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政治经济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消费物质资料。要取得这些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物质资料的生产,既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管在任何社会形态里,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

人在进行生产活动,即进行劳动的时候,必须消耗体力和脑力。这种体力与脑力的总和,构成人的劳动力。人的劳动就是劳动力的支出,就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在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人是劳动的主体,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才能具有掌握、控制和观察劳动过程变化的能力。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使他的劳动达到预计的目标。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是劳动者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也可以是从书本上、从师傅那里或从同行那里学习来的。即使是间接得来的经验和技能,也可通过自己的劳动,变为自己的劳动技能,进而进行劳动的实践。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时,对劳动者所具有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对劳动者所具有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要求也就比较高。如果要求一个只懂得使用手工工具的劳动者去操纵一台现代化的复杂的机器,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要进行劳动,就要有劳动对象。如果劳动者不是对一定的劳动对象活动,不管你有多么大的力气,有多么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也是无法进行劳动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资资料。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界物质,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或地下的矿藏,它们是在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当人们去砍伐或开采时,它们便成为劳动对象;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炼钢厂的生铁、织布厂的棉纱,这些生铁和棉纱,是炼钢厂和织布厂的劳动对象,但它们又都是炼铁厂和纺纱厂的劳动产品,是人们经过劳动由铁矿石或棉花加工而成的。这种经过加工了的劳动对象,叫做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有些原来不能被加工的自然物质,现在却可以被加工成为劳动对象了。科学技术越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也就越扩大,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新型原材料不断涌现,使劳动对象的范畴远远超出自然界原已存在的物质资料。

劳动资料(或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资料,是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劳动资料包括的范围很广,基本上可分为生产工具、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三大类,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从原始人使用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到现代生产中使用的复杂的机器体系,都是生产工具。人类劳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的劳动一开始就是在使用生产工具的条件下进行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旧的落后的生产工具会逐渐被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代替,例如:在手工劳动为主的条件下,人们是使用手工工具进行操作,但在机器体系的条件下,各种各样的机械工具,即机械手,代替了手工工具的操作。特别是机器人的出现,能用机器代替人的某些动作进行操作。因此生产越发展,科学技术越发达,生产工具也就越是从落后转变为先进。生产工具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人类从事物质生产能力的大小,可以从使用的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上反映出来。从发展趋势看,新的先进的劳动资料总会逐步地代替旧的落后的劳动资料,劳动资料的范围总会不断地扩大。

生产过程,就是上述三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就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是生产中的主观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客观因素,是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同样也是无法进行生产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政治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劳动者同生产资料以什么样的形式结合起来,这是政治经济学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