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政治谋略 (2)
“我难道不是它的主人吗?拥有天下的人是天下之主,而拥有一国的人是一国之主。”周文王一脸严肃地说。
“这个……”官吏顿时哑口无言了。
于是周文王下令用衣棺将这具尸骨改葬在别的地方。
天下人听到这件事后都说:“文王真是贤明的君王啊!就连死人的尸骨都受到了他的恩泽,更何况是活着的人呢?”
大谋略:贪婪的人得到宝物却使自己的国家陷入了危险之中,而周文王得到了一具朽骨就能借它表白自己的仁德,这就是博爱。
魏文侯礼贤下士
魏文侯当政时期,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当时,贤人段干木也居住在魏国,魏文侯久仰其大名,但一直没有机会谋面。
有一天,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前经过,他双手扶在车前横木上以表示对段干木的敬意。
魏文侯的车夫对他的举动颇为不解,问:“国君您为什么要扶轼致敬呢?”
魏文侯说:“我是向段干木致敬啊?而且我听说,段干木把操守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即使拿我的君位与他的德行上的名声交换,我相信他也绝对不会同意的,我又怎么敢对他傲慢无礼呢?我只是在地位上显赫,而段干木是在德行上显赫;我只是在财物上富有,而段干木是在道义上富有啊!”
车夫说:“既然如此,那您为什么不请他出来做相国呢?”
“嗯,你说得很对!”于是魏文侯便去请段干木出来做相国,但段干木婉言谢绝了。文侯也没勉强,便赐给他丰厚的俸禄,并且经常去他家里探望。
魏国的人听说魏文侯礼遇段干木,非常高兴,写诗歌颂道:“我们的国君喜欢廉政,把段干木来敬重;我们的国君喜欢忠诚,把段干木来推崇。”
不久以后,秦王想出兵伐魏,司马唐劝谏道:“段干木是有名的贤人,而现在魏文侯礼敬他,天下无人不晓,现在对魏用兵会遭到他人的唾骂啊!”
秦王想了想,认为司马唐的话有理,取消了伐魏的行动。
大谋略:如果做君主的人能够彰显自己的德行,天下的士人就都会归附他。要想国家安定,一定要得到贤士才行。
入乡随俗行王道
太公封到齐国,五个月过后,他来到周公那里,向他汇报治理的成果。周公问他:“你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这样大的成效呢?”
太公说:“我顺从了伯禽是周公的儿子,被封为鲁公,经过三年才向周公报告治理鲁国的成效。当地的风俗,简化了齐国君臣之间的礼仪,所以成效很快。”
伯禽是周公的儿子,被封为鲁公,经过三年才向周公报告治理鲁国的成效。周公问:“你治理国家的速度为什么这么慢呢?”
伯禽说:“我到鲁国后,要着手转变当地的民俗,改革民间的礼丧,丧事三年才除服,所以成效不是很快。”
周公感叹说:“鲁国将来一定不及齐国!如果不简化一个国家的政事,百姓哪里肯亲近,为政之道能平易浅近,那么就会取得民心。”
周公问太公治理齐国的秘诀,太公答道:“我的治国秘诀就是重用功臣,尊敬贤者。”
周公叹道:“在不久的将来,篡位弑君的逆臣一定会在齐国出现。”
太公问周公如何治理鲁国。周公回答:“我的治国方略是重用亲属,尊崇贤能。”
太公说:“鲁国后世一定会衰弱的。”
大谋略: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如果刻意改变这种规律,只会让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巧献妙策获显贵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对此很发愁,于是替考烈王找到了很多能生育的女子,但仍然没有生出儿子。
赵国人李园领着自己的妹妹来到楚国,想把妹妹献给楚王,可听说楚王不能生育,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因为时间长了,妹妹会因为生不出儿子而得不到宠幸。李园就请求到春申君家当家仆,没过多久便请假回家,但他故意耽误归期。
李园回来后拜见春申君,春申君向他询问这次归家的情况,李园说:“齐王派人去聘我妹妹,我陪侍使者喝酒,所以才会回来这么晚。”
春申君问:“聘礼送来了吗?”
李园回答说:“还没有。”
“可否让我见见你的妹妹?”
“可以。”
李园马上就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随后就和春申君同房了。李园知道妹妹怀孕后,就和妹妹密谋策划怎样见到楚王。
李园的妹妹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对春申君说:“楚王十分宠幸您,看重您,把您当成他的心腹。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楚王还没有继承大业的儿子,如果百年之后让他的兄弟继承王位,那么将来的继位国君,必将重用他原来的亲信,您哪里还能长久受到宠爱呢?不但如此,您当权久,地位高,免不了得罪楚王的兄弟,如果楚王的兄弟继位,您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到那时,您的相位和江东的封地也就危险了。现在我知道自己怀孕了,可别人还不知道。我受您宠幸的时间不长,如果以您尊贵身份和地位把我献给楚王,我一定会受到楚王的宠幸。要是我运气好的话,就会生出一个儿子,那么,将来的大王就是您的儿子了,这样整个楚国都可以到手。您好好想想吧。”
春申君认为这样做很好,他先派人把她安排在馆舍里,小心地伺候,然后向楚王报告。楚王召见之后就跟她同房,后来果然生了个儿子,楚王就立他为太子,并册封李园的妹妹为王后。自然,李园也得到了提拔,很快就当权了。
大谋略:机遇并不是随时都有,一旦遇见,就应该牢牢将它抓住,为自己的发展铺平道路。
楚庄王一鸣惊人
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楚庄王在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楚庄王不理政务,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
楚国主管军政的官职是右司马。当时,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看到天下大国争霸的形势对楚国很不利,他就想劝谏楚庄王放弃荒诞的生活,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诸侯霸主。然而,他又不敢触犯楚庄王的禁令,去直接劝谏;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使楚庄王清醒过来的办法。
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做猜谜游戏,楚庄王玩得十分高兴。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
第二天上朝,楚庄王还是一言不发,这位右司马陪侍在旁。就在庄王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他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奏王上,臣在南方时,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楚庄王觉得大臣们要求富国强兵的心情十分迫切,自己整顿朝纲,重振君威的时机已经到来,半个月以后,楚庄王上朝,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干的读书人当官参政,把楚国治理得很好。
国内政局好转,于是便发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战败了齐国。又出兵讨伐晋国,在河雍地区,同晋军交战,楚军取得胜利。
最后,在宋国召集诸侯国开会,于是楚国便代替了齐、晋两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大谋略: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豚尹谏庄王伐晋
楚庄王准备攻打晋国,特派大夫豚尹前去探查虚实。豚尹回来说:“大王目前还不可以发兵攻打晋国,因为晋国在上位的人都忧思国政,而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况且还有一位叫沈驹的贤明大臣在辅佐晋国的君主。依臣之见,此时攻打晋国会劳而无获。”
于是,庄王放弃了攻打。隔了一年,庄王又派豚尹前去探查晋国国情。
这一回,豚尹回来禀报说:“现在可以攻打晋国了。因为,贤明的大臣已经死了,围绕在晋国君王四周的,多是些谄媚奉承的人。晋国的国君爱好享乐而不顾礼法,老百姓生活艰难而怨声载道。此时的晋国上下离心离德,不能合作,晋国国君众叛亲离。如果我们现在发兵去攻打,晋国的老百姓一定首先造反。”
应王听从豚尹的计谋,发兵攻晋,果然像豚尹说的一样,没费多大力气就攻下了晋国。
大谋略:国富民强,关键有二:一是贤臣当权,二是百姓安居乐业。为政者不得不好好深思反省之。
庄王大度得将心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平息了一场叛乱,回到郢都,开了一个庆功会。这个宴会名为“太平宴”。君王和臣子们都很高兴,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兴致依然未减。
这时,外面刮起了大风,风声很大,好像要下雨的样子。然而大厅里却非常明亮,歌舞不断。忽地,从舞女中转出一位漂亮的美人,这美人是庄王最宠爱的许姬。
这时,庄王让她给大臣们斟酒。她走起路来像一只轻盈的燕子,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大臣们被他的美貌与翩翩姿态吸引了,疯狂的喧闹声一下子被消灭了。
突然,一阵风吹到大厅上,将所有的蜡烛都吹灭了。此时,许姬正在为一位大臣斟酒,那人趁着黑暗之际,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摸她的手。许姬也没有放过他,顺势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弄了下来,快步来到庄王前,向他叙述了这件事,要庄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谁竟敢调戏她。
调戏君王的宠姬,对君王是大大的不敬。这种行为触犯了君王的权威!被拔下帽缨的那位大臣心想:这下大祸临头了,她在大王面前这么一告状,我还不得让大王给处死?越想越害怕,甚至两条腿都开始发抖了。
其他的一些大臣听到王妃跟庄王告状,心想:那个对王妃无礼的人这次肯定满门抄斩。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看庄王怎么处置那位大臣,更想看的是:究竟是谁这么色胆包天,敢冒着杀头的危险去调戏王妃。
但庄王想了想,却高声喊道:“不要点亮蜡烛!寡人今天非常高兴,要与诸位喝个尽兴,今天众位爱卿一定要不醉不归,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就是欺君。”
于是,宫中一百多位大臣都拔掉了自己的帽缨,庄王才叫点烛。这样,他和许姬始终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谁。
宴会散后,许姬不禁埋怨起庄王来。
庄王笑笑说:“今天是我请文武百官来喝庆功酒的,大家兴致很高,酒喝得很多,在醉意中做出那种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为你出了这口恶气,却让群臣不欢而散,那大臣们就会说我心胸狭窄,这样,以后谁还会为我拼死效劳呢?”
许姬听了,心悦诚服。
后来,楚国与郑国交战时,唐狡作为前部主帅的副将,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他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庄王要厚赏唐狡。
唐狡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说:“我不敢接受大王的厚赏,只要不治我的罪,臣下已经是十分感激了!”
庄王感到不解:“为什么呢?”
唐狡磕头答道:“上次‘绝缨会’上,拉了王妃手的人就是我呀!蒙大王昔日不杀之恩,臣下定当舍命相报啊!”
说罢,他又冲进阵中,奋死拼杀,终于大败晋军。这一战役的胜利,楚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大谋略:宽大,表面看似乎是一种让步,实则乃每一个领导者、管理者的必备素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扬其优而隐其缺。倘若求全责备,则世上无人可用。
晏子巧谏齐景公
齐景公十分喜爱竹子,在宫殿内外种了很多竹子,派官吏看守。一日,景公外出,经过竹林附近,突然发现有人在砍伐竹子。景公看到竟然有如此胆大妄为的人勃然大怒,立即命人把伐竹的人拘押起来,准备处刑。
晏子听说了,对景公说:“君王听过先君丁公的行事吗?”
公说:“没有。是怎样的呢?”
晏子答说:“当年丁公率军攻打曲沃,攻下曲沃时,下令手下士兵不得运财物出城,百姓可以自由进出。一天,城中有人抬着死人出城,丁公看到后觉得怪异,叫人开棺检验,结果发现里面全是金玉。旁边的官吏建议杀了他们。丁公却说:‘用军队攻占别人的城池,已经对城里的百姓带来了战乱的困扰。现在借着人多势众来取得别的财物,更是不仁道的。况且治理人民的领袖,应该要宽大仁惠,慈爱众人,我不能随便杀人。’于是命令官吏放了他们。”
景公听了,说:“很好!很好!”就令人放了砍伐竹子的囚犯。百姓听说了,更加拥戴他了。
大谋略:当权者只有爱护百姓,宽大仁慈,这样百姓才能真心实意地拥戴他。
孟子论一傅众咻
孟子对宋大夫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国君为善吗?其中的道理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假如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要他的儿子学齐国话,你说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