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
为了管住儿子,亨利7岁时,父亲便把他送进苏格兰人开的学校学习。在学校里,他的算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其他各科的成绩平平,同时他又对各种机械有着强烈的兴趣。
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1947),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于1903年创立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同时,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
那是一个北风呼啸的冬日,亨利跟父亲搭火车到8英里外的底特律去。在火车站里,他第一次看到火车头。这个庞然怪物,使他感到惊奇,也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位好心的列车长,看他那样着迷,就让他进入火车头,并为他开动了车头,满足了亨利的好奇心。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驾驶台上,把汽笛按得哇哇响。
他回到家里,兴奋得整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早,他瞒着母亲,从厨房里偷来两个水壶,一个壶里放满烧得火红的煤炭,一个壶里装上烧开的水,然后从贮藏室里取来雪橇,把两个水壶放到雪撬上。他一边在地上滑动着雪橇,一边叫着:“喂,火车头来了,火车头来了!”他沉浸在欢乐之中,为自己的创作而自豪。
亨利在自己的房间里,藏有7种“秘密武器”:钻孔机、锉刀、铁锤、铆钉、锯、螺栓和螺丝帽。
亨利对一切机械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不但研究火车头,还研究手表,想把全天下所有的手表都打开看看。这个“疯狂的破坏者”,引起家里人百般警惕,只要一看见亨利回家,便立刻慌忙地把所有的表全部收起来,否则那些装饰华丽的昂贵的怀表,顷刻便会“五马分尸”。
亨利家中饲养了牛、马、鸡、猪、羊、火鸡等各种动物,开始,父亲经常强制他照看这些家禽家畜。而他的全部兴趣,都在钟表上。父亲曾责备他,但父亲也看到,儿子有强烈的求知欲,有孜孜不倦的探求奥秘的精神,还有一份天赋的悟性,这些是一般儿童所难具有的。他支持儿子,还特意把一块珍贵的“凯撒表”送给儿子。
亨利13岁那年,和父亲搭乘马车一同去邻村。突然,他眼前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发出巨大的吼声,并喷了亨利一脸蒸气。这是一辆无轨蒸汽机车,它的铁制的前轮很大,像战车一样的履带上,绕着粗铁链。前轮上方有个大汽锅,汽锅上横着水槽,上面还有顶棚。后轮比亨利还高,后面还拖着满载着石灰的拖车。亨利对这辆无轨蒸汽机车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又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
一天,亨利突然从家中出走了。这一年,他刚满16岁。
美国人崇拜白手起家、奋斗不止的人。亨利要赤手空拳去创业。
他独自来到底特律城,到密歇根车厂当了一名见习生,日薪1.1美元。但在他上班的第六天,就被开除了。不是因为他偷懒和打架,而是因为他不费吹灰之力就修好了那些老资格的工人无法修理的机器,这使那些老资格工人非常恼火。
美国人也懂得什么叫嫉妒。
父亲听说儿子被辞退,火速赶到底特律,将儿子介绍到朋友开的一家黄铜工厂。可是他干了6个月,又主动辞职了。因为在这里他已经再也学不到什么新东西了。
亨利第三次是在底特律的一家船舶修理厂工作。这里的工资每周只有2美元,而房租和伙食费每月就要3.5美元,但可以学到技术,亨利还是决定留下来。为此,他不得不节衣缩食,并且到处打工。
在造船厂工作期间,亨利对蒸汽内燃机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两年后,亨利把该学到的技术都学到了,再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学了,他又辞去了造船厂的工作。
迪尔本制材厂的约翰,买了一台很贵重的蒸汽引擎,但无法启动。这是一台西屋公司出产的移动式蒸汽引擎,它和亨利早年所见的机车一般大小,在四个车轮上安着圆筒形的汽锅,上面还有烟囱。
“亨利,你会弄吧?”约翰说明了来意,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亨利问道。
望着那庞然大物,一向恃才傲物的亨利也失去了信心,但强烈的自尊心、一往无前的精神不容许他退缩,他决心试一下。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认真地看说明,并试着发动,竟然意外地启动了。
约翰提出日薪3美元,请亨利来帮忙。这在迪尔本是很高的待遇了,同时这项工作又很有趣,亨利欣然同意。
3个月后,亨利又辞去了制材厂的工作。这一次不是因为工薪低,而是底特律的工业环境在吸引着他,他要创造自己的业绩,他不会为了高薪而长久地看守着一台机器。他去了西屋公司,担任移动式引擎的示范操作员。
在这里,亨利学到了许多蒸汽引擎的知识,终于在1896年试制了第一辆内燃引擎四冲程四汽缸式的福特汽车。1903年,他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
1906年,他自己设计制造的N型车投产。1908年T型轿车开始生产,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后来,福特汽车不仅占领了欧美市场,也推向了全世界。亨利·福特逐步走进了汽车老板的行列,成为美国着名的汽车大王。
可见,培养我们的兴趣与爱好,实际上就是培养自己的能力,当我们的兴趣与爱好越来越浓厚的时候,我们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对我们日后的成功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帮助。
学业、爱好两不误
世上的一切都有相对立的一方面。一个是极度诱惑人的东西,一个又是你血与汗的结晶。这时,该如何抉择呢?对于中学生而言当然也存在着这方面的困扰:一是学业,二是爱好。
当然,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离开学习是不行的。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却想要创造什么价值,不仅没有强大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思维方面的磨炼也将十分匮乏,要想处理好各种关系也是枉然。当然,这里的学习,并不是指成天抱着书本啃,然后考上大学,得到一份好工作那么简单。学习的意义是十分广泛的,我们不要把它单一化。
北京十八中初三学生王博,业余时间参加了学校的管弦乐团,还代表乐团参加华夏艺术风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获得了全国唯一的金奖。
其实,像每个家长一样,王博的家长也希望儿子从小多才多艺。于是,在接触长号前,王博已学过6年的游泳,拉过2年的小提琴,还练习过书法。
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妈妈偶尔带他去听了一次管弦乐团的演奏,王博由此迷上了西洋乐。
王博的指导老师说,最初接受王博是因为他的外形很适合吹长号,壮实、牙齿整齐。练习不到三个月,王博就能吹一首完整的曲子了,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在接受了更专业的指导后,他开始参加比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此后三年,他多次在艺术小人才比赛中获得省级奖项,而这次的金奖,是他从艺以来获得的最高奖项。
这次参赛时,王博结识了不少同龄朋友。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他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打算走艺术专业的道路,最希望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将来出国深造。对此,王博有自己的看法:“攻读北大经济管理学博士才是自己的目标,长号只是自己最大的课外兴趣。”王妈妈则希望儿子走艺术道路,最好再多学一门西洋乐器,以后做职业演奏家。但是,14岁的王博坚持自己的想法。
面对这样的选择,是坚持学业,还是选择放弃兴趣爱好呢?面对这样一道普遍却又复杂的难题,许多初中生陷入了极大的困惑与迷茫之中。
我曾对几位初中生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他们面对我的问题也很真诚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也许,你可以从他们的意见当中找到一些小小的启示。
“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般人怎么舍得轻易放弃呢?可是,面对徘徊不前的学习成绩,面对升学考试的日日紧逼,即使你能承受住心理压力,爸爸妈妈却扛不住呀。看着我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自娱自乐,他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于是,各种说教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地灌输进你的耳朵。面对他们充满期待和焦虑的目光,你又怎么忍心让他们替自己着急呢?”
那么,学习和兴趣爱好真是互相对立的关系吗?它们之间就不能取得“和解”吗?非也!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实质,会发现它们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一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通常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通常都会感到身心愉悦。学习不但不会阻碍我们兴趣爱好的发展,反而还可以使得我们的兴趣爱好更加完美。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如果有我们学习到的知识作后盾,发展起来就会更顺利、更迅速;相反,如果我们只一味地去发展兴趣爱好,而不掌握基本知识,兴趣爱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也会停滞不前,所有的兴趣爱好也成了一种负累,一纸空谈。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尤其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扶植和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
由此可见,我们要做的,就是协调好学习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只要二者达到平衡,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怎样协调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呢?
1.学习为重
中学是人生求知过程中打基础的时期,只有循序渐进,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有机会向高、深发展,这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需要。因此,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考试前还必须复习巩固。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的前提下,可以看一些休闲类、益智类的书籍,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兴趣补充
不少伟人、科学家都是依靠童年时代的强烈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在今后的研究领域里默默奋斗,才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兴趣爱好是成功的不竭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才会有特长。但兴趣爱好不可成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不然人生就失去了目标,丧失了斗志。所以,要让兴趣爱好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切不可因之迷失了方向。
3.科学安排
恰当安排学习与业余兴趣爱好时间。只有安排得科学合理,才能相互促进,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要正确处理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切不可搞一刀切。“学习的时候是学习,玩的时候是玩”,要有计划,并严格遵守,这样才能做到学习和发展兴趣爱好两不误。
4.全面发展
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再是仅仅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了,而是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要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勤学故事:“鬼迷心窍”的法布尔
那种被“鬼迷心窍”似的投入与坚持,造就了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如果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那么持之以恒则是成功的支柱。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石,立好支柱,才能支撑起成功的大厦。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树林,环境十分优美。自然万物的美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从小就喜欢观察动物,他想知道为什么鳃角金龟穿着栗底白点儿的衣裳,他想知道是谁在荆棘丛里鸣唱。昆虫世界是那么奇妙莫测,童年的法布尔总是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警觉地注视着虫儿和花草,好奇心唤起了他探求昆虫世界真相的欲望。
在他5岁的时候,一天晚上他和家人在庭院乘凉,突然听见房屋背后、荒草滩里响起一阵“唧——唧唧唧”的虫鸣声,声音清脆好听。是蟋蟀?比蟋蟀的声音小多了;是山雀?
山雀不会连续叫个不停,更何况在漆黑的夜晚呢。于是他决定去看看。大人们吓唬他说,有狼,会专门吃小孩子的。小法布尔却毫不胆怯,勇敢地跑到屋后去观察个究竟。结果他发现:发出鸣叫的不是小鸟,而是一种蚂蚱。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每天早晨,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不是在水边东奔西跑地抓蝌蚪、逮青蛙、捉甲虫,就是蹲下来静静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和身上好像披了五彩羽衣的蠕虫……有一次,在池塘的草丛里,法布尔发现一只全身碧蓝、比樱桃核还要小些的甲虫。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放在一个空蜗牛壳里,打算回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夕阳西下的时候,法布尔欢欢喜喜赶着鸭子,满载而归。一路上,他默默地歌唱,心里甜滋滋的。法布尔一回家,父亲见到他衣服很脏,还捡一些奇怪的东西回家,便怒气冲冲地吼道:“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你呀整天不干正经事,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你见我还不够辛苦吗?”
母亲在一旁也厉声地责备说,“捡石子干吗?撑破你的衣袋!老是捉小虫儿,不叫你小手中毒才怪呢!你呀,准是叫鬼迷了魂!”
听了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法布尔难过极了。屈服于压力,他只好恋恋不舍地把心爱的宝贝扔进了垃圾堆。
在扔那个装了小甲虫的蜗牛壳时,他看了又看,好像在说:“小甲虫啊,小甲虫,你先在这里委屈一夜,明天早晨我一定把你带走。”
父母的责骂并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之情,强烈的兴趣已经深深种在他的心田。以后每次放鸭子,他仍然乐趣无穷地干那些“没有出息的事”,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满满的,躲起来随兴地玩。
正是这种被“鬼迷心窍”的兴趣,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为他建造了雕像。有趣的是,他的雕像的两个衣袋全都高高鼓起,好像塞满了沉甸甸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