高等教育的内涵和更新教育内容、方法,培养新型篮球后备人才。

(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核心问题

1.个人绝对能力

作为集体球类项目,一定要有核心队员和场上的灵魂。要注重培养对时空有特殊认知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球星”,要认识到运动员的个人竞技能力始终是围绕着心、技、体、智、战进行优势互补、互动促进的一个系统,加强身体素质、思维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的全面锻炼;要根据集体项目团结协作的特点,结合团队战术训练从而锻炼个人竞技能力,使个人融入到集体中。

2.教练员的临场指挥

要倡导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加强教练员的宏观判断能力、综合思辨能力、执教能力、困难局面的扭转能力以及精神感染力,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训练和比赛中的难题。

3.战术训练

在全场比赛中,关键环节往往由少数队员配合完成,因此在战术训练中,强化全队战术的同时,要在个体能力基础上重点加强2~3人的战术配合训练。

4.竞赛与训练的完美结合

要将训练与比赛作为完整的体系考虑,在不影响决赛发挥的情况下,将预赛等场次作为技战术等训练的一部份,加强实战对于运动员比赛经验、心理素质、处理应急问题和随机应变能力的锻炼,避免单纯的以赛代练和练不适战等现象。

(五)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学生

优秀运动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解决好运动员的出口问题关系到竞技体育链条的良性循环和发展。而解决出口的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的文化教育。

目前,在我国“三级训练网”式的训练体制下,运动员从小进入专项训练,文化学习时间不足、学习内容不连贯。随着我国文化的进步、教育的普及、科技的提升,在追求“以人为本”,谋求“人的全面发展”观念的驱动下,职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已悄然向运动员学生和学生运动员过渡。这既提升了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又保障了重大赛事任务的完成,从而形成了体育与教育具有实质意义良性结合。

高校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是未来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拥有良好教学条件和训练条件的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是培养既能争金夺银,又有真才实学的优秀运动员的理想选择,也可以作为工作的试点。

以上问题和观点是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下进行的探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环境更趋复杂,对篮球后备人才的理解范畴和评判标准与以往相比也有了很大的不同,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及体育产业发展对篮球后备人才资源的需求出现了新的特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培养途径渐趋细化和多样化。如何从全局上把握我国篮球后备人才资源总量、质量与特征,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地区分布及其优势与劣势,篮球后备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与特征,篮球后备人才资源效能发挥及应对策略等,从而做到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开发与体育事业需求相匹配,是决定我国篮球运动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