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内容安排有哪些逻辑可用
有些课程内容,学员一听就非常清晰、通俗易懂;可有些课程内容,学员听到最后都没搞明白重点讲了什么。不同的逻辑安排,让教学结果出现了千差万别,有的学员听明白了还能记得住,有的学员记的和老师讲的不一致,有的学员完全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自己学习的习惯是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往往是喜欢对事物进行归类和组块?或者是喜欢找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记忆?也有可能在把别人告诉我们的信息结合自身过往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理解?
所以,课程开发者和培训师,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一定要考虑以下四点:内容要便于学员记忆和理解;帮助学员培训后多线索提取内容;易于课程过程中的引导和讲解;便于课程内容的提炼和取舍。
基于以上四点思考,本书为大家推荐微课程开发过程当中常用的以下三种逻辑排序。
(一)顺常规三大纲逻辑
顺常规逻辑排序要求课程内容的知识系统完善、条理逻辑清晰,且每个大纲都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这也是大多数课程开发者和教育工作者最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排序。
排序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方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从简单到复杂顺序、从一般到具体顺序、从小到大顺序、问题解决流程顺序、工作任务执行顺序。
微课程开发的顺常规三大纲逻辑,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为什么
“为什么”是课程的起源,也就是这个课程是为什么而产生的,通常是告诉学员为什么要掌握该项技能,或者该知识的核心价值有些什么。该部分的重点就是在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学员的注意力,提升学员对内容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
一般是指“课程的目的、意义、重要性”“课程概述”或者“现状及问题”“痛点”等内容。
例如,【案例1-1】的第一个大纲就可以是“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的重要性”,或者“该业务现状及问题”“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的目的”。
2.是什么
“是什么”是解决前面“为什么”大纲的问题而产生的大纲。在微课程中通常是掌握该项技能有哪些知识、理论要点及其详细要求有哪些。一般指“概念”“操作流程”“标准/规范”等内容。
例如【案例1-1】的第二个大纲为“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流程”,或者“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标准”。
3.怎么做
“怎么做”是实际操作该项技能的具体实施步骤、实施的要点的执行训练。讲完前面的大纲,引发了学员对内容产生的重视,在知道是什么之后,马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就形成了理论带动操作的培训。
“怎么做”决定了课程的执行力度,课程是否落地,学员能否学到预期的知识,都看这一大纲是否做得好。一般分为“技巧训练”“示范及训练”“流程训练”三步骤。
例如【案例1-1】的第三个大纲为“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流程训练”,或者“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流程示范及演练”。
顺常规逻辑的这个三组合是微课程中最为经典的逻辑排序方式,结合学习领域知识、态度、技能可以表示为“2W1H”的三大纲模式。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掌握该项技能/其价值,这属于态度类。
What——是什么:知识和理论要点及其详细要求,这属于知识类。
How——怎么做:技能项目、实施步骤和实施要点,这属于技能类。
这种逻辑在微课程中非常广泛,而且所有课程都可以使用这种逻辑进行开发和讲授。
【案例1-3】《无折无卡取款业务培训》顺常规逻辑课程大纲
我们以【案例1-1】产生的《无折无卡取款业务培训》课程为例,该微课程依据三大纲逻辑整理后,课程大纲内容如下:
大纲1——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的目的
大纲2——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标准
大纲3——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示范及训练
【案例点评】
这个大纲的设计无论是线下的微课程,还是线上的微课程,都非常清晰明了,尤其是在企业快速推进某项业务和持续多人次培训中,确保员工在该技能操作过程应用无误。
【训练】顺常规“2W1H”的三大纲逻辑
每门课程开发出一套该逻辑的大纲,在讲课时形成一张独立幻灯片。
课程名称
(为什么)大纲1:
(是什么)大纲2:
(怎么做)大纲3:
(二)垂直逻辑
垂直逻辑是指企业在岗位上的某件事情有标准的直线操作流程,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可以颠倒顺序和改变标准的一种逻辑。
为提升岗位技能,结合工作流程步骤、方法、标准而设计开发出的技能操作课程,我们将其称为企业岗位操作流程课程,就是基于垂直逻辑而架构。
步骤细分的程度决定了垂直逻辑课程的质量和课程开发的时间,将操作步骤分拆得穷尽,才能确保微课程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
垂直逻辑是顺常规逻辑中的一种,在企业岗位操作流程类型的微课程中使用最为频繁,是微课程开发中最容易开发的一种课程类型,也是企业原生课程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程开发逻辑。
【案例1-4】《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垂直逻辑大纲
借用【案例1-1】某银行手机银行APP的《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原生内容进行提炼,形成该微课程垂直逻辑大纲如下:
(1)第一步 登录取款界面
(2)第二步 选择预约取款
(3)第三步 获取动态验证码
(4)第四步 预约取款金额
(5)第五步 预约取款处理
(6)第六步 预约取款确认
【训练】垂直逻辑大纲
每个课程开发出一套该逻辑的大纲,在讲课中形成一张独立幻灯片。
课程名称
大纲1:
大纲2:
大纲3:
大纲4:
大纲5:
大纲6:
(三)花田逻辑
花田逻辑,是在企业岗位问题分析与解决型课程开发中常用的一种形式。
世间问题有一果多因,也有一因多果。要解决一个问题,有时需要先行破解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之间,有时候关联性并不很强,但缺一不可。解决哪个小问题的先后顺序也并不关键,但必须逐一解决。
这一类问题的课程逻辑形式,就可以使用花田逻辑。看上去课程里的每个内容知识点之间没有直接关联,要分别解决单一问题。但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这些内容知识点被一一攻破。
花田逻辑排序,一般适用于即时性产生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让学员学到知识并解决问题,该逻辑在微课程的开发中针对性非常强也非常实用,但对老师的实战能力、专业技术手段、捕捉信息能力要求较高。
微课程源于解决企业已然存在的问题、避免即将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绩效水平。培训的受体是学员,只有学员学到了、学到位了、知道做了,课程才有效。那么,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学员因素,让学员更容易学习,确保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使得信息模块能够有逻辑地传递。
一门好的课程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律和逻辑,课程效果必定遭到人们的质疑。只有找出学习要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要点进行提炼、排序和建模后才能便于学员记忆达到切实的学习效果,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员为中心。
这,就是立纲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