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勤王联军?

时间往前流转一个半月。

太清二年(武定六年,548年)十月中旬,萧正德称帝后,王伟便曾有进言:

“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镇守钟离。

早在七月中旬,萧衍便任命萧正表为北道都督,率军前往寿阳讨伐明公,结果萧正表按兵不动。

后来萧纲召他入援,那萧正表以船粮未集为托词,拒绝前进。

我认为萧正表一定是不满萧衍称帝后,自己只被封为一介县侯,故此,我们可以用加官进爵来拉拢他!”

萧正德:“公仪是我的亲弟弟,此事交由我来办!”

【萧正表,字公仪】

萧正德亲笔家书一封送往钟离,任命萧正表为南兖州刺史,加封南郡王。

【南徐州在南兖州的西北边】

萧正表闻信大悦,于是在钟离设立栅栏工事,以阻断朝廷援军。

萧正表率众一万南下,声称入援建康,实际上准备袭击南兖州的治所广陵。

萧正表密信引诱广陵县令刘询,让他烧城为内应。

刘询转而告诉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

【萧会理:萧衍之孙,南康简王萧绩之子,即太清北伐挂帅后,要人抬着他出征,然后被萧衍召回的南康郡王。

萧正德所立的太子是萧见理】

十一月,

萧会理命刘询率步骑兵一千人夜袭萧正表,大破之;

萧正表连夜逃回钟离。

刘询接收了萧正表的残兵和粮草,悉数交与萧会理,并和萧会理一起入援京师。

十一月中旬,

侯景大造攻城装备,陈列在宫门前,其中攻城大车高数丈,每一车都有二十个轮子,阵仗浩大。

十一月十一日,

侯景再次发动攻城,以虾蟆车运土,填平护城堑沟,依旧不克。

【虾蟆车:即一种形似蛤蟆的攻城器械,底部装有轮子,上载土石或重物,用于填平护城河或摧毁城墙下的障碍物】

与此同时,远在江陵的湘东王萧绎派世子萧方等将步骑兵一万人入援建康。

萧绎本来并未想要派兵驰援建康,然而在九月下旬的时候,世子萧方等应召萧衍的思孙之情,乘舟前往建康。

九月底,萧绎收到了侯景兵临建康的消息,遂让刚开始沿江而下的萧方等返回江陵。

萧方等却说:“从前申生都能不惜一死,方等又怎能茍且偷生?”

【春秋时期,晋国太子申生遭受继母陷害,部下劝他到他国避难,申生认为太子逃到他国有悖忠孝,遂慷慨自缢】

萧绎见儿子援心已定,遂以抽调军队为由,让萧方等不要着急,等兵精将足方为良策。

在萧绎的“苦心孤诣”下,耗费两个余月方才让筹备好萧方等驰援建康的一万步骑。

十一月十四,萧方等率军从公安城(今湖北荆州公安县)出发。

【公安是荆州的东南门户,是长江防线上中游的军事重镇】

萧方等身怀俊才,善于骑射,每次作战,亲自冒着飞石箭雨,身先士卒,尤甚英勇。

萧绎又派竟陵太守王僧辩率舟师一万人,从汉川出发,沿着长江载粮东下。

十一月十六,

侯景以投石车投射火砲,焚烧台城东南楼。

侯景趁着火势猛攻台城东南楼。

材官【负责工程建筑的官员】吴景有巧思,在城内挖土修建新的城楼。

大火方才灭掉,新的城楼就已建立。

吴景建楼之速,不仅萧纲大为赞叹,侯景军也觉得吴景简直是神仙。

侯景在东南城楼燃烧时,秘密派人从东南城墙下挖地道过去。

东南城楼因为底下被挖空将要崩塌,城内的守军才察觉叛军在挖地道。

吴景见招拆招,在即将崩塌的东南城楼内又另外修筑环形长墙【类瓮城】,状如残月,宛若瓮中抓鳖在等待贼军的自投罗网。

吴景还让人大量投掷火把,来焚烧侯景的攻城装备。

侯景军于是退走,放弃从东南城楼进攻台城。

十一月十九,

太子萧纲派太子洗马元孟恭率一千人从大司马门出城偷袭叛军,不敌侯军。

最终,本就是北魏宗室旁系出身的元孟恭率左右投降了侯景。

十一月二十,

侯景西边的土山渐渐逼近城楼,右卫将军柳津下令挖掘地道,以取土山底部的泥土。

两日后,台城外侯景所筑的西边土山崩塌,临近土山的侯军几乎全部压死。

侯景只得下令修筑西边土山,但碍于台城军的骚扰,收效甚微。

柳津又在城内造木质飞桥,高度始终高于侯景在台城外所修筑的两座土山,以占居高临下之利。

【和韦孝宽在玉璧之战应对高欢土山攻之的策略几乎是一模一样】

侯景部众看见飞桥横空而出,不敢如常在土山上耀武扬威;

台城内掷出雉尾火炬,焚烧侯景军东边的土山。

东边土山上的楼栅全部烧光,侯景军暴露在台城弓箭手的射程范围内,无险可守,遂溃逃。

侯景于是放弃东西两座土山,不再修复。

宋嶷与吴景同为材官,如今见吴景大显身手,风头无两,而自己遭受冷落和上司的欺压,心有不甘,遂有异心。

十一月二十三,材官将军宋嶷投降侯景,并且献策:“引台城北面的玄武湖水以灌宫城,宫门前定将洪水横流。”

侯景遂让宋嶷全权去办此事,收效甚佳,台城内苦不堪言,可惜依旧久攻不下。

整个十一月下半个月,侯景采取火攻及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仍未能攻克台城。

与此同时,合州刺史萧范的长子萧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会师于蔡洲城已有数日,听闻衡州刺史韦粲已率部抵达长江南岸、建康西南的新林城,遂引军渡江,前往新林。

十一月下旬,湘东王萧绎亲自率领锐卒三万,兵发江陵,沿江而下。

萧绎留下次子——绥宁侯萧方诸,居守江陵。

十一月底,衡州刺史韦粲、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南陵太守陈文彻和北司州刺史羊鸦仁,还有萧嗣等援军悉数会师于建康西南的新林城,合兵十余万。

【羊鸦仁的北司州刺史,是在侯景献出河南之地时临时设立的,现在已然名存实亡】

在韦粲的大力推荐下,联军推举年轻力壮,久经战阵的柳仲礼为大都督,协调诸军行动。

【韦粲是韦睿的大孙子、韦黯的侄子,韦黯是韦睿的小儿子。

韦粲和韦黯年龄相仿,都是五十几岁】

【柳仲礼是韦粲的表弟,韦粲认为柳仲礼勇冠三军,多年前还击败过西魏名将贺拔胜,堪当大任】

勤王联军沿秦淮河竖立栅栏,侯景亦于秦淮河北岸立栅相拒。

【立栅:即安营扎寨】

十二月初一,

侯景派步骑万人挑战勤王联军。

柳仲礼因诸军新至,坚壁不出。

侯景抓来建康城内的裴氏子弟,押解至于阵前,要挟年达七旬的裴之高投降。

裴之高:“吾虽年迈,却也知道忠君爱国!”

裴之高说罢朝着儿子们射了两箭。

裴之高些许是年迈无力亦或是志不在此,结果一箭未中。

侯景欲屠戮裴氏子弟,最终为王伟阻止。

十二月初二,柳仲礼得知萧绎已率3万锐卒自江陵东下,连夜部署诸军进击侯景。

柳仲礼安营于朱雀航【朱雀桥】南,做出战略部署:

裴之高前往南苑【建康城南的皇家园林】安营,

韦粲前往青塘安营,

【青塘与侯景所主力在石头城隔着秦淮河相望,最为危险,没有将领愿意前往。

柳仲礼只好让自己表哥韦粲担此大任】

陈文彻、李孝钦前往丹阳郡城屯守。

......

柳仲礼要求各位将领分别出击,一举扫平秦淮河南岸的所有战略地点,然后准备和叛军决一死战。

十二月初三夜,

韦粲率部趁夜北上青塘,遇大雾迷路而耽误了大量时间,等抵达青塘,夜已过半。

韦粲部安营扎寨还未成时,突然遭宋子仙率部突袭。

韦粲副将、直阁将军刘叔胤认为:“我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且大雾弥漫,我们还是新来之师不熟悉地形,不适宜战斗。”

刘叔胤请求韦粲撤退。

韦粲:“我的表弟柳仲礼将最为重要的任务托付到我身上,我怎么可以让他失望呢!?”

韦粲坚守青塘不退,还令刘叔胤率军主动出击。

刘叔胤不熟悉地形,无法主动出击,只得防守。

刘叔胤的弟弟刘季义进言:“韦粲真是韦睿的孙子吗,怎就如此不知变通?将军我们不妨撤退吧!?”

刘叔胤:“我身为他的部下,不应该离弃他而擅自撤退。”

最终,韦粲军被宋子仙包了饺子,全军覆没,韦粲及其儿子还有其四个弟弟,以及还有数百个亲戚全部战败而死。

韦粲虽无武略,却也无愧韦氏一门,用自己壮烈的方式诠释了韦氏一门的忠烈之姿。

刘叔胤胸有良略,且无愧忠义,却也落得潦草牺牲的结局,只能说遇人不淑,时运不济。

柳仲礼得知表哥韦粲被突袭,亲自率领亲信骑兵一百余人,驰救青塘。

柳仲礼战力彪悍,歼敌数百后,发现表哥一家尽数战死,愤慨不已。

而此时侯景也亲率援军,蜂拥而至。

双目通红的柳仲礼率领部下直攻侯景所部。

柳仲礼:“贼酋,偿我表哥命来!”

侯景:“这是谁的部将,怎么如此勇猛!?”

这一战,战况惨烈,柳仲礼和侯景都与死亡擦肩而过。

柳仲礼茫顾四野,见自己已成孤军,只得仰天长啸一声,掩泪南归朱雀桥南大营。

朱雀联军大营内。

柳仲礼蓦然发现青塘遭袭,只有自己前往支援,而其他大将均按兵不动,柳仲礼遂尤甚心寒。

是夜,表哥韦粲的赞赏宛如余音绕梁徘徊在柳仲礼耳畔,柳仲礼痛哭流涕,悲戚不已。

勤王联军和侯景军双方遂隔秦淮河对峙。

伤心至极的柳仲礼顾自开始享乐,很少理会兵事。

十二月十二,

驻守钟离的萧正表率众投靠了高魏。

高澄派领族叔高归彦亲自率众前去接管。

数日后,驻守寿阳的王显贵在合州刺史萧范的屡次进攻下,苦苦坚守了数个月,粮秣耗尽,城内出现相食现象。

王显贵在萧范的围困下,和建康的侯景失去联络亦长达数月,已成孤军,再难为济,遂也投靠了高魏。

高澄让前些日子自萧正表手下接收钟离的高归彦分兵前去接管寿阳。

十二月中旬尾,

在京口重整兵马的萧纶和侄子东扬州刺史萧大连等所部兵发建康,同柳仲礼会合。

柳仲礼自恃联军主帅,对只有八千残兵的萧纶颐指气使,甚至私下讽刺萧纶是个败家子,将讨逆寿阳的数万中军人马给挥霍一空。

萧纶兵少将寡,只得无语凝噎。

于此同时,江陵方面的萧方等和王僧辩的两万援军亦汇军而至。

秦淮河畔南岸一时之间旌旗蔽空。勤王而来的援军几近二十万。

但各军各行其事,尤甚混乱。

柳仲礼见实力最为雄厚荆州刺史萧绎仅派来两万人马,暗自冷笑不已。

十二月下旬,主帅柳仲礼见诸将各自为军,遂不再留心战事。

柳仲礼每日设宴饮酒,欣赏娼妓歌舞表演,非但在酒宴上污辱王公的妃子和公主,还凌侮来援诸将,甚至纵容部下强掠和荼毒百姓。

各路勤王之师内部本就互相猜疑,加之如今主帅荒唐行径,导致诸将均无战心,各行其事。

诸将不愿主动出兵攻击侯景的叛军,而是各自思归,但碍于叛军尚在,陛下亦尚处危难,皆又不敢率先撤军。

侯景听闻柳仲礼不务兵事,亲自到朱雀桥对面,赠送柳仲礼金环十对。

而柳仲礼居然收下了。

唯有早年为建康百姓谴责行径荒唐的邵陵王萧纶积极组织军队,进攻侯景。

十二月二十七日,

萧纶所属萧嗣、李迁仕、樊文皎等部渡过秦淮河,攻破东府城前叛军竖立的栅栏,迫使侯景军后撤。

李迁仕、樊文皎率锐卒5000乘胜追击、深入敌军营地攻打,侯景军一路败逃。

李樊之军获胜后成为骄纵之师,于是,在回返秦淮河南的路上被侯景部将宋子仙以伏兵击破。

是役结果,李迁仕负伤,樊子皎战死。

萧纶听闻先胜后败、跌宕起伏的战果,再次呕血。

萧纶:“为何我屡战屡败?难道真的是因为我早年间行径荒唐,因此天要亡我吗???”

与此同时,台城方面。

城头上的萧纲远眺秦淮河畔的勤王之师,只觉二十万联军表面声势浩荡,实际上俱成摆设。

萧纲眼见联军对台城不管不顾,尤甚伤心。

从九月下旬侯景兵临建康,台城就不断涌入避难百姓。

到了十二月底,周长不过八里的台城聚拢了十多万百姓和两万士兵,拥冗不堪。

而且这两万士兵中掺杂着一大部分镀金而来的高门贵胄。

在侯景长达数月的围攻,台城内食物和饮水都得不到充分的提供,台城内大多数人都身体浮肿,已然奄奄一息。

十二月十七,在床卧病不起几近一月的朱异,带着满腔懊悔去世了。

太清二年(548年)年底,台城的百姓开始成批死亡,能作战的士兵只剩下不到四千人。

而台城外的侯景军则已发展到几近十万人。

秦淮河南岸的二十万勤王联军在诸将擅自归乡屡禁不止的情况下,也只剩下了十余万。

而在太清二年十一月底亲率三万大军沿江东下的萧绎则行军缓慢,后将大军驻留在郢州的武城(今湖北黄陂县东南),打探建康战况。

数日后,萧绎在得知盟军寸功为立后,更是率军回返江陵。

是故,太清二年十二月底,建康的形势是:

处于核心位置的台城苦苦坚守,而侯景的十万大军围困台城城,十余万勤王军屯扎在秦淮河南岸和侯景隔河相望。

可是却只有侯景军依旧孜孜不倦地在进攻台城。

而侯景军与勤王联军竟诡异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

二十万勤王联军旌旗蔽空,却是各怀鬼胎,徒有其表,也是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