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公务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6章 太岳一语定乾坤

万历帝如今才十三岁。

大明朝政到了最后还是由内阁定夺。

如此,也就让人感觉到内阁首辅张居正有些孩视万历帝,如严嵩一般,乃是一位权相。

实际上,其实也差不多了。

张居正一心想要推行新政,想要来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革除大明的弊政。

就好像是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完成伟大的功业。

可惜,行事过于激进,以至于到了最后,落得一个人亡政息的下场。

张居正在这议事堂里面定下了推行《算学新解》之论,也定下了给顾青的赏赐。

自然也是统一口径,到了朝堂上,论一论。

毕竟,就算是他已然成为了第二个严嵩,却也不能真的就如严嵩一样,朝政止于内阁。

当然,嘉靖帝可不是万历帝,朝政也并不是真的止于内阁。

大明有一个严嵩就够了。

张居正也算是亲身经历过此事的大臣,肯定是不能也成为了严嵩那样的权相。

所以,没有完全清除异己,让朝堂之上,全都是他的人。

他不能这么做。

李太后也不允许张居正这么做。

“皇上,臣以为推行此法不妥。”

给事中刘铉直接站了出来。

“臣以为,传统算法,乃我大明之瑰宝,历经千年传承,根深蒂固。”

“其法精妙,既能准确计算,又蕴含天地之理,道法自然。”

“观我朝百姓,无论士农工商,皆能娴熟运用,以应日常之需。此等算法,已深入民心,贸然改之,则可能让人一时间,无法接受,更难学以用之,反倒是还会加重天下学子,以及世人的负担。”

“再观西洋数字计算法,虽看似简便,然其源于异域,与我大明算学大相径庭。若贸然推行,恐将引起百姓之混淆与不安。”

“且此算法之背后,或有西洋人图谋不轨之心,欲借此渗透我大明,动摇国本。”

“臣闻古有“夷夏之辨”,今虽四海一家,然文化之界限,不可不察。”

“臣深知,张大人一心为国,推行新法,旨在富国强兵。”

“然则,变法之道,在于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臣恳请皇上,以国家大局为重,审慎考虑此事,勿使变法成为国家之祸根。”

张居正就知道,推行《算学新解》必定会被人借机弹劾。

刑部主事艾穆也站出来了,在他看来,西洋人都是包藏祸心,根本就不值得信任。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就算是这简易数字计算法如何了得。

那也是西洋人的数字。

泱泱大明为何要学习西洋人的文字呢?

这岂不是背弃了祖宗之法!

而这时,御史曾士楚站出来,躬身奏言,把昨晚上想好的关于《算学新解》有着如何优点,一一讲述出来。

“皇上,自古以来,我中原之文明博大精深,算术之道更是源远流长。”

“然则,以往的算法繁琐复杂,于商贾贸易、田亩税收等实务操作中,多有不便,既耗时费力,又易出错。”

“反观这西洋数字计算法,以简易数字为基础,辅以加减乘除之简易规则,运算便捷,效率倍增,实为算术史上之一大创举。”

“张阁老深谋远虑,洞察秋毫,欲借此西洋之法,革新我国算术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减轻户部官吏之算筹对账,促进商贸繁荣,实为明智之举。”

“此法若得推广,不仅官吏处理政务将更加得心应手,民间商贸活动亦将因此受益,国家税收得以增加,百姓生活亦将更加便利富足。”

“圣人有言:‘故礼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合于道也。’”

“西洋之法又如何?”

“若能使得大明民富国强,便是精华,若我等视此法于不顾,百年之后,中原之地依然还是要学此简易计算之法。”

“届时,天下学子们又该如何议论我等,说我等碍于脸面而对此法于不顾,却让大明之算学落后于西方百年不成?”

很快,不少人都站出来,表示应该支持推行《算学新解》,让天下学子们都学一学。

这并非是改制,也并非是弃祖宗之法于不顾。

推行《算学新解》上面的简易数字计算法,天下学生们觉得哪个好学、哪个好用,就学哪一种方法。

总之,最后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现在不学,以后可能还是要学。

毕竟,这般简易计算之法,后来人必然会学之。

到了那时候,天下学子们肯定会议论今日朝堂之争,说大明学子们本可以在百年之前就能学的简易计算之法,却因为要脸面,而弃之不顾。

他们可不想在百年之后,担此骂名。

这就是直接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你。

刘铉等人还真的就吃这一套。

若是百年之后,天下学子依然还是要学习简易数字计算法,必定会对他们今天的朝堂之争议论纷纷。

说不得,还真的会指责他们为何不早一些推行此等简易数字计算法。

说白了。

能够成为所有国家官方承认的阿拉伯数字,就在于这种数学数字符号,当真是自然之法则,也是人类智慧之结晶。

张居正能够一眼看出来,这些简易数字计算法之中运算规律的重大意义。

刘铉等人自然也能看出来。

毕竟,大明的科举取士之中,就有算学一道。

而站在这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大部分都是通过科举取士,才考取功名,当了官。

他们自然也都学过算学,也能看得懂由汪宗伊、李贽等人联合起来进行整理修改之后的《算学新解》。

心中也很明白,这就是一个好东西。

可是,东西虽好,却不是他们第一时间获得的,也不是他们的人想出来的,更不是他们第一手来推广的。

作为给事中、作为御史、作为主事,作为不满张居正孩视幼帝,在这朝堂之上一手遮天的大臣,自然是要站出来反对张居正。

唯有如此,才能彰显他们的存在感。

大家争来吵去。

最后还是张居正站了出来。

整个奉天殿上都瞬间安静,无人敢有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