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体育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设计从宏观方面来讲,可以是解决整个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单元安排等重要问题;从微观方面来讲,主要指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构思和组织。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设计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而存在的,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体育教学设计最主要解决的是微观层面的单元或者课堂教学问题。

有学者尝试对体育教学设计进行界定,如谢彬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体育教学系统和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解决一系列复杂的体育教学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43】

还有的学者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为体育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它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44】南勇认为:“所谓体育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采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系统的综合。”【45】

毛振明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学时)的教学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46】这个定义明确了体育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周登嵩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体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体育教师、学生、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环境以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体育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行动方案,并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行动方案的可靠性,同时做出修正,直到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止。”【47】

显然目前存在多种关于体育教学设计的界定,更多的是把体育教学设计理解为一定的行动规划或方案,我们注意到,上述各位学者都是从宏观上对体育教学设计进行的界定,而对于更微观层次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与定义,可见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还有必要深入分析。

2.2.2 我国对体育教学设计的研究

我国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引进比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各学科关于教学设计研究相对更晚,其中关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也只是零散而不系统的研究,此阶段属于把教学设计理论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尝试研究阶段。

石淑贤1994年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结合教学设计理论论述了体育电化教育的问题,这也是在所检索的体育文献中见到的第一篇关于体育教学设计的文章。虽然该文描述的是体育专业学生电化教育的教学设计问题,与中小学体育课堂本质上有区别,但文中首次提出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以田径课为例介绍了“肯普模式”的教学设计的观点。【48】应该说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

在此之后的几年内,关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陆续增加,如陈德俊在《谈体育教学中的课堂设计》中,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阐述了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场地器材设计等问题。【49】杨元清在《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中介绍了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处理好各要素的关系,使他们相互促进、协调配合,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50】杨学海谈了体育教学设计的三维结构问题。【51】还有学者结合多媒体教学对体育教学设计进行了尝试性研究。【52】此外,还有学者从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部分涉及到教学设计的问题。【53】

这些研究尝试性地将教学设计手段与体育课堂进行结合,促进了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体育教学设计观的束缚,个别研究虽然较有意义,但没有形成体系,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停留在零散的、低层次的引用与借鉴阶段。

2.2.3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体育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然,《课标》本身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但它毕竟给体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理念。伴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体育界人士开始重新审视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问题。

苏正南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他认为:“体育教学设计者必须建立起‘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需要,并争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同时必须明确,体育教学设计仅仅是一个框架,一个思路,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忠实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因而也是体育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54】

针对苏正南先生的观点,王章明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指出:“把‘新课标’取代‘大纲’的理由,即‘大纲’自身带给教学实践的种种局限,简单而直接地套用在‘备课’这一环节上是不妥当的。众所周知,‘新课标’出台以前出现的体育教学之理论和实践的所有问题,必然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非常眼熟的‘三大弊端’戴在‘体育传统教学设计’的头上,可以说是一种草率的判别。”【55】客观地讲,王先生注意到的问题是正确的,但其接下来对备课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

此外,焦敬伟在《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里进一步论述了体育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指出:“体育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创造性等特点;并进一步说明了以新《课标》为指导的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与内容。”【56】

随着教学设计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影响的增加,关于体育教学设计的著作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来,如杨铁黎主编的《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57】;于素梅等主编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案设计》【58】;邱裕良等主编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设计》【59】等。此外,在最近出版的几本体育教学教材中都单独开辟了专章讨论“体育教学设计”的问题。由此可见,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学设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我们也看到,上述关于体育教学设计的著作中偏重于实践层面上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的提供,而更深层次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涉及的较少。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已经成为当前体育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如何转变以往的教学设计思路,真正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当前的相关研究显然尚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不够深入、系统,虽然近几年来在《课标》实验区涌现出众多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精品,但还没有真正从理论上建立起成熟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体系。

2.2.4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教学设计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其学科化进程,教学设计理论最终要通过学科的教学实践得以实现,这也体现了教学设计应用性这一特点。一般教学设计理论如何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客观地讲,教学设计理论是高度抽象的、概括各门学科的学科,所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在遵循一般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而且这种学科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陈旭在《体育教学课时计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谈到:“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是,运动负荷要符合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第二,根据动作技能的规律设计教学。第三,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安排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应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60】此文指出了体育教学的鲜明特点。

凤帅临在《体育教学新规律刍议》一文中进一步说明了体育教学的规律:“第一,教学内容与增强体质统一的规律。如果确定的教学内容所承载的生理、心理负荷不符合学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要求和增强体质的规律将会给学生的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掌握这一规律是教师正确理解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和进度的依据。第二,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身体练习相依存的规律。体育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采用的一种直观教法,而身体练习则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这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正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性。”【61】

中小学体育课大多数以室外教学为主。与室内教学相比,课堂的组织难度更大。同时体育课堂教学受到一定的物质条件(场地、器材)的制约,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因地制宜,考虑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从上述的相关研究中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明确了体育教学的一些特殊性,从而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这些特殊性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设计思路的框架下,没有考虑到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发生的变化,应该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教学设计作为一般教学理论,是高度抽象化的理论,在教学设计学科化,即引入体育教学领域过程中,必须既要借鉴其基本理论,同时要根据学科特点适当调整其环节、步骤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