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开发微课程
一、什么内容适合开发成微课程
微课程因其授课时间短、知识体量小、聚焦关键问题、解决措施具体受到不少企业的青睐。但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不一定都适合用微课程来解决。
(一)什么类型的微课程较为常见
一般来说,教育培训界将课程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大类,而这三大课程类型在微课程中的占比并不相当,出现了知识类微课程和技能类微课程占主导、态度类微课程几乎为零的局面。
1.知识类微课程较为常见
知识,是构成一切课程的基础。知识类微课程的选题可以是企业Logo的解读,可以是规章制度的宣贯,可以是产品卖点的介绍,还可以是危险化学品的危害警示。纵观微课程结构,知识类的微课程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是微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
知识类内容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有静态的性质。具体来说,往往是指事物的本质,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2)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没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具体来说,往往是指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2.技能类微课程最为常见
技能,是企业开展生产、提升业绩的必备条件。技能类微课程的选题可以是差旅发票粘贴技巧,也可以是应对砍价客户的话术,还可以是防止电信诈骗的操作技巧。技能类的微课程因其聚焦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成为最受企业和学生欢迎的课程类型。
技能类内容包括操作技能与智慧技能。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智慧技能指的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3.态度类微课程程最为罕见
态度,是学生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是根植在学生心中的部分。转变态度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鉴于微课程的时间限制,态度类的课程往往难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所以,单一存在的态度类微课程通常比较少见。
但是,对于一些态度类的大课来说,也是由若干个相关的事关态度的微课程组成的。
基于不同微课程类型在企业培训中的重要性、实用性和使用频度,我们主张微课程应着力于知识类和技能类的课程内容,本书将重点围绕知识类、技能类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展开。
(二)微课程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案例1-1】 银行大堂混乱的一刻
2017年的一天上午,位于妇幼医院旁边的一个银行网点,刘女士手里抱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急匆匆地走进大堂。大堂里的银行职员都低头忙着自己的事,没有人关注她。再三张望之后,她径直走向自动柜员机,希望快点把钱取出来给孩子看病。
可是,她发现两台自动柜员机有一台坏了,另一台前也排起了长队。更要命的是,当她排到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落在了家里,这下可把她急坏了。
这时,大堂里传来一阵喧哗,现金柜台前两位客户争执了起来。原来,是一位单位的财务拿着老板的银行VIP卡排号,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办理业务,引起了后面客户的不满。其中一个客户抱怨,本来到银行办事填表、提供材料就麻烦,还要等那么久,让他心里很不爽。
这时候,刘女士怀里的孩子哭了起来,怎么哄也哄不住,嗷嗷待哺的孩子正期待着妈妈的喂养。可是,网点里都是客户,没有可以让她安心哺乳的地方。她估摸着,如果回去再哺乳,恐怕孩子太饿会受不了。她希望能够快点取了钱,回到医院哺乳。
大堂经理听到了现金柜台前的争执和孩子的哭声,同时又有客户让她去智慧柜员机授权……刚上任没几天的她快崩溃了,赶紧让理财经理小郭帮助刘女士处理孩子的问题,自己跑去解决客户的争吵问题。
小郭把刘女士领到自己的办公室哺乳,听完刘女士的陈述后,她立刻想到了银行刚上线的无卡无折取款业务,可是她自己也没有办过这种业务,操作起来也有些生疏。好不容易,她才帮刘女士取出钱来。
不难看出,这家银行网点在同一时间出现的问题并不少,有内部因素造成的,也有外部因素造成的,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在那一刻,这家银行网点出现了以下8个问题:
没有工作人员跟进入网点的客户打招呼;
银行职员对办理较少的业务流程不熟悉;
客户排号时间过长;
自动柜员机故障,网点员工不动手修理;
没有母婴室可供哺乳;
新任大堂经理忙得走不开,智慧柜员机无人授权;
单位财务人员拿私人的银行VIP卡排号,长时间占据现金柜台;
服务流程烦琐,服务效率不高。
【思考】以上8个问题全部都能通过微课解决吗?
将以上8个问题进行归类之后我们发现,除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外,造成问题的可能还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但制度的改变不在微课程的能力范围内。由此我们做出如下判断:
(1)可通过微课程解决的问题:因知识、技能掌握不足而出现的问题。
(2)非微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态度、制度原因产生的问题。
所以,我们将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分析如下(如表1-1所示):
表1-1 微课程类型界定表

(3)非微课程解决的问题
①经核实,该网点“没有工作人员跟进入网点的客户打招呼”是属于态度类问题,这较难通过微课程实现改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改善。
②“单位财务人员拿私人的银行VIP卡排号,长时间占据现金柜台”这一问题与制度设定有一定关联,也可能与知识或技能相关。
“客户排号时间过长”“自动柜员机故障”“没有母婴室可供哺乳”“服务流程烦琐,服务效率不高”这四项与制度设定关联很大。
以上所列与制度相关的内容部分,通过微课程以外的途径解决问题更有利。
(4)可通过微课程解决的问题
“银行职员对办理较少的业务流程不熟悉”“新任大堂经理忙得走不开,智慧柜员机无人授权”“单位财务人员拿私人的银行VIP卡排号,长时间占据现金柜台”等三个问题与知识或技能不足相关,可以通过微课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