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散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遗锦囊秋猎藏变咎,察旧事熔岩现宝丹。

刘代宿醉醒来,发觉非但夫人没有回来,连杨风都不知去向。他心中自是怅然无比,待见了自己的教拳师傅后,方才有所醒悟——此间颇有阴谋气息。

刘代回顾自己从德阳城到铁瓮城,再到如今居于宋国京都,并无半分逾越之处,若是朝中有人要拿他的把柄,那也无非就是他的旧卫遗民出身,亦或者他与肃王的联系。但他与肃王独女长宁郡主之婚事,本就是宋君亲口定下的,谁拿这个说事,岂不是打宋君的脸?

除非肃王要反,现在宋君已经在提防自己了。但显然,这点是最不可能的。肃王若是要反,先前兵权在握,宋君病重时早就反了,何故要等到现在呢?

那夫人又何故要回王府?杨风又为何不知去向?刘代的教拳师傅得知杨风不知去向后,便知宋君已经要提前向刘代下手了。他见刘代犹然丝毫不知如今事态,便斟酌着开口道:“杨先生此前好像说过,有人要对将军你不利,让我在此好生护着将军父母。”

刘代皱眉,他实在想不通,有人在此时针对他这个新晋外戚,甚至可能是将来的托孤重臣到底有何意义。他却不知,此刻要对他出手的,就是宋君本人。宋君不过是念他刘代此刻还是个尚未起势的年轻后生,且到底与皇族沾亲带故了,才没有立刻拿他项上人头。

虽然如此想着,但如今杨风已然失踪,万事便都得刘代自己做应对。因而刘代自知必须在近期,更加小心地应对朝堂上的任何变故。至于自家夫人,暂时待在王府也好,但自己却也不可完全不去理会,这显得有些反常。仔细思虑一阵,刘代便决定让家中下人带了礼品去王府递话,只说自己近来忙于公务,过几日才能去接郡主回家。

而肃王此时却也得了些消息,大体上是半真半假。一半真的消息,自然是肃王为自己留下的退路,是他一直为了防范皇兄而做的布置;一半假的消息,自然是杨风命人故意透露给肃王部下的。

碰巧的是,这半真半假的消息,几乎是相互印证了。杨风猜测几日后的秋猎会有变故,故而让人传递了“行刺”的消息;而肃王安插在皇帝身边的棋子,则得知了宋君对这场秋猎极为重视,安排了太多令人费解的“无用”手笔。

肃王赵烨心中疑惑,这一内一外两条消息稍加印证,他便又想起了先前的某个猜测:太子要造反了。

但赵烨尚且不能确定,他昨日在王妃处,只见了女儿一面,父女间也没聊太多,长宁郡主让他有疑惑不解时,再去找她便是。当下肃王是真的有点疑惑了,他也不知到底是何真相,万一自己此刻轻举妄动,被皇兄拿了把柄,自然不好;但若是什么都不做,最后让太子和刘代做了糊涂事,那却也是不好的。

于是肃王见到了自己的女儿,与她问道:“为父此刻心底有些疑惑了,你有什么要与我交代的?”

长宁郡主其实也什么都不清楚,她手中唯有杨风给的锦囊罢了。她依照杨风的嘱咐,取出了第一只锦囊交给父亲。

赵烨打开锦囊,其中八个大字让他心头更为凝重。

“上心起疑,秋猎试代。”

君心起疑,自然疑的是刘代。但在宋国头号藩王赵烨看来,君心起疑,还能疑哪个?只有疑自己啊。

那皇兄又何故要试探刘代呢?如今刘代与太子整日里厮混在一起,显然根本就没把他这个老丈人放在眼里。故而赵烨有些怀疑,这是刘代要支持太子造反,故意拉自己下水。

赵烨问向女儿道:“这锦囊是何人交给你的?”

长宁郡主答道:“夫君绝不知此事,我此次突然回府,夫君也是不知晓的。这是夫君的一位得意幕僚杨先生昨日托付给我的。杨先生说,夫君有难,会有人针对于夫君,甚至有可能对我下手,所以才让我回王府的。”

杨先生,杨风?对于此人,赵烨只是略有耳闻,毕竟刘代将其藏得还算深,始终没有在宋国朝堂有何显露,甚至在刘府之外都很少见到其人。想必当初也该是此人让刘代给自己献策“假戏真做”的吧,倒是个难得的人才,那此时,总不至于和刘代一起犯什么浑吧?

正此时,刘代派来递话的人到了王府。肃王允那递话的婢女进来,待她说完刘代过几日才能来接郡主,便要呵斥对方离去。

肃王此时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宋君一定在他和刘代之间猜忌了至少一人,也可能是两人。但无论如何,此时两家再有所联系,都是颇具风险的。

但长宁郡主却多问了一句:“家中如何了,夫君他可还好?”

那来递话之人瞬间眼睛一亮,自家夫人到底还是念着家主的,她还正愁没法替刘代说些话呢,她便立刻答道:“回夫人话。昨日家主回来后,没见到夫人您,便拉着杨先生喝了不少酒,到最后都哭出来了。只是今日不知为何,杨先生也失踪了,家主这会儿身边一个知心人都没有,夫人您还是早日回来吧……”

待这刘府之人离开,长宁郡主显然是有些失落的。她与刘代到底碍于君王赐婚,平日里相处还是多了些“相敬如宾”的距离感,但其实二人也算是相见投缘,长宁郡主还是很珍惜这位文武双全、重情重义之良配的。可惜刘代如今有难,她非但不能在身边陪伴,甚至还得远远避开,心中自然免不了许多哀愁和自责。

而肃王赵烨却敏锐多了,杨风是刘代身边重要依仗,在这等时候忽然失踪,只怕是自己的皇兄已经按耐不住,对刘代的身边人下手了。

赵烨便问向身边的女儿:“我已知晓该如何做了,那位杨先生可还有其他叮嘱?”

长宁郡主摇头道:“杨先生所说时机还未到。”

——————

中洲。

李诀与王时行结伴同行几日,这期间,李诀只感觉符箓修士当真了得。一路上各种破障符、搭桥符、匿形符层出不穷,但凡遇上秘境险地,王时行都能随手洒出大把符箓探明前路,无论赶路还是探宝,自然都无比轻松,甚至还有好几种可以幻化人形的大符让李诀瞠目结舌。

到了这日,两人停于一处明显要有异宝出世的熔岩池上,周围另有几股气息显露,显然是其他修士也发现了此处。李诀等着王时行祭出符箓来探路,自己好跟在后方一同长长见识。却见王时行一时犹豫,李诀便问:“可是其中有什么异样?”

王时行尴尬不已,开口道:“观其气象,确实该有宝贝。只是……我好像把傍身的符箓用得差不多了。”

得,这家伙前几日符箓跟不要钱似的撒,原来是在跟自己摆阔啊,到了关键时候,居然就指望不上了。想至此处,李诀摇头不已,中洲仙宗的脸面,又被这家伙败坏了几分。

忽而,围拢在附近的一处修士率先出手,祭出一方宝鼎悬于熔岩池上,那宝鼎散发出青色流光,将下方熔岩笼罩,那几位修士瞬间身形没入宝鼎,随着宝鼎一同沉入熔岩之中。

王时行啧啧两声,自然是羡慕这般护身重宝,有此等品秩的宝鼎在,天上地下何处不可去得?最为要紧的是,依靠宝鼎自身材质和其中阵法,其中修士的仙力损耗几近于无,便是比起催发符箓,也要更为轻易的。

而李诀注意到的却是,这方宝鼎上所铭刻的上古文字——上玄宗。

李诀便同王时行传声问道:“王兄,他们可是中洲仙门之人?”

王时行点头道:“那是自然。虽然这几个家伙是些无名之辈,但这口鼎近几百年来在中洲倒是名气颇大,集保命、攻伐、炼物、镇压气运于一体的神器,着实不多见。”

他见李诀似乎对此事有些兴趣,便继续开口道:“他们所在仙门叫真游宗,在中洲算是一流宗门,不过名声一般,我家长辈都不乐意与他们做符箓买卖。此鼎为真游宗千年前得到的一样重宝,具体是何来历我也并不知晓,但反正也不怎么光彩就是了。真游宗的一位长生境长老曾凭借此鼎,在合道境大能手下逃得性命,之后此鼎便在中洲成名,我们一般称之为王八壳儿。”

李诀闻言,已经确信此物定然是千年前上玄宗覆灭时,流至中洲的山门重宝。只是可惜,师父赵霁从不跟自己说上玄宗旧事,就连五洲之地的山上仙家都很少提及,故而李诀很难在真游宗这条线索上有所收获。

他向王时行传声道:“没了符箓,可还敢下去一探?”

王时行嘿嘿笑道:“其实我还有几张老祖真迹,威力相当不错。不过道友,我得与你问个明白,你若是对那王八壳儿有了想法,咱们就没必要浪费符箓进这熔岩池了。可不是我王某人怕了那真游宗,实在是那王八壳儿太硬,你若没几样神器仙兵在手,当真没希望夺走的。”

李诀向对方拱手,道:“我自不是那些见了宝贝就挪不开眼的野修,道友放心便是。若道友有兴趣,我来开路,咱们一同下这岩浆池探宝。”

王时行一拍胸脯,道:“这般脏活累活怎么还能麻烦道友你呢,道友可是瞧不起我们中洲仙门的底蕴?”

李诀此次主动要进入岩浆池探宝,便是存了与那真游宗弟子“结识”一番的打算。当然,结识的方式有很多种,斗法夺宝或是联手破阵尚在未知之间,而王时行这位新结识的“仗义”兄弟,便算是被他拉下水了。因此李诀并未让王时行动用什么祖师真迹,这般符箓可是用一张少一张的宝贝,对方能主动告知,已经算是很讲义气了。

李诀祭出得自逍遥宗的一张阵盘,将两人身形护住,一同落向岩浆池内。

王时行哎呦一声,道:“好宝贝啊。道友你不厚道啊,先前我们闯那处迷阵时你怎么不拿出来,那样我也能省下几十上百张大符不是……”

李诀知道这是对方在没话找话,方才两人路过那处迷阵时,王时行早在百里之外就开始催发符箓了,哪里能给李诀这个中洲客人半分施展的机会?

到了李诀、王时行这般境界,普通岩浆并不能造成多大的威胁,只要运转仙力保护躯体,或是施展道法令岩浆退散即可。但若是有些重宝庇护,到底更省心省力些。二人很快便到了岩浆底部,此处竟有一方结界穹顶,异宝之气象便在结界之下。

李诀随手挥出剑气将结界斩破,二人身形得以穿过,然而岩浆却半点不曾漏入穹顶之内。由此可见,结成结界之人道境绝对不低,方才使得这层结界呈现一隐一现两种形态。一层防范其他修士误闯,另一层则始终只包裹于岩浆。李诀二人都暗道手段不凡,他们之前也并未发觉这层看似简单的结界竟如此玄妙。

在结界穹顶之下,一片空旷的空间被岩浆之光亮映成赤红色。

几方修士都已入内,众人不自觉地都看向了这片空间的中央,一枚赤色的宝珠正在那里汲取天地灵气。

“是枚丹药。”王时行开口道。

这枚丹药的正下方盘坐着一堆枯骨,想必是早已陨落的炼丹之人。

李诀已经悟出几分这枚丹药的厉害之处了。一般的高品阶丹药,最为重要的便是孕育丹灵,一旦丹灵出世,便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枚赤色丹药不同寻常的在于,其中丹灵已经成型千百年之久,但丹药却始终没有炼成,就好像是,丹灵在替那炼丹之人感悟道法,并将其融于丹药之中。

而此处熔岩池,便算是这位丹灵的道场,它凭借岩浆与地脉的联系,千百年来都在这枚丹药内演化着大道,直至而今,这枚丹药方才算是真正炼成,而这一过程,宛如“合道”——借助外丹之法来合道?

这般手段当真匪夷所思,李诀自问从未见过,王时行此刻神情也有些激动,这般灵丹若是善加利用,说不准真能为宗门造就一位伪“合道境”。

也就是说,这枚丹药约等于半位合道境大能。

王时行与李诀开口道:“道友,若是稍后夺宝,还请助我一臂之力,事成以后玉箓宗定有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