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华娱:开局和女儿国王拍电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赵桓章认可,一个坏消息

赵桓章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

泉城戏剧团初见面,高卫华就反对朱晽出演电影,提出的理由也算充分。

燕京大城市出来的她,不适合演农村题材的电影。

赵桓章认可高卫华的看法,是看朱晽咬牙要体验的坚持,给师兄女儿一个机会。

原本想着两人的矛盾还存在,没想到高卫华竟然力挺朱晽演水莲。

换作认识高卫华前,赵桓章会呵斥。

但是看过剧本,知道高卫华的才华。

编剧方面愿意跟辛先令合作,懂人情世故、知进退。

留在丁子寨这段时间,指导村民建造的拍摄场地,也符合赵桓章的心意。

早先饭桌就提出异议,高卫华不可能是色令智昏。

凡此种种,叠加到一起,赵桓章反正没找到合适演员,觉得应该给个机会。

不过不是谁都能插手剧组的,他要给高卫华点儿压力:“水莲电影里的戏份跟其他主演相当,但她可是儿媳标杆。”

“我们想拍出好电影,必须要真正有实力的人出演。”

……

“我懂赵导您的意思。”

高卫华欣然点头,自信满满,拿出剧本:“我和朱晽排练过这段,正想请您指导。”

“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许朱晽能带来惊喜。”

……

“讨论分家没达成一致,水莲向丈夫陈仁武抱怨?”

赵桓章看到高卫华点指的地方,来了兴致:“少有的感情爆发戏,难度可是不小啊!”

整个《喜盈门》电影,是围绕陈家的家长里短进行的。

陈仁武是陈家老二,也是村里专管生产的队长。

大哥陈仁文在乡兽医站工作,大嫂叫强英,有一儿一女,分别叫小山和小花。

妹妹陈仁芳还没嫁,父亲死得早,只有爷爷和母亲还活着。

水莲则是陈仁武刚娶进门的媳妇。

因为老大媳妇强英觉得仁武妈妈偏心女儿仁芳,闹来闹去就提出分家。

分家的时候,强英提到老二家结婚有大衣橱,而且不想赡养老人,大家闹得不欢而散。

高卫华和朱晽要演的这段,就发生在分家没成功的当天晚上。

向来好脾气的水莲终于爆发,和她平素忍让的性子大相迥异。

很符合人性,但对表演者而言,就是挑战。

……

“要演就演最吃力的。”

高卫华笑呵呵回应:“否则能入赵导您的法眼吗?”

“你小子!”

赵桓章拍拍高卫华的肩膀:“既然有信心,不介意我喊其他人看吧?”

“当然!”

高卫华点点头。

他明白赵桓章的意思。

朱晽这个外行贸然加入,肯定会引来疑惑和关注。

通过现在的演练,得到大家认可,便于剧组磨合。

至于演得太差会怎样?

大不了再找其他演员,也算对朱晽和高卫华有个交待。

“就在这里吧。”

赵桓章指着高卫华的屋子,对他和朱晽道:“你们当它是陈家老二的房间。”

“走吧!”

高卫华很自然,率先躺到床上,手里假装有支烟吸一口,满脸无奈看着屋顶,

朱晽本来有点儿紧张,看他快速代入陈仁武的角色,很快平稳心绪。

她走到墙边,仿佛空荡处有个衣橱,一边收拾,一边抱怨:“自从嫁到你们陈家以来,俺重活儿抢着干,吃穿不计较,每天曲着自己的性子去团结她、迁就她。”

“可我怎么也没想到,会好心不得好报,落一身的不是。”

“我真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人,也没见过这么复杂的家庭。”

……

躺在床上的高卫华,起初烦躁地翻身,现在霍然坐起,甩掉手里的‘烟头’。

“水莲!”

他盯着地面:“你不要说了!”

“不要我说?”

朱晽霍然转身,盯住高卫华:“我偏说!”

“早知道这样。”

她向高卫华走近:“我宁可一辈子不嫁,也不进你们陈家门。”

朱晽哭着捶打高卫华的肩膀,发泄心里的委屈。

打着打着,她有些舍不得,停下拳头。

高卫华感受到朱晽的温情,回过头来讪讪一笑,尽显憨态。

“唉!”

朱晽掩面而走,继续收拾衣橱。

高卫华等朱晽忙活一阵子,觉得不妙,上前来劝说:“水莲,你受的委屈,我都清楚。”

“为了我就再委屈这一回,这时候可不能回娘家。”

……

“谁说我要回娘家?”

朱晽满脸奇怪。

“你这不是……”

高卫华指了指她手里,那意思回娘家才想着要整理衣服。

“仁武!”

朱晽收起眼泪,面色平静:“别让爷爷和妈再为难,把这大衣橱让给她吧!”

“啊!”

高卫华满脸震惊:“你原来是给人家倒大衣橱?”

“水莲!”

他做个抱衣服塞衣橱的动作,气哼哼道:“你可真会委曲求全啊!”

……

剧本第八幕的老二夫妻夜话,到此演绎完毕,朱晽抬头向赵桓章望去,心里七上八下。

“好!”

赵桓章恍然醒悟,拍掌叫好:“你们演得很专业啊!”

“没错!”

旁边编剧辛先令也啧啧赞叹:“我还等着往下看呢,现在才想起这一幕已经演完。”

“武文朴没必要去其他电影制片厂吧?”

他提醒赵桓章:“朱晽同志演水莲,我觉得非常合适啊!”

武文朴是赵桓章的助手,最近忙着给剧组找演员。

花花轿子大家抬,高卫华的剧本写得更好,还愿意跟他共同当编剧,辛先令报之以李,附和对方的建议。

当然他也不是无的放矢,朱晽细节上或许欠点儿火候,但大体上确实能满足拍摄需要。

“我要人给武文朴打电话。”

赵桓章赞同辛先令的建议,但对高卫华更好奇。

“卫华!”

他提出疑问:“你在丁子寨做知青,哪里学的表演?”

“您忘记我表姐是戏剧团的吗?”

高卫华笑着回应赵桓章:“我平常闲来无事,跟她学过一段时间。”

“哦!”

赵桓章恍然。

魏蕙丽是鲁省戏剧名家,戏剧、电影的演绎形式相通,高卫华有这样的表现不奇怪。

“好!”

他满脸兴奋,又喊来场务:“通知那些演员,尽快来体验生活。”

“到时提前完成拍摄,卫华和朱晽功不可没!”

……

沪影制片厂的经费有限,能够降低成本,对赵桓章而言是件好事,方便他后续再向厂里申请资金。

或许是运气耗尽,随着演员逐渐到齐,他得到一个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