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让3个人做5个人的事,领4个人的薪水(2)

管理者在批评员工之前,首先要找准缘由,即为什么要批评对方,是否不批评不行,批评的理由是否合理正当等,切忌因为自身情绪不佳而胡乱发火。其次要找对批评的方式方法,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的员工,批评的时候不妨委婉客气一些,多用用先赞扬、后批评、再提建议的“夹心饼干法”。

026倾听是凝聚人心的第一步

如果员工只有干活的义务而没有说话的权利,那么企业的管理是不可能搞好的。只有广开言路才能凝聚人心,避免偏听偏信和个人独裁造成的决策失误。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为的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越是优秀的管理者,往往越善于倾听下属心声,这正是他们凝聚人心的法宝。

给员工发言的权利和机会,不仅能肯定对方的价值,还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反之,不管什么决策都是领导拍板,毫无悬念地“一致通过”,反而会让员工感到自己不受重视,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会大受影响。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不妨适当地创造一些条件,给员工开辟一些专门的发言渠道,鼓励大家把心中的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

琳达是英国一家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在下属们眼中,她是一个深受大家拥戴的领导,这得益于她善于“倾听”的工作主旨。为了做好“倾听”工作,她做了数不胜数的准备工作,给新来的员工主动介绍自己,在休息时间热情积极地与下属们畅谈爱好以及特长等,一旦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她便马上做回“倾听者”的角色。尽管这种做法有拉拢下属的嫌疑,但却让她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这天,琳达收到了一位地区销售主管的辞职申请,这令她十分震惊,因为这位主管的业绩一向靠前,是名副其实的销售精英,工作干得好好的,为什么会辞职呢?琳达并没有批准他的辞职申请,而是在下午茶时间,邀请对方一起喝咖啡。

在谈到离职原因时,对方一下子激动起来了,他愤慨地指出同事之间的钩心斗角,并讲述了自己被人“穿小鞋”的遭遇,还有那些烦人的客户,尽管业绩不错,但他一分钟也忍受不了。琳达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时不时地附和一下,她多半时间都在认真地倾听。等对方终于发泄完了,她才关切地说道:“你真是受了不少委屈,现在都说出来了,好点了吗?”对方点了点头,随即琳达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说道:“明天继续来上班吧!我看好你。”

正是因为琳达善于倾听,对方才选择留下来。试想,如果她听不进下属的抱怨和发泄,只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一再对下属进行说教,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呢?企业领导者要想凝聚人心,就必须学会倾听。

一个明智的管理者,不仅会关心员工的工作状况,还会关注其个人生活。个人生活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往往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不仅要善于倾听下属工作方面的牢骚和意见,还要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并乐于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忧愁。只有这样,才能走进下属的心中,成为他们甘心追随的好领导。

027对下属既不要有偏见,也不要另眼相待

作为企业领导者,如果对下属流露出亲近的态度,那么往往会被有心之人利用,轻则流言到处飞,重则会被员工扣上任人唯亲的帽子;而一旦表现出厌恶的情绪,又难免会与员工产生隔阂,从而影响整个队伍的团结。所以,管理者必须抛弃亲近和厌恶的个人情绪,对待下属既不能有偏见,也不能另眼看待。

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关键在于其能否控制好自身的情绪。面对千辛万苦挖来的技术骨干,即便是生气也要学会笑脸相迎,在高层权力斗争中,哪怕是如坐针毡,也要做到镇定自若。对于领导人来说,控制情绪、处变不惊是统御下属的基本功。

老陈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老总,手下有三员大将,财务总监A,技术主管B和主管业务的小C,三人的工作能力自不必多说,都是专业领域内的好手,老陈对他们也颇为信任。可一旦四个人聚在一起开“碰头会”,马上会闹得鸡飞狗跳,不欢而散。

主管技术的B原则性很强,但为人十分刻板,做事情往往一根筋,只要是决定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因此常常与老陈对着干。起初,老陈认为B工作认真,除了认死理也没有什么大缺点。然而一个月前,当老陈要求B对产品进行技术改良时,B则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改良不如研发新产品。一周前,针对降低产品不合格率的事情,两人又开始了激烈的辩论……久而久之,老陈实在忍无可忍,一见到B就满脸不高兴,甚至开会时公开打压B,禁止他发言。

一时间,老总打算更换技术主管的消息便在整个公司传开了。由于专业技术过硬,工作认真,B在技术部门的口碑相当不错,此流言一出,不少拥戴B的员工都开始怂恿他主动跳槽,并明确表示愿意继续跟着他混。老总厌恶的眼神,让这位得力的技术主管也颇为受伤,再加上真假难辨的谣言,与其被降职或辞退,还不如另寻出路,一周后B递交了辞职申请,与他一同辞职的还有一大批技术骨干。

老陈就是因为对下属有偏见,从而挫伤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致使技术骨干集体辞职。由此不难看出,哪怕是心里再不高兴,也不能把情绪带到管理工作上来,否则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作为企业领导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理智和冷静,既不能因为欣赏某位下属而对其另眼看待,也不能因为员工脾气秉性与自己不和,就对他心存偏见。太过于情绪化的人注定当不了领导,要想避免被人利用,就不能被情绪左右判断,只有以相同的态度对待所有人,才能让下属们安分守己,听从自己的调遣。

028让员工的能力与职务相匹配

管理学家亨利·艾伯斯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上级领导的职责就是要把下级的行为纳入一个轨道,使大家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这里所谓的“轨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作职务,企业管理者在给员工们安排职务、分配工作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只有让他们的能力与职务相匹配,才能统筹好整个企业的工作进度,并恰到好处地做好管理工作。

员工能力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往往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领导者通常会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还会不断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技能。然而,对下属要求过高的做法并不明智,这样只会引起员工的反感,从而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在人才的使用上一直奉行合理适度的原则,每个员工的能力都与其所在岗位相匹配,这种柔性管理的策略正是其成功管理的精髓之所在。

这家成立于1950年的公司,始终将人才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在人才的使用上,领导层十分注重其合理性。在制定工作目标时,管理层坚持听取员工自己的意见,这种相对宽松的用人环境,使员工既能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判断,也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职位。

在三洋公司,一旦给员工安排了新的工作任务,管理人员就会迅速跟进,鼓励下属发表自己的意见,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这项任务、与自身的工作能力是否匹配、是否存在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等。能力与职务匹配了,工作效率也就得到了保障。

赶鸭子上架的用人策略是行不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管理者对待员工往往一律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很少会考虑他们能否胜任工作。“揠苗助长”式的用人制度,正是造成企业整体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给下属安排工作时,一定要将其工作能力与相应的职务对等起来,只有两者实现成功对接,才能避免因员工能力不足而造成的效率低下,从而保证整个团队的高效运转。

给下属安排略高于其工作能力的工作,是一种变相的激励措施,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一旦难度系数超出了员工的承受范围,他们难免会因此而丧失信心。可见,对员工的目标管理不能走极端,让其能力与职务相匹配才是最明智的管理手段。

029一个响亮的头衔会让他把工作干得更好

中国人讲究“师出有名”,正当的理由、公认的头衔能够满足当事人的被尊重心理。

领导人在安排任务的时候,或者让员工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不妨借用这一法则,给他们一个响亮的头衔,从而鼓舞其卖力干活。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还要注意当着众人的面,在正式的场合公布你的决定,这样不但能起到宣传的效果,还能让接受头衔的人获得莫大的感动,从而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激情。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合理的运用虚名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迎合了下属“归属感”、“荣誉感”以及“存在感”的心理需求。人是群体性动物,需要周遭社会的接纳和认可,这种认可度越高,就越能激发其自信和责任感。所以,管理者要学会给员工戴上耀眼的光环。

杰克是美国一家大型工厂的经理,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每当他上下班进出工厂大门时,总是会听到门卫的抱怨。

“经理,什么时候能涨点工资?你看,我每天要管这么多人,还有很多车辆,忙忙碌碌,结果到月底才那么点薪水,实在是太低了,昨天旁边工厂的哥们还在向我炫耀他的高工资呢……”杰克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门卫的抱怨,迫于门卫准备辞职的压力,他不得不批准了该名员工的加薪要求。

本以为加薪能够让下属停止抱怨,从此安心认真地工作。谁知道仅仅过去两个月,他又动起来辞职的打算。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局面,作为经理,杰克不得不另寻办法来稳住门卫的工作情绪。

一周后,杰克给了门卫一个响亮的头衔——防卫工程师。尽管只是一个虚名,但出乎意料地激发了门卫的工作热情,其工作态度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抱怨不满,到后来的一丝不苟。可见,一个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的漂亮头衔,远比加薪有效。

管理者在激发下属工作积极性时,绝不能只盯着“金钱”。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单纯的物质奖励所起到的效果是不持久的,而且还会增加企业人力成本。不管是从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而言,还是出于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给员工一个响亮的头衔都是最佳的激励方案。

无论下属的工作对整个企业是否重要,他们都希望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相关数据表明,“虚名”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显而易见,其效果等同于增加了10%的薪水。所以,管理者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虚名,并借此来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030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关于制度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比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等,都是对制度重视的体现。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想要维持正常的经营,就需要一个完整合理的规矩来约束管理者和下属的行为。

在很多企业中,经常会遇到由于制度、管理安排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最后耽误公司发展的前途,得不偿失。员工之间没有制度的约束,对公司的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更有甚者,当出现部门和人员变更时,往往会出现工作交接不力,协调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原来形成的工作流程经常被推翻。

事实上,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整个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体意识、协调精神,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公司内部规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某国有企业在一次调查中,内部管理者发现,员工对于公司制度遵守不到位,并且存在着极大的浪费。如果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公司形象,还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阻碍。为此,领导班子特别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现存问题。

首先是从遵守单位制度开始,上至每个管理者,下至每个员工,人手一本公司制度手册。然后管理层定时定期对员工进行抽查,如果抽查到的员工不能正确记住公司条规,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相反,表现优秀者也会得到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奖惩制度,落实了员工遵守规章的执行力,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针对员工的浪费行为,公司特意将管理层组成了检查小组,分别在用餐时间进行检查,主要针对用餐浪费、餐具收拾情况、卫生状况进行检查,这样就给那些不遵守制度的员工一定的警示作用,督促他们尽早形成良好的习惯。

以上一系列措施在实施的同时,管理层还加强了对落实制度的监督管理,这样就保证了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一段时间之后,该国有企业的措施就收到了良好的成果,公司内部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公司形象也提升了很多。

制度和规矩的制定,为的是保证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行,只有制度化管理,公司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从而实现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