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豪从儿童文学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他拯救了文坛

周一的新潮编辑部内,窗式空调发出拖拉机般的轰鸣,闷热的会议室令石井梓额头上流下几滴汗水。

一周一次的选题会议终于到了开始的时间,石井梓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如此紧张过。

她盯着会议室角落里琴叶榕盆栽上新添出来的枯叶——那一抹锈色正沿着叶脉蚕食上周残留的露水,像极了新刊销量曲线图上触目惊心的缺口。

“《群像》上月的销量又同比增高了8%左右。”副主编用红笔戳着投影幕布,光斑在他镜片上炸成血滴,“而我们的《新潮》,则是减少了5%,这一来一回就是13%的差距!”

《新潮》跟《群像》同样作为日本五大文学杂志,两者是完全的竞争关系。

双方在杂志销量,社会影响力,文学奖项参与人数等等角度上都在暗自较劲。

五大文学杂志?一超四强才行!

谁都想做那个一。

整个会议室内的氛围相当压抑,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月《新潮》输给《群像》了。

不,应该是自从《群像》发掘到有马弘一这位作家以来,《新潮》无论是在杂志销量还是文库本的影响力方面,都被《群像》给比了下去。

选题会已经开始无数次,哪怕《新潮》也尽可能地收取与有马弘一的作品类似的题材,也依然没人能够超越有马弘一。

这个题材的赛道基本上都被有马弘一给堵死了。

任何在看过有马弘一的作品后的人,再接触同类型的作品,都会不可思议地觉得其他作品都是在无病呻吟,情感表达矫揉造作,毫无新意。

其他作家给不了读者“这书里写的简直就是我!作者真是太懂我了!”的感觉。

但偏偏有马弘一能够做到,而且做得非常优秀。

可以说是压倒性的统治力。

副主编照例分析完了最近的市场情况后,整个会议室内便陷入到了一种沉默当中。

没人开口。

所有人都觉得没法玩。

市场就是这样啊?选题会开了又能改变什么?

不去顺着市场潮流来,去写那些能引起读者共鸣、批判社会的东西,难不成去写那些鼓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作品?

倒也不是没有作家尝试过,但无一例外都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还有极端分子跑到作家住所附近泼油漆。

大家伙过得都这么难受,凭啥你这家伙跑出来告诉我们所有人要积极啊?

久而久之,也就没有哪个作家敢写积极的东西了。

坐在主位上的主编看着销量曲线,深深吸了一口气,松了松领带,象征性地说道:“大家有什么建议都说一说吧……”

众人面面相觑。

只有石井梓在桌子下的手紧紧地捏在一起,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一想到接下来自己将要在诸多主编、副主编以及资深编辑的注视下,大言不惭地讲述自己未来的市场规划,石井梓就有种自己正骑在战马上朝着巨人冲锋的错觉。

石井梓面前的桌面上是《银河铁道之夜》的原本及其复印件,一共有十份,都是趁着开会前的时间石井梓一张张复印出来的。

也不是没有编辑注意到石井梓面前这堆得很高的文件,于是那位编辑问道:“石井编辑,您面前这些东西是?”

石井梓等的就是别人主动发问的这一瞬间。

她不想自己在所有人都沉默的时候突然宣称有拯救新潮,拯救日本文坛的方案。

这太狂妄了,虽然是一个新人,但石井梓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职场智慧。

“安田编辑,这是我上周五接收到的投稿。”

石井梓站起身,看向主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窝在椅子上的主编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感受着会议室内众人的目光,石井梓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觉得,这篇稿子,能够改变我们当下的处境。”

“呵!”“嚯!”

会议室内立刻呈现出一片截然不同的气象。

有的编辑表示惊讶,有的编辑则不屑地摇着头,唯有主位上的河田和仁,陷入了沉思。

“我复印了稿子,各位可以简单地看一看……”

石井梓终于将稿件给分发出去了。

“我认为,我们应该避免继续跟《群像》在有马弘一的优势风格下竞争。”

每分发出一份稿件,石井梓的声音就大上一分,就像是相信看到稿件的编辑都会成为自己的支持者那样。

最后一份原文,石井梓恭恭敬敬地将其放在主编的面前。

“河田主编,还请您过目。”

河田和仁笑了笑,看石井梓的样子就像是看到了多年之前那个冒冒失失,但带着满腔热情的自己。

整个会议室里依然静悄悄的,只不过这时候多出了哗哗的翻书声,像是图书馆。

能够进入到新潮编辑部工作的编辑专业素养相当高,哪怕是在这种环境下,让他们立刻进行审稿,很多人在读完第一章后就感觉到了这部作品跟其他作品比起来所不同的地方。

并且前面几章在焦班尼踏上银河列车之前,也是花费了很多笔墨渲染焦班尼的不幸,不仅仅被同学欺负,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

可读起来并没有其他作品那种一路向下的情绪。

反倒是在小镇即将举办银河节的氛围渲染下,给整部作品覆盖上了一层浪漫的基调。

不出一个小时,所有编辑就大致扫完了《银河铁道之夜》。

河田和仁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眼前有些湿润,不知道究竟是文中那份属于银河的浪漫触及到了他,还是焦班尼跟柯贝内拉的友情令他动容。

真是一篇唯美又鼓舞人心的作品啊……

河田和仁感慨地放下作品,扫视着会议室,观察着每一位编辑脸上的神色。

令他欣喜的是,所有人的脸上都产生出了那么一瞬间的幸福感。

思考何为幸福的同时,也意味着正式踏上幸福的道路不是么?

“就用这篇文章,撬开被有马弘一统治的文坛吧。”

河田和仁开口,也意味着《银河铁道之夜》在《新潮》上的发布再无任何阻力。

唯一令石井梓不安的是……自己能不能被分为这位树先生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