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物盛则衰
朱由检不紧不慢地端起茶喝了一口,又把茶碗往桌案上一扣,忽然断喝一声,“狗屁不通!”
魏忠贤吓得脊梁一软,一屁股瘫在椅子上,本以为皇上是骂自己,愣了半晌才意识到皇上是骂杨所修的奏疏狗屁不通,这才将悬着的心揣到肚子里,僵硬的脸上终于挤出一抹笑意,马上奉承道,“圣明无过于皇上!”
魏忠贤察言观色,但看皇帝脸上挂着一丝不咸不淡的笑容,本想按计划痛斥一番杨所修,再替崔呈秀开脱一番,却话到嘴边怎么也说不出口。
朱由检接着道,“杨所修的奏疏就留在朕这里了,司礼监拟旨,弹劾崔呈秀到此为止,若要再出言诽谤,无中生有,朕绝不姑息!”
“臣领旨!”
“唉,世人都念皇帝好,皇帝之苦谁知道?”
朱由检叹了口气,指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悠悠地道,“厂臣你看看,这些奏疏比每日经筵日讲的书还要多,朕最近焦头烂额,实在无力应对,朕看这些奏疏还是交由你来批红为好。”
魏忠贤睨眸一闪,难掩心中兴奋,但表面依旧装作平静,他本来想第二次请辞司礼监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一职,没想到皇上又把批红权还给了自己,当真是意外之喜,竟忘了辞让的规矩,立即起身拜谢道,“谢万岁信宠奴才,奴才肝脑涂地,尽心为万岁办差!”
朱由检心中哑然,史书记载,魏忠贤被崇祯勒令辞官前往凤阳守陵时,依然前呼后拥,招摇过市,仅随行车队就上千人。
他以前不相信这段历史,认为魏忠贤不会这么蠢,死到临头还要装逼,现在他信了。
权力的退场总要经历一场血腥风雨。
“传那几位爱卿进来吧。”
须臾,内阁首辅施凤来晃晃悠悠,捧着黄匣子打头走了进来,后面跟着阁臣张瑞图和李国普。
与施凤来并行的还有一人,乃是司礼监名义上的话事人,掌印太监王体乾。
四人依次见礼之后,未等他们陈奏,朱由检便率先开口问施凤来,“怎么?早议的人越来越少了,内阁的老爷们都告假了?”
施凤来躬身回道,“回皇上的话,不仅六部三司,五寺三监两院,皇宫十二卫等衙司均缺额严重,却无合适人员递补,司职朝廷要职,又不便滥竽充数,因此就耽误了。”
“此乃长期积敝,内阁缺额是常态。嘉靖年间内阁人最少的时候,只有严嵩一人。万历爷晚年,都御史数年空署,内阁仅方从哲一人。早议结束,臣等尽快择优录用,查漏补缺。”
施凤来言毕,魏忠贤马上赞颂道,“万岁一眼便体察出朝廷之所困,为臣之所忧,臣等佩服之至,皇上天纵圣明....”
魏忠贤这一番不着边际的赞美之辞无中生有,并不得体,说完之后,见皇帝没有任何表情,四下也无人响应,颇有些困顿和尴尬。
朱由检心里好笑但并不反感,说实话,作为一名穿越者,他并不讨厌魏忠贤,也不想杀他,但无奈他不断作死就没办法了。
因而看到魏忠贤说的别别扭扭,便接着他的话问道,“厂臣说的忧所指何忧?不妨直言。”
皇帝虽然是疑问的口气,但这话问的到底替魏忠贤解了围,其余四人目光相互一触,立即品出了其中奥妙。
魏忠贤颇为感激,颔首道,“各部缺员无伤大雅,宜缓不宜急,可择优取用,但锦衣卫司职要冲,负责陛下安危,宜急不宜缓,许年指挥同知仍缺一额,请圣上示下,尽快补上这个缺。”
朱由检道,“厂臣有何人选?”
皇帝这一问,正中魏忠贤下怀。
魏忠贤立即道,“五军都督府中军右都督魏抚民人品端方,素有谋略,资历颇深,可担此任。”
魏忠贤的请求说出来,首辅施凤来心中一凛,眉头隐隐皱成一个川字,心道魏忠贤你死到临头还浑然不知!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是你魏忠贤的人,北镇抚司许显纯是你魏忠贤的人,现在又要让你的侄子出任锦衣卫指挥同知,仅魏忠贤本家,就累计庇荫锦衣卫指挥使达十七人。当真是贪得无厌,野心膨胀!
“准。”
朱由检毫不犹豫同意了。
魏忠贤大喜,立即跪谢道,“吾皇恩泽雨露广撒人间,奴才代抚民叩谢皇上。”
朱由检抬手道,“厂臣无需再行跪礼,尽心办差就好。起来吧。”
见皇帝痛痛快快接受魏忠贤的举荐,施凤来更加确信了之前的猜测。
倘若皇帝不准,魏忠贤或许还有条生路。
可皇帝干脆利落一个“准”字,魏忠贤必死无疑!
所谓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红极一时可以,红极一世绝无可能!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魏忠贤啊魏忠贤,你到底吃了不读书的亏!
这个年轻的皇帝,确实有些城府!
可是,大内宫禁、东厂锦衣卫皆为魏党把持,仅靠示弱麻痹他们,最后拿什么反戈一击呢?
施凤来想着想着,不免替这位新君捏了把汗。
“王体乾。”
朱由检看向王体乾。
“奴才在。”
王体乾连忙应道。
“朕的大伴王承恩去哪了?”
王体乾愣了一下,马上道,“回万岁爷的话,王公公在南京,掌御马监事。”
“嗯。”
见皇上面无表情的嗯了一声,王体乾不置可否,偷偷望向魏忠贤。
魏忠贤立即剜了王体乾一眼,王体乾马上反应过来,“今日奴才便发四百里急递,招王公公回京。”
王体乾说罢,魏忠贤立即道,“还是发六百里加紧为好。”
无论是内阁抄发的“明发上谕”,还是直接寄交各省督抚或统兵大臣的“廷寄”,通常都由内阁加银印,批明每日行走途程:是“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还是“六百里加紧”,而后交兵部捷报处发递。
魏忠贤提出用六百里加急召王承恩回京显然是在向皇上示好,但同时也将王体乾摆了一道,显得他王体乾不那么会感念圣恩。
除了王体乾,内阁三位阁老都在心里琢磨,王承恩是皇上在藩邸时的伴读太监,后来被魏忠贤排挤到南京任了一个闲职。
这次王承恩回来,必定要入司礼监,魏忠贤的位置看来是动不了,危险的恐怕就是王体乾这个掌印太监了。
因而内阁几人都悄悄看了王体乾一眼。
王体乾表情僵硬,笑道,“厂公所言极是,发六百里加紧的好。”
王体乾似乎没那么多想法,还在用疑惑的目光询问众人发生了什么。
说起来王体乾的身份相当尴尬,按说魏忠贤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权位还在王体乾这个掌印太监之下。
但王体乾很清楚谁是大王小王,早早拜在魏忠贤门下,表面上地位高于魏忠贤,实际上早已沦为魏忠贤的走狗。
当真是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朱由检目标达成,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开口道,“那就照厂臣说的办,诏王承恩回来。议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