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读笑话,谈客户的消费心理(2)
利用“怕买不到”的心理向客户推销产品,是符合市场经济原理的。根据市场经济的理论,商品的价格在交换即买卖中形成,必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只有在供求完全平衡的前提下,价格的量才等同于其价值量。而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即市场状态处于买方市场时,价格一般低于价值;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即市场状态处于卖方市场时,价格一般高于价值。客户“怕买不到”的心理通常是在卖方市场中产生的,所以,要想争取到更多的订单,销售人员如果能营造起浓厚的卖方市场氛围,让客户产生“怕买不到”的心理,那么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促销办法。
一个孤儿,生活无依无靠,既无田可种,也没钱经商,只好四处流浪。一天,他见到了一位高僧,便向高僧求救。
高僧把他带到一处杂草丛生的乱石旁,指着一块石头说:“明天早晨,你把它拿到集市上去卖。但要记住,无论有人出多少钱要买这块石头,你都不卖。”
孤儿满腹狐疑,心想这块石头虽然不错,但怎么会有人肯花高价钱买呢?不过,第二天,他还是抱着石头来到了集市,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叫卖石头。
有人在集市上高声叫卖石头,这还是一桩稀奇事,于是,一下子引来好多好奇的人士围观。不过,很多人都认为那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连续两天过去了,一直无人问津。第三天时,有人好奇地问了一下;第四天时,开始有人怀疑小孩卖的石头可能是稀世之宝,便试图要买这块石头。但是,孤儿听了高僧的话,坚决不卖。消息传遍整个小镇后,一些有钱的人便争相来买这块石头。第五天,石头的价钱已经被抬得很高了,但孤儿还是没有卖。
孤儿回到寺庙后,非常高兴地向高僧述说了有人想高价买石头的事情。高僧又对他说:“明天你再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都不能卖!”
于是, 孤儿又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几天后,石头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比黄金还高,但孤儿依然不卖。越是这样,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强,石头的价格被抬得越来越高。
孤儿又去找高僧,高僧说:“你再把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卖……”
于是,孤儿又把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卖,没过几天,石头的价格已被炒得比珠宝的价格还高。由于孤儿无论如何都不卖,这块石头更是被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认为它是“稀世珍宝”……
为什么一块普通的石头会引来那么多人的注意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卖”。当别人问孤儿石头的价格时,孤儿无论如何都不卖,结果一步步激化了这些人“怕买不到”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那些人又急切地想买到这块石头。于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就因为触动了客户“怕买不到”的心理,最后变成了一块“稀世珍宝”。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如果能够营造起浓厚的卖方市场氛围,激化客户“怕买不到”的心理,不仅可以促使客户迅速购买,而且还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销售人员只有学会吊起别人的胃口,才能营造出卖方市场的气氛,才能够更快地争取到更有分量的订单。
某销售人员小汪在销售某种高档工艺品时,因为善于营造卖方市场氛围,调动起客户“怕买不到”的心理,结果其产品不仅卖得快,而且价钱卖得高。
在向客户销售产品时,小汪总是不忘向客户强调:“我们公司总共才生产了1000套产品。在未上市前,就有很多客户预订了一些。现在,已经剩下不多。这是我们公司发出的最后一套产品,其余有少量产品是留着作纪念的。有幸向你介绍这最后的一套产品。你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究竟需不需要。要真心需要的话,给一个合适的价格,我就把产品卖给你。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以后想买都买不到了……”
有些客户认为,小汪是在故意制造卖方市场气氛,开始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不过,小汪转身就走,摆出一副不愁买主的架势,结果那些有购买意向的客户很快意识到小汪不是在跟他们玩虚的,这样的工艺品今后可能真的买不到了,便不再犹豫,赶快与他签下订单,买下产品。
其实,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与客户适当地玩一玩吊胃口的心理战,对争取订单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些商家为了迅速高价地销售产品,往往喜欢采用这一办法。
意大利有个莱尔市场,就是专售新产品的。有些新产品很畅销,许多客户都抢着购买,没抢到手的,就要求市场再次进货。但是,市场方面却回答说:很抱歉,本市场只售首批,卖完为止,不再进货。
从此以后,来这里的顾客遇到中意的就买,决不犹疑。不难看出,莱尔市场的“割爱”是个绝妙的创意,它能给顾客留下强烈的印象——这里出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要买最新的商品,就得光顾莱尔市场。
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某销售人员向一个客户推销两幅同样的字画,每一幅字画的要价是50元。销售人员希望客户能够将两幅字画全部买下。
该客户也有意全部买下,在仔细端详了字画后,觉得销售人员的要价过高,要求降价。否则,他将不愿意购买该产品。
该销售人员判断客户已经对字画动了心,只是嫌价格太贵而已,于是就想办法制造“成交的最后机会”的假象。
销售人员拿出打火机,将其中的一幅字画烧掉,然后很严肃地对客户说:“我看来您是品画的行家,您一定知道这种画在全城只有两幅。刚才,我已经烧掉了一幅。现在全城只剩下一幅这样的画。这一幅画,我要卖100元。”
结果,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对画动心的客户只好很爽快地掏出100元,买下了那一幅画。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也应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为了争取到更多更有分量的订单,销售人员适当地制造一些让客户“买不到”的氛围,给客户制造一些“购买产品的最后机会”,往往更有利于争取到订单。例如,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可对客户说:“这种产品只剩最后一个了,短期内不再进货,你不买就没有了。”或说:“今天是优惠价的截止日,请把握良机,明天你就买不到这种折扣价的产品了。”一些有购买意向的、尚在犹豫的客户听到此话时,往往会下决心购买,并迅速与客户签下单子。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销售领域中,这种利用“怕买不到”的心理促成订单的方法叫做最后机会成交法。这种销售技巧就是通过缩小选择的时空来促成订单。上面提到的几个事例,都是这种成交技巧的巧妙应用,销售人员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不过,销售人员利用客户“怕买不到”心理,制造“成交的最后机会”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否则就很难起到促成订单的效果。
1、要让客户确实感觉到这是最后的机会。要想争取到订单,销售人员不管推销的产品是否是绝无仅有的产品,都应该让客户切实感觉到这是最后的购买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客户尽快做出购买决定,迅速签单。
2、要把握准客户的心理。如果客户本身对产品的兴趣并不大,采用这种技巧来促成订单显然是无效的,因为即使真的是最后的机会,买和不买对他的影响都不会太大。因此,销售人员只有把准客户对产品有浓厚兴趣、志在必得时,才能够运用这种最后机会成交法。
3、不要用语言恐吓客户。有些销售人员在使用最后机会成交法促成订单时,往往喜欢使用一些语言恐吓客户,例如“再不购买就没了……”等话。这类话,销售人员不是不能说,而是要少说,因为说多了容易让客户感到厌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使用最后机会成交法时,销售人员不要用语言恐吓客户,而是明确告诉客户购买该产品的机会不多就行了。
在销售过程中,最后机会成交法是一种奇妙的技巧。销售人员只要抓住了机会,巧妙地营造卖方市场的氛围,让客户感觉到“购买产品是最后的机会”,往往容易引导客户迅速签订订单。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一定要仔细体味最后机会成交法,从中找到争取订单的秘诀。
大智若愚——客户都有贪便宜的心理
一天,一个卖鸦人条了两个大篮子在肩上,每个篮子上拴着一只黑鸡,他假装呆笨的样子在城里边走边叫卖:“卖乌鸦,你要一直打乌鸦吗?”
大家想:他把鸡当做乌鸦卖,一定是个呆子啊。有一个人看见了,以为可以照鸦的价钱买一只黑鸡,那就是很便宜的事情。于是他向卖鸦人问道:“你的乌鸦多少钱一只?”这位卖鸦人答道:“五角一只。”于是这个人给了他五角钱,正要从篮子上面去拿那只大鸡,这位卖鸦人把钱放进口袋后说道:“不是,不是……你拿错了,乌鸦在这里面呢!”他拿了一只出来说道:“你难道连鸡与鸦都不会分别吗?”
【趣评】追求物美价廉是消费者内心真实的心理,贪图便宜是消费者的本性。占便宜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销售员要学会满足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让客户有了占便宜的感觉,客户就容易购买你的产品。
【笑话中的销售学】
追求物美价廉是消费者内心真实的心理,贪图便宜是消费者的本性。销售人群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客户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要感到占了便宜;客户不是要便宜的商品,而是要让他占了便宜的商品。占便宜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销售员要学会满足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让客户有了占便宜的感觉,客户就容易购买你的产品。
销售的本质就是让客户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没有什么能比优惠、便宜、免费更能引起客户的注意,激起客户的兴趣。销售高手总是能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总能找出借口卖出东西,并让客户觉得占了便宜。
有的销售员为了让销售额增加,推出一些免费体验服务,或者找出一些免费的东西来作为招徕客户的噱头。
在一次规模宏大的玩具展览会中,C玩具公司不幸被安排在展览会馆最偏僻的地方——8楼,由于地方偏僻,人们不愿意上那么高的地方,C公司的玩具参展一个星期也没几个人来看一眼。C公司的负责人急中生智,在第二个星期一的早晨,他就在展会一进门的地方撒下一些别致的名片,名片的背面写着“持有这张名片可以到8楼C玩具公司领取玩具1个”。仅半天的时间,8楼就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C公司参展结束,人气也为C公司聚集了不少财气,C公司以给人优惠的方法把营业额提到了最高。
C公司之所以取得了高营业额,原因就在于它抓住了人人都想得到优惠的心理,以小恩惠为公司带来了大利益。销售员很多,但真正懂得抓住客户心理的销售员并不多,如果想做一个成功的销售员,你就得学会利用人们的各种购买心理达到销售的目的。
优惠说到底是一种手段,其本质是是用小利益换来大客户。当然,在优惠的同时,还要给客户占便宜的感觉。
在销售过程中,应学会将产品的利益用数字具体说明,不要用“节省”、“便宜”、“赚钱”、“降低成本”等概念来介绍产品,要用具体的数字。比如说,告诉产品便宜,究竟便宜多少钱,也只需要算笔账。清清楚楚、实实在在的几个数字就足以打动客户。例如:
“张先生,您算一算,我们第一年、第二年的贷款利率足足低了3%和2.15%。以您现在还有320万的余额计算,我们第一年就可以帮您省下10万元,第二年还能省6.48万元,两年加起来就已经帮您省了16.48万元……”
“我们净水机的价格是很经济合算的。您算一下,一般的品牌每半年就要换两支滤芯,每次收费5000元,5年就要5万元;而使用我们的机器,你5年才需要1.25万元。所以,我们机器的价格虽然贵了6000元,但是,这样算一算您还是省了3.75万元,不是吗?”
一个销售网络广告的销售员要客户在网上打广告。客户问他,在网上打广告我能得到什么好处?销售员就给他算了一笔账:投资1450元打一个广告,每天至少产生100个以上的访问,以500天计算,每个访客成本为3分钱。以每30个人中有1个人成交,每天能赚多少钱呢?于是,客户签单了。
“便宜”是客户把同类商品比较后得出的一种自我判断,消费者不仅想占便宜,还希望“独占”,销售员可以利用客户这种想独占便宜的心理,学会满足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而不是一定要把产品卖出低价。如: “今天刚开张,图个吉利,按进货价卖给你算了!”“这是最后一件,按清仓价卖给你!”“马上要下班了,一分钱不赚卖给你!”便宜都让一人独占了,这们的便宜,有谁不会心动呢?
又多一人——客户都有好奇的心理
一个人在大街上听见卖报纸的高声喊叫着:“骇人听闻的诈骗案!受害者多达82
人!”他连忙走过去买了一份。可是把整张报纸翻了个遍,也没找到那篇报道。正在迷惑不
解的时候,只听卖报人吆喝起来:“骇人听闻的诈骗案!上当者已达83人!”
【趣评】在销售过程中,诱发客户的好奇心,就能够使顾客对产品产生兴趣和吸引力。
【笑话中的销售学】人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一种,在实际推销工作中,推销员可以首先制造一些悬念,引起对方好奇,唤起客户的好奇心,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然后从中
抓住客户对市场的好奇心,是当今营销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针对客户的好奇心需求,设计一些交流并逐渐以此获得深刻见解,这是创造正面的客户体验的关键环节。一个真正以客户为优先的经理人,必然会抓住客户的好奇心,为其提供显而易见的增值,为广开销路打下基础。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巧妙地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会促进整个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销售工作中,利用客户的好奇心,引起其注意和兴趣,然后转而道出产品的各种好处,促使客户立即做出购买决策。成功吸引客户参与有效销售的关键,在于激发客户好奇心。怀有好奇心的客户会选择参与,反之则不然。
如果客户对你、对你的产品或者产品的某点感到稀奇或神秘,你就已经获得他们的好奇了。相反,如果他们一点也不好奇,你将寸步难行。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激起客户的好奇心,你就有机会创建信用,建立客户关系,发现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进而获得客户的购买。实际上,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让客户感到好奇,但问题是客户因何而好奇。
(1)让客户自己判断
有许多方式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问“猜猜发生了什么”。差不多每一个人听到:你猜猜发生了什么?都会立刻停下手边的工作。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销售方式:
一个销售员一手拿着铁锥,一手拿着一双新袜子。不停地嚷嚷:“大家猜猜看:将铁锥穿过袜子后,用力向一边拉,袜子会不会烂?”
周围的人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人说会烂,有人说不会烂。
销售员看时机成熟,便在人群中找一人试试。
可以想象,参加试验的人按照销售员教的方法,将铁锥穿过袜子后用力向一边猛拉的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