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尉迟家的傻儿子](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60/53115460/b_53115460.jpg)
第41章 流言
尉迟宝琪跟随者张阿难,走在去往太极殿的道路上。
张阿难看着尉迟宝琪这幅尊荣,不由说道:“新丰县子,整理一下吧。要不就是君前失仪了。”
“张内侍,我就是让圣人看看,一些官员在官署内作威作福、尸位素餐、滥用职权。都水使者,不用看我,说的就是你。”尉迟宝琪,今天是直接将脸,装在了兜里,他也不准备往外拿了。
到了太极殿门口,张内侍走进去禀告后,没一会儿,里面便传出,“宣新丰县子尉迟宝琪、都水使者韦国洪,进殿面圣。”
尉迟宝琪在自己肋下,狠狠捏了一把,抢先进殿,哭着喊道:“臣,尉迟宝琪。弹劾都水使者,滥用职权、殴打朝臣。简直是,有辱斯文,斯文扫地呀。”
韦国洪进入太极殿,一脸平静,他首先朝李二陛下行完礼后,才开口说道:“臣,有罪。请圣人责罚。”韦国洪走在路上,仔细回想都水监大堂内发生的事情,知道自己被尉迟宝琪坑了,自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还不如主动认罪。
韦国洪是个相当有能力的官员,虽然他出身显赫,但他能在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便成为了正五品上的都水使者,主管都水监。没有能力,李二陛下是绝对不会委以重任的。
李二陛下看着进入殿中的两人,当看到尉迟宝琪脸上居然有血迹后,眉头不由一皱。仔细打量尉迟宝琪,发现他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而且尉迟宝琪是武将子弟,前一段时间刚刚参加了府兵的操练,韦国洪呢?是真正的文弱书生,他打了尉迟宝琪?他有那个实力吗?再看尉迟宝琪,脸色红润,体格健壮,举手投足间有股凌厉之气。可见尉迟宝琪,这段时间练武,有多么刻苦。
李二陛下等韦国洪说完,便隐隐猜出其中的隐情,应该是韦国洪仗着自己为官多年,要拿捏一下尉迟宝琪,但尉迟宝琪不遵官场套路,直接将桌子掀了。韦国洪是骑虎难下,但其还是很果决的,见不可为,立即认罪。
李二陛下想明白后,但仍是一脸严肃,他首先朝韦国洪问道:“你先说,到底怎么回事?”
韦国洪详细说出了今天上午,尉迟宝琪进入都水监的所作所为,他也给自己的行为润色一二,且一口咬定尉迟宝琪今天第一来都水监,作为新丰县子,而想借阅书籍,必须按照都水监官署内的规定:需要尚书省批条。
尉迟宝琪听韦国洪说完后,见李二陛下点头,脸色也缓和下来了,马上反驳,“都水使者,我是不是都水监主簿?其它官员借阅书籍,需要尚书省同意,难道自己官署内部官吏,查阅资料,也需要去尚书省征得同意吗?都水使者,你每天看资料,难道每看一本书,就要跑一趟尚书省吗?”
“何况我听说,都水使者勤勉任事,经常下值后,都不忘心系大唐水利建造。那么你是不是将一些书籍带回家中了?而我原来借阅书籍,你说,需要我征得尚书省同意,但我后面想在都水监官署内,借阅书籍,你还是说,需要我征得尚书省同意。今天当着圣人的面,你必须给我个说法。”
“不错,宝琪作为都水监主簿,居然受此刁难,是需要给个说法。”程咬金首先出列。
紧跟着尉迟敬德也出列,“都水使者,你不但要给宝琪一个说法。还要给我尉迟家一个交代。”
刚刚升任吏部侍郎的韦挺,赶紧出列,“禀圣人,韦国洪这件事确实做的不对,但他多年勤勉任事,做事更是兢兢业业。臣奏请,降官两级,让其仍然监管都水监。”
“太轻了,应该贬谪为中县县令。”魏征出列了。
唐朝的县分为:赤(京)、望(畿)、紧、上、中、中下、下,七级。赤县,主要是指那些位于京城附近或重要地区的县,通常是因为其特殊地位而被划分为赤县,如长安县、万年县等;望县,以地力的肥沃和人口的多寡来划分;紧县:这些县在经济和人口上较为发达,但尚未达到望县的标准;后面的以此类推。
长孙无忌出列,朝着李二陛下行完礼后,“贬谪为中县县令,有些重了。何况都水监现在离不了韦国洪,还是降为六品官员,让其检校都水监,戴罪立功吧。”
李二陛下仔细思量片刻,说道:“韦国洪,在官署内失仪,降为六品官员,检校都水监。尉迟宝琪,有失官体,罚俸半年。”
其实李二陛下也纠结,韦国洪虽然是世家大族出身,但年纪轻轻,能力极强,很多水利工程,离不开他。这样就只能委屈一下尉迟宝琪了。
唐贞观年间,李二陛下非常重视水利,推出了《抚恤赈济困民令》、《竭诚之令》等政策,这些政策有效的应对了当时频繁发生的水灾,保护了民众的生命和财产;李二陛下还下令,大力修建运河和水利工程。贞观年间,大型水利工程数量达到了27个,其中,为了解决扬州旱灾问题,修建了扬州勾城塘水利工程,灌溉了八百余顷农田,从而使扬州连年丰收,就是比较出名的例子。
日中,甘露殿内,李二陛下正和长孙皇后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说着说着,李二陛下就将今天上午都水监发生的闹剧,笑呵呵的说了出来。
“张阿难,给宝琪送一百匹绢过去。就说,‘艾草浴’很不错,圣人赏赐绢一百匹。”长孙皇后听完李二陛下的话,便朝着张阿难吩咐道。
“诺。”
下午,尉迟宝琪带着两车书和那一百匹绢回到了骊山。
……
此时长安韦家府邸大堂,一位老人身居主位,其目光炯炯,不怒之威,正是李二陛下韦贵妃的父亲,赐徐州都督的韦圆成。
大堂主位之下,两侧位置上,坐着韦家郧公房的韦整。韦整的姐姐武德四年,入秦王府,是李二陛下的嫔妃,现在的位份是正二品的昭容,韦贵妃和韦昭容都是韦家郧公房出身,是堂姐妹。还有韦家逍遥公房的韦挺、韦家彭城公房的韦庆嗣。还有韦家几房的一部分人,都坐在大堂内。
看着大堂内的众人,韦圆成朝站着的韦国洪问道:“今天都水监内,到底怎么回事?”
韦国洪面色平静,缓缓将上午发生在都水监内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说了出来。
等韦国洪说完,韦挺发声,“这次是我韦家,犯错在先,只能先吃下这个‘哑巴亏’了。”
“尉迟家,寒门乍富,居然惹到我们韦家头上。”还年轻的韦整,开口为韦国洪打抱不平。
“尉迟宝琪,还是武夫那副无赖做派。现在长安各家,都说尉迟家出了个真正的读书人,就这?尉迟宝琪这幅做派,也配称呼为读书人?”
看着大堂开始便的乱糟糟的,坐在主位的韦圆成开口了,“好了,这次是我韦家,有错在先。国洪以后的发展,就不能按照之前的规划了。幸好圣人重视水利工程,正是国洪,大展拳脚的机会,之后再外任一州刺史,然后便能回长安担任一部侍郎了。”
“哎,我们已经准备推国洪去工部,担任工部侍郎,没想到坏在了尉迟宝琪手里。”
“国洪,不要气馁。就当多历练几年。”
……
之后的一段时间,尉迟宝琪每天除了早上练武,便将自己关到了书房内。春桃进来送饭的时候,看着自家郎君,在书桌上对照着都水监的书籍,在纸上写写画画。
一天傍晚,孙大站在书房门外,“郎君,长安内传出一道流言,小的不知真假,特向郎君禀告。”
尉迟宝琪那空白纸张,盖住自己慢慢绘制的唐北部地图,然后说道:“进来说。”
“郎君,流言已经扩散几天了。流言声称:您因为大闹都水监,圣人将本来是您的太子左副率,赐给了长孙家。”
尉迟宝琪一愣,“好,我知道了。还有事吗?”
“还有就是,您又被人说是‘尉迟家的傻儿子’了。”
“还有其他消息吗?”
“没有了。”看着脸色变落寞的尉迟宝琪,孙大慢慢退出了书房。
尉迟宝琪为何会露出落寞之色?还不是他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强,自己的命运还是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什么太子左副率,狗都不当。尉迟宝琪绝对不允许自己,掺和夺嫡这么危险的事情。
“叼天之幸呀。”尉迟宝琪喃喃自语道:“没想到这次大闹都水监,居然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看来房家管家,说可惜了,应该也是这件事,我还是历练的不够呀,怎么会将东宫给忘了呢?”
尉迟宝琪前一段时间,在隔壁皇庄,是见过李承乾一次。
李承乾不知是自己好奇,还是有人怂恿,居然找太上皇李渊要虎鞭酒。而碰巧在皇庄的尉迟宝琪,说了句:“殿下,年纪还小,不宜饮此酒。”
出来皇庄后,尉迟宝琪朝李承乾行礼,李承乾跟没看见一样,拂袖而去。尉迟宝琪看着已经骑马走远的李承乾,不禁无语,这就是得到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悉心教导的太子殿下?他们是怎么有脸说出,太子殿下聪明仁爱的?
不是尉迟宝琪苛责已经快10岁的李承乾。李二陛下16岁,就首倡晋阳起兵,之后礼贤下士,征战沙场。现在的李承乾,将李二陛下的威严、姿态学了个十成十,但李二陛下虚心纳谏、礼贤下士、重视功臣的行为,尉迟宝琪在李承乾身上,哪怕是一星半点,都没有看到。
“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但在李承乾身上,尉迟宝琪更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尉迟家,世家出身。但在隋末,尉迟家已经落魄成寒门,是尉迟敬德跪在尉迟家那时已经破落的祠堂里,整整一夜,黎明时分,尉迟敬德嘶哑的朝祠堂说道:“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尉迟恭,去了。”说完,尉迟敬德背负着振兴家族的重任,率领尉迟家部曲,毅然决然的投身隋末乱世。
之后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详。尉迟敬德勇冠三军,凭一己之力,光大尉迟家门庭。尉迟敬德也因此,在尉迟氏内,族谱单开一页。
族谱单开,通常意味着该成员拥有非凡的成就、或特殊的地位,值得在族谱中单独记录。是每一个家族成员的梦想。尉迟宝琪,现在就为此而奋斗着。
尉迟家族能重新崛起,且门庭显赫。尉迟敬德的贡献,故然不可磨灭,但尉迟宝琪不能忘记给尉迟敬德提供平台之人。没错,就是李二陛下。所以尉迟宝琪一直遵守尉迟家的立场,但也仅限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两人。李二陛下的亲属,如太上皇李渊、太子李承乾等等都不在其中。
“时势造英雄”,重要的是“时势”。刘邦,四十七岁看狗打架,五十四岁定鼎天下。没有秦朝末年的天下大乱,刘邦能脱颖而出吗?
还有,不得不说,李二陛下是个明君,能容人、虚心纳谏、不怕朝堂将领功劳大,能给尉迟宝琪提供一个巨大的平台。要是这个时候,是其他人当皇帝,尉迟宝琪绝对会像个鹌鹑一样,躲在没人注意的角落。毕竟说一千、道一万,首先要保证自己小命的安全。
如果上战场,情况又有所不同。“文死谏、武死战”,是刻在历朝历代人们骨子里的浪漫,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以身殉国同样令人敬佩。例如:明朝崇祯皇帝,说出“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后,在煤山自缢身亡,成了明朝最后的风骨。很难想像,如果崇祯皇帝向李自成投降,他会被人唾弃成什么样子。
这也是尉迟宝琪一直给李二陛下、长孙皇后送东西的主要原因。李二陛下活的越长,尉迟家的门庭就会越发显赫。等尉迟宝琪羽翼丰满,任何人想动尉迟家,就必须要仔细掂量一二了。而李二陛下晚年,有些飘了,所以尉迟宝琪现在,也给唯一任何时候都能劝住李二陛下的长孙皇后,送好东西。
尉迟宝琪见过李承乾后,就将这件事抛诸脑后。没想到,今天的消息,却让自己不得不将这件事情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