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内篇谏下第二(2)

景公修建长台,打算把长台修筑的气势恢宏。一天风雨大作。景公和晏子一起入座饮酒,将宫里的乐工招来歌舞助兴。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晏子起身唱起歌来:“禾苗有穗啊颗粒无收,秋风吹来啊全部散落。风雨吹拂摇散它啊,上天凋敝生民啊!”唱完,转过头泪流满面,又张开双臂跳起了舞。

景公走近晏子,迫使他停下来,说:“今天先生给我告诫,我明白了,这是我的罪过啊。”于是撤去酒宴,取消劳役,不再修建长庲台。

景公为邹之长途晏子谏第七

[原文]

景公筑路寝之台①,三年未息;又为长庲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途②。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③!公不息乎?”公曰:“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

[注释]

①路寝:古代君王处理政事的宫室。②邹之长途:景公要从营丘修筑一条到达邹国的路,路长数百里,故谓之长途。③力勤矣:劳役太多了。

[译文]

齐景公修筑宫殿正厅的高台,三年还没有完工,接着征役建造长庲台,二年还没有完工,又修建到邹国的长路。晏子进谏说:“百姓的徭役太多了,国君不停下来能不能暂时消停一下吗?”景公说:“大路都快修完了,修完了再停止力役吧。”

[原文]

对曰:“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①,五年又不息也;乾溪之役②,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于乾溪,而民不与君归。今君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

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令勿委坏③,余财勿收,斩板而去之④。

[注释]

①章华之台:即章华台。②乾溪之役:楚灵王即位后,曾会诸侯于申,举兵伐吴,楚灵王十一年,兵次于乾溪,次年灵王弟弃疾杀王太子,灵王恐,逃走至山中,后自缢而死。③勿委坏:不要将已修筑好的路委弃损坏。④斩板:把缚夯筑路基模板的绳砍掉。按:古代筑墙筑路,均先于两侧立木板作模,然后填土夯实。

[译文]

晏子说:“君主耗尽民财,最终自己也不会获得丝毫的利益;君主使百姓精疲力竭,最终自己也能不能得到丝毫的快乐。过去,楚灵王修建顷宫,花了三年时间还没完工;又建章华台,花了五年时间还没完工;伐吴的乾溪战役打了整整八年,因为百姓的精疲力尽而自动结束的。楚灵王死在乾溪,百姓不答应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如今君王不遵循圣明君主的道义行事,却按照楚灵王的足迹走,我恐怕君王有残害百姓的行为,却不能看见长庲台建成的那一天了,不如停止。”

景公说:“好!要不是先生刚才的教导,我还没有意识到得罪百姓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于是下令不要损坏已修好的道路,剩下的赋税不再收敛,拆掉筑路的模板,让服徭役的人回家。

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第八

[原文]

景公春夏游猎,又起大台之役,晏子谏曰:“春夏起役且游猎,夺民农时①,国家空虚,不可。”景公曰:“吾闻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吾年无几矣②,欲遂③吾所乐,卒吾所好,子其息矣④。”

晏子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故国昌而民安楚灵王不废乾溪之役,起章华之台,而民叛之。今君不革,将危社稷,而为诸侯笑。臣闻忠不避死,谏不违罪。君不听臣,臣将逝矣。”

景公曰:“唯唯⑤,将弛罢之。”未几,朝韦冏⑥解役而归。

[注释]

①夺民农时:使人民失去耕种的时机。②吾年无几矣:我剩下的年岁没有多少了。意思是说自己年老了。③遂:与下文的“卒”都有“终、尽”的意思。④子其息矣:您还是算了吧。⑤唯唯:应答的声音。⑥朝韦冏:朝,通“召”。韦冏,人名。

[译文]

景公春、夏两季都要去游玩打猎,又征发民众修筑大台。晏子劝谏说:“春、夏两季征发徭役,而且去游玩打猎,这样就让百姓错过了耕种的最佳时机,国家就会空虚,不可以这样做。”景公说:“我听说如果相国贤明,国家就治理得好;如果臣子忠诚,君主就安逸。我的寿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想尽情地做完我喜欢的事情,尽情做完我爱好的事情。您还是不要干涉的好吧。”

晏子说:“古代,周文王不敢享受游玩打猎的乐趣,所以国家昌盛,百姓安定乐业。楚灵王不取消乾溪的战役,又兴建章华台,所以百姓背叛了他。如今您如果不改正自己的过失,国家就会危险了,从而被诸侯们耻笑。我听说忠臣不怕死,劝谏君主也获罪。您假若不听从我的劝告,我将要离开您。”

景公说:“好,好,我将取消徭役。”不久,就召来韦冏,派他去废除徭役,让服役的人回家去。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第九

[原文]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灭葭而席①。公不说,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②,而子独搴草③而坐之,何也?”

晏子对曰:“臣闻介胄④坐陈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⑤。三者皆忧也,故不敢以忧侍坐。”

公曰:“诺。”令人下席⑥,曰:“大夫皆席,寡人亦席矣。”

[注释]

①灭葭(jiā)而席:砍下苇子铺在地上当席子坐。葭,未秀穗的苇子。②二三子莫席:二三子,指身边的人。③搴(qiān)草:拔取草。④介胄:甲胄,铠甲和头盔。⑤尸坐堂上不席:尸体在堂上,守丧之人不坐席子。⑥下席:铺下席子。

[译文]

景公打猎累了,停下来休息,坐在地上吃饭,晏子很久了才到这里,他拔了很多芦苇垫在地上当席子坐。景公见了,很不高兴,说:“我没有垫席子,直接坐在地上,身边几个人也跟着自己坐在地上,而你却拔取芦苇当席子坐在上面,这是为什么?”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披甲戴盔的人在阵前从不坐席子,打官司的人从不坐席子,守丧的人在停放尸体的从不坐席子。这三种情况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忧伤,所以我不敢用表示忧伤的方式侍坐。”

景公说:“你说得对。”于是命人铺下席子说:“大夫都坐席子了,我也坐席子吧!”

景公猎逢蛇虎以为不祥晏子谏第十

[原文]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①所谓不祥也?”

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②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③,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④为不祥也!”

[注释]

①殆:大概。②是:这,指遇虎蛇之事。③任:听凭,信任。④曷:通“何”。

[译文]

景公外出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虎,到了草泽又遇见了蛇。回来后,召见晏子问他说:“今天我外出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虎,到了草泽看见了蛇,这可能就是所谓不吉祥的征兆吧?”

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种不吉祥的事情,都与这些截然不同。国家有贤能的人而不懂得赏识,这是不祥之一;识得贤能的人而不任用他们,这是不祥之二;任用了贤能的人而不能委以重任,这是不祥之三。所谓国家有三种不吉祥的事情,就是这三种情况。如今君王在山上看见了虎,山本来就是虎藏身的地方;到了草泽遇见了蛇,草泽本来就是蛇出没的地方。到了虎藏身的地方,到了蛇出没的地方,看见了它们,怎么说是不吉祥呢?”

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第十一

[原文]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①。晏子谏曰:“君国②者不乐民之哀。君不胜欲③,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非所以君国者。”公乃止。

[注释]

①钟:古击乐器,青铜制。悬挂于架上,用槌叩击发音。②君国:统治国家。③不胜欲: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译文]

景公修筑高台,高台刚刚建成,又想铸造钟。晏子劝谏说:“当国家的一国之君,不把百姓的哀痛当成自己的悲伤。您的欲望永无止境,已经修筑了高台,如今又要铸造钟,这样就要对百姓加重赋敛,百姓必定对您痛心疾首。搜刮民财,百姓哀痛不已,君王乐此不疲,这是不吉祥的,这不是当国家君主的人应该做的。”景公这才打消铸编钟的念头。

景公为泰吕成将以燕飨晏子谏第十二

[原文]

景公为泰吕①成,谓晏子曰:“吾欲与夫子燕②。”

对曰:“未祀先君而以燕,非礼也。”

公曰:“何以礼为?”

对曰:“夫礼者,民之纪,纪乱则民失③。乱纪失民,危道也。”

公曰:“善。”乃以祀焉。

[注释]

①泰吕:即“大吕”,钟名。②燕:通“宴”,亦作“宴飨”、“燕飨”,指国君宴饮臣下。③民失:人民失去行动准则。

[译文]

景公大吕钟铸造完工,对晏子说:“我打算与先生一起宴饮。”

晏子说:“还没有用它去祭祀先君却用来宴饮作乐,这不符合礼仪。”

景公说:“还讲什么礼仪?”

晏子说:“礼仪,是约束百姓的纲纪,一旦纲纪混乱就会失去百姓,失去百姓,这是危险的做法啊。”

景公说:“说得对啊。”于是就先用大吕钟祭祀齐国的先君。

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

[原文]

景公为履,黄金之綦①,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之②,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

晏子曰:“君奚问天之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清。今君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过任也。失生③之情矣。故鲁工④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作服不常⑤,以笑诸侯,其罪二也;用财无功,以怨百姓,其罪三也。请拘而婕吏度之。”

公苦请释之⑥,晏子曰:“不可。婴闻之,苦身⑦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公不对。

晏子出,令吏拘鲁工,令人送之境,使不得入。公撤履,不复服也。

[注释]

①綦(qí):系鞋的带。②(qú):鞋头的装饰物,以色丝编织而成。③生:通“性”。④鲁工:鲁国的工匠。⑤不常:不符合常规。⑥公苦请释之:此句义不可通,当有脱误。⑦苦身:使自身苦,即自己吃苦。苦,用作使动词。

[译文]

景公做了一双鞋子,黄金锻造的鞋带,白银装饰的鞋面,珍珠连接其间,美玉装饰的鞋头,鞋总长一尺,在寒冷的月份穿着它来听取百官朝奏。晏子朝见景公,景公起身迎接他,可是鞋子太重,勉强能抬起脚。景公问:“天冷吗?”

晏子说:“君王为什么问天冷呢?古代的圣人裁制衣服,冬天的衣服质轻而暖和,夏天的衣服质轻而凉爽,如今君王的这双鞋子,冬月里穿上它,是愈发的寒冷,鞋子的重量也太重,脚的负担就重,这是违背人的本性了。因此鲁国的工匠不懂得鞋子要冷暖适度,轻重适量,用这样的鞋子来伤害人的正常本性,这是他的第一条罪状;裁制衣服不依照常规,因而被诸侯嘲笑,这是他的第二条罪状;耗费钱财但是没有成效,招致百姓怨恨,这是他的第三条罪状。请拘捕鞋匠,以便让官吏量罪判刑。”

景公说鞋匠制作这双鞋子也不容易,要求放过他。晏子说:“不行。我听说,自身苦而去做善事的,对他的赏赐就要丰厚;自身苦却去做坏事的,对他的惩罚要加重。”景公不回答。

晏子出朝,命令官吏拘捕那个鲁国鞋匠,派人把他遣送国境,不许他再踏入齐国半步。景公脱下鞋,从此不再穿了。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①,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②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③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④,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衣不务于隅阰之削⑤,冠无觚羸之理⑥,身服不杂采,首服不镂刻。且古者尝有衣挛领而王天下者⑦,其义好生而恶杀,节上而羡⑧下,天下不朝其服,而共归其义。古者尝有处橧⑨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⑩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雠。”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室,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为雠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注释]

①前“服”字之义为“穿”,后“服”字之义为“衣服”。②三王:指尧、舜、禹。③若:顺。④修敬:展现肃敬。⑤隅:角。舭:当为“肶”(zì),“眥”的异体字,本指衣的交领。引申为差、斜之意。⑥觚(gū):棱角。引申为方形花纹。羸:当作“蠃”(luó),通“螺”。引申为圆形花纹。⑦(zhì):缝,补缀。挛:卷曲。⑧羡:盈余。⑨橧(zēng):聚积柴木以作住处。⑩明堂:天子处理政事的朝堂。台:累土而成的高台。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有屋顶而无墙壁的敞屋。雠:敌。

[译文]

景公问晏子:“我打算穿上古代圣王的服饰,居住古时圣王的房屋,这样做了,诸侯会来朝吗?”

晏子回答说:“如果效法古代圣王的节俭是可以的,这是任何人都没有异议的,如果效法他们的服饰、房屋,那不会带来什么好处的。夏禹、商汤、周文王穿着不同的服饰而得到天下打了天下,这说明不是因为服饰才使诸侯归附的呀。全心全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执行善政,天下的人都感念他们的恩德,从而归附于他们的仁义。这就是着装节俭而百姓喜欢的缘故。

“帽子只要能表示庄敬就行了,不必刻意追求装饰华美;衣裳只要能蔽体御寒就行了,不必追求华贵无比。衣服上不裁制斜角削领,帽子不追求高狭的形状,身上的穿着不必多彩艳丽,头上戴的帽子不必镂刻花纹。再说,古代的人曾经有穿缝缀简朴,衣领卷曲的服饰而统有天下的,他们的仁义在于喜好百姓的安定而厌恶杀戮,君主节俭而百姓富庶有余,天下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的服饰来朝拜,而是归附他的仁义。古时候曾经有人居住橧巢和洞穴,也从没有怨言,给予百姓财物,却不向百姓索取,天下不朝拜他们的居室,而是归附他们的仁义。

“到了三代裁制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戴的帽子能够表示敬肃就行了,不要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能够行动自如就行了,不要妨碍行动。衣服的厚薄轻重只是为了方便身体的行动,使用钱财的多少也应该按照百姓的能力量力而行。后来,百姓不再建橧巢居住,是为了能更好地避风雨;不再筑洞穴居住,是为了能更好地避潮湿。因此,他们修建宫室的原则是,使地面的潮气不能浸上来,天上的寒暑之气不能侵入屋内。用土建的房屋也不描绘纹彩,用木头建的房屋也不雕刻图案,给百姓来了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头。等到这种良好的节俭风气衰败,衣服的奢侈也已经超出了古代表示敬重的本意,宫室的华美大大超过避开潮湿的标准,过多的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与百姓为敌的做法。

“如今君王想效法古时候圣王的服饰,却不想效法他们的仁义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即使不能完全治理好国家,但这样的做法也不会有什么害处的。如今君王您把楼台亭榭建得气宇恢宏,池塘挖得纵深无比,这样的贪念永无止境,追求刻镂的精巧细致、涂饰的华丽高贵,这样的欲望永不满足,那也是与百姓为仇敌啊。如果你真像我所忧虑的这样做了,恐怕国家就会有危险了,而君王也不会有什么太平日子了。君王希望诸侯来朝,不是很困难吗?君王的话错了。”

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

[原文]

景公为西曲潢①,其深灭轨,高三仞②,横木龙蛇,立木鸟兽。公衣黼黻③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④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

晏子见,公曰:“昔仲父⑤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