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04 10:25:24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导论
1.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1.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1.1.3 怎样看待当代的西方经济学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2.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2.3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2.4 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密切联系中研究生产关系
1.2.5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系
1.2.6 通过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研究生产关系
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1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1.3.2 科学抽象法
1.3.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4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4.1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1.4.2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1.4.3 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排除“左”和右的思想干扰
本章小结
第2章 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形态
2.1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2.1.1 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1.2 物质资料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3 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2.2 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
2.2.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2.2 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2.3 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2.4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革命
2.3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
2.3.1 生产力的历史演变
2.3.2 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3.3 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形态内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2.3.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3章 商品和价值量
3.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3.1.1 商品经济的产生
3.1.2 商品经济的发展
3.2 商品及其属性
3.2.1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3.2.2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2.3 商品的价值量
3.2.4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2.5 技术、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3.3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3.3.1 市场经济
3.3.2 价值规律的内容
3.3.3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4章 货币和货币流通量
4.1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4.1.1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4.1.2 货币的本质
4.1.3 货币的职能
4.2 货币的形式
4.2.1 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
4.2.2 信用货币
4.2.3 外汇
4.3 货币流通量
4.3.1 货币的层次
4.3.2 货币乘数
4.3.3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5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5.1 货币转化为资本
5.1.1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5.1.2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5.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5.2.1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5.2.2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2.3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5.2.4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5.2.5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5.2.6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5.3 资本主义工资
5.3.1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5.3.2 工资的基本形式
5.3.3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5.3.4 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6章 资本积累
6.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6.1.1 社会再生产
6.1.2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
6.2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
6.2.1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6.2.2 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6.3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6.3.1 资本有机构成
6.3.2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6.3.3 相对过剩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