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迎新春年味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0章 《父亲与公房保管室:乡村岁月的见证》

《父亲与公房保管室:乡村岁月的见证》

在那个遥远的七十年代初期,我的父亲,一个充满干劲与热情的年轻人,担任着乡村干部文书的职务。那是一个物质匮乏却精神饱满的年代,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父亲则像是这个大家庭里操心的大家长之一。

村庄坐落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四周是连绵的青山,山脚下是一片片农田。村民们过着质朴而简单的生活,靠天吃饭,辛勤耕耘着自己的土地。然而,当时村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粮食和一些集体物资的保管缺乏合适的场所。

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要想让村庄发展得更好,必须先解决这个基础的问题。于是,他在村里的大会上提出了修建公房保管室的想法。这个想法一提出,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村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部分村民表示支持,他们觉得这是一件造福全村的大好事。村里的老木匠李大爷就是其中之一,他拍着父亲的肩膀说:“文书啊,你这个想法好。咱村里早就该有个像样的地方来放东西了,那些粮食啊,农具啊,每次找起来都费劲。”

但也有一些村民提出了质疑。他们担心修建保管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当时村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文书啊,咱村哪有那个钱啊,这不是瞎折腾嘛。”村民王二麻子皱着眉头说道。

面对质疑,父亲并没有退缩。他开始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给村民们详细解释修建保管室的好处。他说:“大家想想,有了保管室,咱们的粮食就不会被老鼠糟蹋,农具也能好好存放,来年干活的时候也方便。这是一劳永逸的事儿啊。”

父亲还拿出了自己精心计算的数据,他说:“我算了一下,咱们如果自己动手,只需要购买一些必要的建筑材料,像木材、砖瓦之类的,人力咱们自己村里就能解决。这样算下来,花费并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在父亲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支持这个项目。于是,修建公房保管室的工程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父亲成为了这个工程的总指挥,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工地上安排一天的工作。他把村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有负责挖土打地基的,有负责搬运砖瓦的,还有负责木工活的。

打地基的小组由村里的几个壮劳力组成,像大力士赵大哥,他一锄头下去就能翻起一大块土。他总是笑嘻嘻地说:“咱这是在给保管室打个结实的基础,就像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样。”

搬运砖瓦的小组则大多是妇女和一些年轻的小伙子。妇女们虽然力气没有男人们大,但她们干活一点也不含糊。村里的张婶一边搬着砖瓦一边说:“咱可不能输给男人们,这保管室也是咱们的希望呢。”

负责木工活的李大爷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精心挑选着每一块木材,嘴里还念叨着:“这木材可不能马虎,就像给咱保管室做骨架,得结实着呢。”

随着工程的推进,困难也接踵而至。有一次,在修建过程中,突然发现砖瓦不够了。这可急坏了父亲,他四处打听,得知邻村有个砖瓦窑,但是价格比预期的要高。父亲不甘心,他带着几个村民,骑着自行车,跑了好几个地方,终于找到了一家价格合适的砖瓦供应商。

还有一次,因为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地基被泡得有些松软。父亲心急如焚,他找来了村里有经验的老人一起商量对策。最后决定先排水,然后重新加固地基。那几天,父亲几乎没有合眼,一直在工地上盯着。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第一个公房保管室终于建成了。它坐落在村子的东边,是一座宽敞而结实的瓦房。当举行落成典礼的时候,村民们都欢呼雀跃。大家纷纷把粮食、农具等搬进了保管室,看着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物品,村民们都对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然而,父亲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看到村庄在不断发展,一个保管室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他又开始筹备修建第二个和第三个保管室。

在修建第二个保管室的时候,父亲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在规划和材料准备上更加充分。他还鼓励村民们在保管室的墙上画上一些壁画,有丰收的景象,有劳作的画面,让保管室不仅是一个存放物品的地方,更成为了村里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第三个保管室的修建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父亲从城里请来了一位懂建筑设计的朋友,给保管室做了一些新颖的设计。比如,在屋顶上加了一个小阁楼,可以用来存放一些不常用的物品;在保管室的周围种上了一些花草树木,让它看起来更加生机勃勃。

这三个公房保管室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村庄的面貌。粮食得到了更好的保存,农具也不再四处乱放。而且,这三个保管室也成为了村民们集会、交流的场所。

在农闲的时候,村民们会聚集在保管室前的空地上,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明年的计划。孩子们也会在保管室周围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

父亲的这一壮举,不仅为村庄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激发了村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修建保管室的过程中,村民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那种凝聚力是前所未有的。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村民都盖起了新房,有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但那三个公房保管室依然屹立在村子里,它们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父亲那一代人的奋斗与奉献。

它们就像三位默默的守护者,守护着村庄的记忆,也守护着村民们心中那份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每当我回到村庄,看到那三个保管室,我就仿佛看到了父亲年轻时候的身影,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为了村庄的美好未来而努力拼搏着。

这篇短篇回忆录以七十年代初期为背景,讲述了身为乡村干部文书的父亲带领村民修建三个公房保管室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村民们的质朴、勤劳和团结。父亲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智慧,以及他为村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三个保管室不仅仅是建筑,更是村庄发展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和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独特魅力。同时,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团结协作,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