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结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毋庸赘言,中东是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也是二战后局部战争的高发地区。二战后,这里先后爆发过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推翻君主制的革命,以及四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最新的则有“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利比亚冲突、叙利亚内战和也门内战,所有上述冲突使中东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世界关注的中心。在政变、革命与战争的活剧中,中东的政治家也如走马灯一样轮番登场,各自拿出手里的绝活,吸引着台下的万千民众。

如果说,中东的政治活剧吸引了媒体和一般观众的眼球的话,那么研究中东的学者近几十年来关注的则是引发上述政治、经济变革的一些深层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东的社会变迁。国内涉及较早的著作有彭树智主编的《二十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001年修订版),刘竞、安维华主编的《现代海湾国家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黄运发、黄民兴的《中东画卷——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王铁铮主编的《沙特阿拉伯的国家与政治》(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黄民兴的《沙特阿拉伯——一个产油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等。近年来的著作有毕健康的《埃及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哈全安的《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戴晓琦的《阿拉伯社会分层研究——以埃及为例》(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王新刚的《现代叙利亚国家与政治》(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和张超的《现代伊朗社会转型中的中产阶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同时,国内还有一些博士论文也是以中东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

可以说,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已经出版了不少涉及中东社会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过,与上述著作不同,晋洁的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深入系统研究中东地区社会结构变迁的专门性著作。该书以他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同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成果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本书首先对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的理论范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阿拉伯国家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其次,分析了近代以来阿拉伯世界社会结构演进的基本轨迹和社会结构演进的推动力(包括社会革命与政治权力体系、现代化与城乡社会关系、城市化与传统部落社会、教育和知识阶层四个维度),以及社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外源型、突变性、过渡性)。书的主体是阿拉伯社会的分层谱系研究,包括社会上层(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军事精英和宗教精英)、社会中间阶层和社会下层(游牧民、农民、城市贫民、工人阶级和外籍劳工),以及三个特殊视角下的社会群体(妇女、民族和教派)。总体来看,本书的结构较为系统,注重运用有关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的理论,辅以大量的个案分析,且外文资料丰富,为我们全面认识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放眼未来,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首先是大量的个案研究,包括中东的人口、社会分层和社会结构的演变、部落问题、民族与教派、城市化、妇女地位、社会生活、宗教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这样的研究既可以是国别的,也可以是地区性的。而且,上述研究应当使用多种语言的第一手资料,并尽可能地进行田野调查。其次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的国别综合研究。最后是地区性的综合宏观研究。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的国别和地区社会分层研究集中于当代,仅在追溯时探讨近现代,至于古代的研究就更加不足了。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我们必须系统地展开对中东地区和国别的古代(伊斯兰教兴起以后)、近代、现代和当代社会分层及社会变迁的研究,同时关注有关的理论问题。因此,中国的中东社会史研究任重道远。

是为序。

黄民兴

2019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