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1 17:56:16
封面
版权信息
绪言
第一章 屈原的心路历程及其文化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退将复修吾初服”与“就重华而陈词”:屈原的心灵变化
三、“退修初服”与“陈词重华”的文化心理背景
第二章 楚宗庙祠堂壁画与《九歌》的创作
一、从《九歌》之名谈起
二、对前人诸说的分析
三、王逸《天问章句叙》的启示
四、先秦两汉的壁画遗存
五、“诗中有画”:《九歌》的图像分析
六、“着壁成绘”:从后世《九歌》题材的绘画反观《九歌》
七、结语
第三章 战国纵横家与汉大赋的起源
一、“赋者,古诗之流也”
二、“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三、“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四、“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五、汉大赋源于战国纵横家的游说进谏之辞
第四章 魏晋“才性论”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
一、“才性论”溯源
二、“风骨论”与曹丕“文气论”和刘劭《人物志》
三、“风骨论”的理论内涵
四、“选文以定篇”
第五章 《文心雕龙·程器》篇主旨和文人“不护细行”的论辩
一、“于文外补修行立功”:《文心雕龙·程器》篇的主旨
二、“不护细行”与文人的自觉
三、“不护细行”与后世的文学批评
第六章 盛唐的政治、社会与诗歌创作的繁荣
一、《河岳英灵集》:一部唐人选唐诗的代表作
二、盛唐诗歌与“盛世”的暌离
三、殷璠兼重古、近二体的“声律说”
第七章 兵家思想与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
一、从地势之“势”到兵家之“势”
二、兵家之势与魏晋的书论和文论
三、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内涵
第八章 宋初政治与“四大书”的编纂
一、崇儒重文与《太平御览》的编纂
二、“兄终弟及”与《太平广记》的编纂
三、《文苑英华》的编选
四、《册府元龟》对太宗朝图书编纂的纠正
第九章 北宋党争与梅尧臣的诗歌创作
一、“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二、“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三、“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第十章 “诗穷而后工”说的历史考察
一、“诗穷而后工”说的提出
二、庆历党争与“诗穷而后工”说
三、“诗穷而后工”说的接受
第十一章 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
一、欧阳修经学的起点、观念与方法
二、欧阳修经学的特色和成绩
三、从欧阳修经学看北宋疑经风气的兴起
四、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
第十二章 苏轼的思想学术与文学创作
一、苏轼自幼所受的教育
二、抚视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苏轼的思想学术
三、“性命自得”与自然为文
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的诗歌
五、“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轼的文章
六、“指出向上一路”:苏轼的词
第十三章 “作为诗文,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乌台诗案”新论
一、“吾穷本坐诗”:“乌台诗案”的来龙去脉
二、“坐观不救亦何心”:《乌台诗案》所反映的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三、“不可以合,又不可以容”:《乌台诗案》所反映的苏轼心态
四、“人间便觉无清气”:东坡“乌台诗案”的再评价
第十四章 北宋党争与清真词的创作
一、周邦彦的思想性格
二、新旧党争与《清真词》创作
第十五章 辛弃疾南归后心态平议
一、“无说处,闲愁极”
二、“蛾眉曾有人妒”
三、“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四、“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
第十六章 辛弃疾南归前期的词作
一、南归之初的词作风格
二、南归之初词风的成因
第十七章 南宋文化“绍兴”与《宋文鉴》的编纂
一、《宋文鉴》编纂始末
二、《宋文鉴》的编纂宗旨
三、《宋文鉴》编选的思想倾向
四、《宋文鉴》的编选与吕氏理想政治
五、《宋文鉴》的编纂与北宋党争
六、《宋文鉴》对北宋文学面貌的呈现
七、《宋文鉴》与南宋文化“绍兴”
第十八章 《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及其文学史意义
一、从《古文关键》到《唐宋八大家文钞》
二、茅坤编纂《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理论新创及其思想背景
三、《唐宋八大家文钞》与唐宋八大家地位的确立
四、《唐宋八大家文钞》的嗣响
第十九章 《宋诗钞》的编纂及其诗学史意义
一、明末清初江浙藏书之风与《宋诗钞》的编纂
二、晚明潘是仁所编《宋元诗集》及其与《宋诗钞》的关系
三、《宋诗钞》编选倾向新探
四、《宋诗钞》编纂的诗学史意义
附录一 “与其过而废也,毋宁过而存之”——也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出版
附录二 领域的拓展与方法的更新——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思想史意义
征引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