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学会有效掌控你的学习时间(1)
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生命太短暂了,我们不能将自己的美好青春浪费掉。比尔·盖茨说:“世界是不公平的,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比尔·盖茨并不是悲观,他是正视现实,我们相信社会是在逐步走向美好,走向平等、民主、自由。但平等、民主和自由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平等、民主、自由是不存在的。所以正视现实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其应有的价值。事实上,我们所抱怨的多是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很快忘记的小事情。不要让这些小事牵绊了自己,让我们把自己的时间、生活只用于值得做的行动上,去想一些伟大的思想,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蒙田一生都在思考人生和社会,但还是觉得光阴过得太快,岁月不等人。英国诗人布莱克高歌:“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生活有理想,我们便不会再为一些繁琐小事而怨天尤人;懂得时间的珍贵,生活中的阳光则会填补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大千世界的所有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而“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容易令人懊悔的也是时间”。
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飞来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窒息了,却没有再复活的机会。正如有这样一句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也是如此,它一步一步、一程一程,决不辍步、永不返回。因此,青少年时期所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生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应当趁青春有为之时多学一点,以备日后成就大业之需。
自古以来,纵观那些取得成就的人,没有一位不是惜时如金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3天就有一项发明,他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进行仔细地研究,单是寻找用什么材料来作电灯丝就做了1000多个实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有句格言:“哪里有天才,只是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了600多万字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的缘故;数学家陈景润,夜以继日,潜心于研究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几麻袋,终于证明了这道难题,摘下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临死前还争分夺秒地写《资本论》。这些事例都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要想在有生之年做点贡献,就必须爱惜时间。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达·芬奇也曾经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明。”列夫·托尔斯泰有这样一句着名的格言:“你没有有效地使用而放过的那点时间,是永远不能返回的。”还有人问过达尔文:“你怎么一生能做出那么多的事呢?”他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这样一些名言、格言又怎能不是深切地告诉人们:有作为、有成就的人,他们无不是因爱惜时间而得到成功的,他们用珍惜时间的妙法度过了青春的岁月。
可是,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少数人对时间很不珍惜,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他们把今天所要干的事放在明天去干,蹉跎岁月,一点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他们或是白天痛玩,晚上开夜车,这样不仅谈不上珍惜时间,反倒影响了人的身心健康。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华人社会亦常尊称为莎翁,被许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剧作家之一。他被誉为英国的民族诗人和“艾芬河的吟游诗人”
(或直接称为“吟游诗人”)。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
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谈道:“一个人即使是有两次生命,这对于我们青年来说也是不够的。”董必武同志给《中学生》的诗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人云此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所有的这些,都在提示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当然,珍惜时间也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行动当中的。
珍惜时间,我们首先必须明了时间是怎样被耗费的。而要想知道时间的耗费情况,又必须先记录时间。我们应该养成勤于记录时间消耗的习惯。办法是在做完一件事之后,立即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每天一小结,连续记一周、两周或一个月,然后进行一次总体分析,看看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从中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有学者已经证明,凡是这样做的人,对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收效甚大。现在人们常常把“应该”花费的时间,看成是实际已经花费的时间,而这两者往往是不相等的两个量。如果人们问一位领导者:“您今天上午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答曰:“起草报告花了3个小时。”其实,在这3个小时中,他喝茶、抽烟花费了18分钟,中途休息了两次,花费了23分钟,与同事聊天,花费了27分钟,接3次电话,花费了5分钟,这样总共花费了73分钟,实际上真正用于起草报告的时间只有1小时47分钟。可见浪费时间是多么惊人。因此,进行时间消耗记录,对时间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每个人提高时间利用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我们先在这里介绍一位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方法。在柳比歇夫的一生中,成就赫赫,硕果累累,他发表了70多部学术着作,写了12500张打字稿的论文的专着,内容涉及遗传学、科学史、昆虫学、植物保护、哲学等广泛的领域。在这些成就中,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他那枯燥乏味的日记本——“时间统计册”。柳比歇夫每天的各项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散步等等,支出了多少时间,全部历历在案。连子女找他问话,他解释问题,也都在纸上作记号,记住花了多少时间。每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不管干什么,每道工序的时间都算得清清楚楚,内容之细令人惊讶。
依据效率研究专家的说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用相同的劳力做尽可能多的事情的最佳方法就是即时处理。所谓即时处理,简单地说,就是凡决定自己要做的事,不管它是什么事,就立刻动手去做,“立刻”这一点至关重要。
立刻动手,这不仅省去了记忆、记载或从头再干的工夫,而且可以解除把一件事总记挂在心上的思想包袱。
如果对一切事务性的工作都采取“一次性处理”,那么就省去了对一件事再花第二次、第三次的工夫。
然而,生活当中的一些人却有一种很不好的拖拉作风,本来可以随手处理的事,却拖得几天几周办不了,几天内可以办的事,却几个月不见踪影。
这样导致学习效率极低。殊不知,被拖延的事务,将来仍然需要做,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
中国有句格言,“今日事,今日毕”。要赢得时间,必须养成随手处理可以处理的事务的作风,不能总是想着明日。否则,就如古诗所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当中还是让我们谨记海伦·凯勒的那句名言吧:“将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看待。”这样,我们的目光将不会再狭隘,我们的心态将会更乐观豁达,我们的人生也将丰富而美好!
学习,珍惜青春的最好方式
古罗马哲学家小塞涅卡曾经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没有人会感觉到,青春正在消逝;但任何人都会感觉到,青春已经消逝。”
是的,对于正值青春美好韶华的青少年朋友而言,你们一般是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但终有一天,你们也会很明显地感觉到青春的流逝的惊叹!
我们为什么怀念青春?有人说:“人总爱回首过去,不管过去是苦是乐,总改不了留恋的习惯。”还有人说:“因为惧怕时间的流逝带来身体上的缺陷,所以一味地追忆过去,活在美好的过去中,简单点说就是害怕面对。”
对于时光飞逝的迷茫,一代奸雄曹操也曾有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但,事实上所有的河流都在朝着大海的方向奔流,你何时见过它们再回头?青春也正如歌词里面写的那样像一只小鸟,这会儿还在你眼前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而下一秒,它就飞得不见踪影。
你看太阳每天的升起落下,像不像是一个慢动作的抛物线?太阳只是按着既定的轨道爬升,生命的抛物线却可以由我们自己把握。
青春时抛起的速度和角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高度和路径。
人们都说,青春最可爱。青春就像一个单纯的孩子,谁认真呵护她,她就对谁绽放迷人的笑容。
你熟悉雷锋这个名字吗?
雷锋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2年光阴,他的故事却被我们传颂了近半个世纪。1963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身上可学的东西很多,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同的侧重。我想对青少年来说,最值得学习的应该就是他那份刻苦读书、不负青春的精神。
7岁时,雷锋就成了孤儿,可他努力上进,抓紧一切时间努力读书。在鞍钢工作期间,由于表现出色,县委机关破例让他进入机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学习。每次上完课回来已经很晚了,雷锋还想多看点书,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特意把宿舍的电灯接长了电线,把灯泡拉在自己床头边上,再用报纸和枕巾遮住光。有一次他看书看得睡着了,灯泡烤焦了枕巾和枕头,险些出了事故,于是他又买来长筒手电代替电灯继续开夜车。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雷锋还坚持写日记。
关于青春,他写下这样两段话: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我们为未来带来些什么呢?
宝贵的青春年华,我们是任它白白流逝,还是让它一展婉转的歌喉?
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大脑在一生中可能储藏的各种信息的最高值,相当于50个平均藏书1000万册的大型图书馆。青少年时期是用脑的黄金时期,多读书、读好书,这就是我们珍惜青春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想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天,请现在就在你的心中撒下知识的种子,付出时间和汗水的浇灌,让智慧的阳光伴你茁壮成长,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最高的理想。
青春需要我们去珍惜,去把握。青春的时光在风的指间滑落,在雨的洗礼中流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若一去,遂不复返。不要让青春在空虚的日子里悄悄逝去,也不要让它在迷茫与困惑中被剥夺,当雨水淋湿了你的青春时,要重新去拥有七彩的阳光。
青春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时钟嘀哒而过,青春也在无声无息间悄然溜走。只有牢牢把握住点滴的时间,才能载着青春的小船顺利驶向理想的彼岸。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少年时期的放浪是晚年的汇票,人生的最大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的确,青春是有限的,但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学习无穷的智慧,等到我们成功的那一天,你会想起青春岁月所留下的痕迹。青春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并不是生命的终点。珍惜青春,就等于珍爱生命。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以青春的活力防止生命的衰老,以一颗纯洁无暇的心面对这唯一的青春。当生命将冻结时,拿出自己的“青春纪念册”,多苦都会变成甜!青春如梦,或许今天的快乐会被明天的悲伤所带走。但我们不必害怕,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处于一生中最美的时光,未来由我们填写,所以还是努力学习吧!
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学习时间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个青年非常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
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听了青年的话,笑呵呵地从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事实上,老天很公平,给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但是,同是24小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率。如有的同学善于科学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生活、休息井井有条,学习效果也很好;而有的同学却相反,不善于安排时间,整天忙作一团,但学习、生活无规律,学习质量也不高。所以,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兴趣,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能在某个领域做出自己的一番功业,诚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当然,这并不是排斥兴趣的广泛性,但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甚至是人的一生,确实需要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事业。当前,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如果不纵向深入,就会把有限的精力白白浪费掉。
马克思认为,研究学问必须在某处突破一点。歌德也曾这样告诫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都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纵观中外,凡大学者、科学家们无不是将分散的精力聚集起来,获得某个领域的突破。
我们再次拿法布尔来说,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他一大清早就趴在一块大石头上。几个农妇早晨出工时见到他,到了傍晚收工时见他还是趴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怎么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以这样的精神从事一项事业,怎么还会有不成功的道理呢?那么,怎么安排才算合理呢?
卡尔·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德国犹太人,出生于德国特利尔城,逝世于英国伦敦。伟大的哲学家,革命理论家,经济学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