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唐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御苑劝诫,暂隐锋芒

李璟的指尖抚过青玉案九枝连盏灯映着李煜垂首的冕旒。

李璟有些魔怔住了,现在他册立的太子竟然在他面前公然质疑辅佐他的宰相。

这是一点颜面也不给他这个江南国主留啊。

李璟突然掀开黄绸,露出半枚断裂的虎符。

今日若不好好处理,怕是自己的这位小儿子会落得一个与先太子差不多的下场。

冯廷巳为何能执掌朝政多年,为何如今的枢密使依旧是陈觉,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放纵”与忍耐吗?

当然不是!

宋党背后的真正大人物——三度拜相的宋齐丘还没有登场。

在这种情况下,李煜选择硬抗压力,同冯廷巳直面斗争,无疑是将自己推进了漩涡之中。

昇元七年(943年),宋齐丘坚决请求参与政事,李昪让他进入中书省处理事务。

数月后,宋齐丘的亲信官吏夏昌图盗窃官钱三千缗,宋齐丘判定免其死罪,李昪大怒,斩杀了夏昌图。

宋齐丘便称病请求罢官,李昪同意了。此后宋齐丘不再上朝谒见,李昪派遣寿王李景去慰问他,答应让他出镇洪州,他才入朝参加宴会。酒酣之际,宋齐丘说:

“陛下得以中兴,是我的力量,为何要忘记呢?”

李昪发怒说:“你凭借游说之术求官,如今位居三公也足够了,还与人说我像越王勾践一样嘴尖,难以与我共安乐,有这回事吗?”

宋齐丘回答:“我确实说过这话。我做游客时,陛下不过是个偏将罢了,如今要杀我也可以。”

先皇都奈何不了的宋齐丘,自己这个摄政不久的小儿子拿什么去应对?

是到时候他李璟出来为太子站台,对抗百官?

还是下达一道指令,废了李煜太子之位。

李璟被眼下的局势弄得头昏眼花,胸部又是止不住的疼痛起来。

李煜的重瞳扫过虎符裂痕,那里残留着道道灼痕。

这具身体的记忆突然翻涌——十四岁随驾淮南时,江南焦尸的恶臭萦绕车驾三月不散。

此刻他也有些后悔,自己的说辞貌似把李璟推到了一个为难的处境。

“重光变法所为何故?”李璟冷不丁的冒出来一句。

“儿臣新法,正是为了百姓富足,若放任盐铁私相授受…………”

“糊涂!”李璟的掌心在空中停顿。

“你认为朝堂之事就容得了你这般肆意妄为?”

宋党背后站着的可是淮南各州的世家大族!

江南朝政,哪有这么容易平衡!

李从嘉也没有想到李璟会发这么大的脾气,自己总归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他突然抬头张望了一眼,放低声音说道:“那父王的的意思是……”

这话一开口,钟谟就不自然的咳嗽了一声。

周遭的氛围突然降到了冰点。

沉寂许久的陈觉抬起头四处张望,周围空荡荡的,竟连多余的太监与宫女都没有。

再联系上太子殿下的这番推辞,将问题的锚点又重新抛到了李璟这位江南国主的身上。

陈觉倒吸一口凉气。

本以为冯廷巳是个猛人,没想到李煜还要狠,直接抛出了自己父王这个挡剑盘。

你冯廷巳以江南盐商与世族作为赌注来阻止新政的实施,那我就赌上自己的太子之位。

他李从嘉就赌了,赌李璟会将底牌压在他的身上。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自然只有静观其变。

龙椅上的李璟脸上看不出半分情绪,沉思片刻后方才掷地有声的说道:“我给您时间去思考,三日后的大朝会,你再告诉我你的抉择……”

“多谢父王!”

李璟还是选择了妥协,看似为了朝局退了半步,实则是为李煜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是否还要选择坚持变革?

李璟挥挥手让众人退去,他今日当真是有些乏了……

…………………………

李煜退出时,手中还拿着李璟赏给他的《韩非子》。

书页摊开在“说难“篇,夹着的素笺残留字迹:“火中取栗者,慎焚其指。”

他扫了一眼墨迹未干的警告,重瞳倒映着廊下烛火。

今日奏对倒也有了一番鸿门宴的感受。

李从嘉步履从容的走出偏殿,心中却是感到极其忐忑。

虽然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是没想到冯廷巳这个老家伙会这般咄咄逼人。

在一旁傻站着的陈觉,其城府嘛,比起冯廷巳确实差上了那么“一点点”。

若是这般人物能够为他所用,不知道该是何等幸事。

想着想着,李从嘉看向了身旁的钟谟:“钟大人,今日可要多谢你了。”

话说的真切,毕竟今日钟谟确确实实帮他解了围。

“钟卿觉得,冯相今日割肉饲虎的戏码如何?”

李从嘉心中总有一股怪怪的感觉,今日冯廷巳攻势虽猛,倒有半分刻意的缘故。

“殿下才是执虎之人。”钟谟拍马屁的说道,“只是这虎腹……怕是还藏着猎户。”

他话音一转,似有似无的提点道。

话说的隐晦,但是李从嘉瞬间就明白了他意中所指。

冯廷巳背后一定还有高人指点,否则他怎么会不与陈觉互通有无。

按照他谨慎的性格,唱双簧远比担任说相声更加保险妥当。

能够指使宰相的人,想想看也就只剩下那位半隐的宋党党首宋齐丘了。

想到这儿,李从嘉惬意的吐了一口浊气。

昔日宋齐丘佐烈祖定鼎,运筹帷幄,何其慷慨!如今亲自设局,岂非天意试金?

“卿不见冰刃悬梁乎?”李从嘉忍不住自言自语的说道。“不过这样也好。”

“我见金陵城头,倒是有旧时明月换新火的气象。”

他看了一眼钟谟,一步又一步,意志坚定的走出了偏殿。

————————

注释:

①:南唐世家势力考《十国春秋·氏族志》,淮南十二州有七姓望族。

②:《韩非子·说难》篇强调进言之险。

③:李昪(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唐开国皇帝。

李昪原姓李,父亲李荣在战乱中失踪,后随养父徐温改名徐知诰,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权臣,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

天祚三年(937年),李昪称帝,国号齐。升元三年(939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因丹药中毒导致背上生疮,在升元殿去世,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