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孩子一生的幸福密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有完整自我,才有孩子的美好未来

扫码领福利

让你读懂孩子心

我知道很多家长买这本书、翻开这本书,都是带着一些具体的亲子教育问题的,如孩子学习不好、沉迷手机、叛逆、厌学……为此甚至家中“战火”不断,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感到既受伤又无力。家长可能很急切地想知道一些办法,想知道“我该如何做”才能改善这些现象。别着急,这些我在后面都会逐个来谈。但在说这些之前,我希望各位家长和我一起,我们先来探讨一个更底层、更核心、更关键的东西,就是关于孩子的“完整自我”。

接触过心理学的家长都知道,很多心理学流派都会谈“完整自我”的建立,为什么?因为“自我”是一切的根源。

早在100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美国第一部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原理》的作者威廉·詹姆斯曾提出:“自我是个人心理宇宙的中心。”很多研究心理的专家发现:“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在于自我尚未形成。”

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是以自我为参照点的。我们感知世界、形成思想和情感,以及做出决策,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我们的自我。一个人如果没有形成健康、稳定和完整的自我,他可能会遇到种种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导致其心理健康、能力发展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培养和维护一个健全的自我,是实现个人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在孩子自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父母就是那个最重要也最关键的角色。

为什么“自我”的影响这么大?它又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呢?这里我借用“精神分析学之父”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理论来做个简单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Id)、超我(Superego)和自我(Ego)3部分组成,分别代表了人的本能冲动、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本我(Id)是我们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它由我们的生物本能构成,总是追求快乐和即时满足。它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没有逻辑思维和现实感知的能力,只受生存和享乐两种本能的驱使。比如,人们可能会沉迷于美食、性或者社交媒体,这些都是本我在寻求满足。如果过度追求本我的欲望,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形成焦虑、上瘾症等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人际关系冲突、物质依赖、身体健康问题,甚至面临道德和法律的风险。

超我(Superego)则是我们心中的道德裁判,它代表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是我们内化了父母和他人的道德标准后形成的。超我位于意识层面,像一个严厉的监督者,不断检查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它通常以良知和内疚感的形式出现,提醒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过度追求超我,人可能会对自己过于苛刻,变成完美主义者,这样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内疚感和自我批评,最终引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自我(Ego)在本我和超我之间扮演着调解者的角色,它既要满足本我对快乐的需求,又要考虑到社会的规则和现实条件。自我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部分。它通过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以达到内外平衡。如果缺乏自我的反思和调整,我们可能会走向本我或超我的极端,难以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我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

比如,一个人感觉非常饿,看到卖包子的店,在“本我”的驱使下,这个人可能会直接去拿一个包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填饱肚子再说。然而这个时候“超我”会跳出来指责:“这是小偷的行为,不可以!”“本我”很委屈,说:“我饿了,就是要吃东西!”这时“自我”就是那个调解者,会赶紧出来劝架,并想一个办法,让“本我”花钱买一个包子,这样就既满足了“本我”的需求,也符合了“超我”的标准。

曾经有个企业家找我做咨询,他的事业很成功,但个人生活却常常伴有各种焦虑和不安,很难平衡工作和家庭,和家人的关系很糟糕。他还经常失眠、急躁,容易发脾气。通过探索发现,他在童年时期,生活在一个极其严格的家庭,父母都很严厉,容不得一点错误,因此他形成了强大的“超我”意识;而他通过工作,不断去冒险和挑战,又刺激了“本我”的欲望。他的“自我”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努力寻找平衡,但由于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度限制,他的“自我”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在找寻“自我”和“超我”的平衡时就感到力不从心。通过近半年的调试,他的“自我”逐渐建立起来,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不再过分追求完美和过度承担责任,并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整个人放松多了,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和谐。

从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解决个人身心状况这类问题,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关键。通过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人们可以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内心需求和外在约束,从而在决策过程中作出更明智的选择。只有当我们能够通过“自我”处理好“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时,才能实现内心的和谐,为个人的幸福快乐打下坚实基础。

成年人经营生活和事业是如此,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建立完整的“自我”,就像是内心有了一个强大的指南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方向。这样,他们就会有自信面对挑战,不会因为学习困难就放弃;他们能够自我控制,不会沉迷于手机;他们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不会叛逆;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不会厌学。

一个人的自我并非一出生就完整具备,而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在孩子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家长正是那个最核心的因素。本书就是期望通过教会家长明白如何助力孩子拥有一个“完整自我”,从而让孩子用本有的力量去面对和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让孩子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亲爱的家长,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