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晚明史(套装全五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王直之死与海禁的开放

1.胡宗宪招抚王直

胡宗宪五十岁寿辰像 胡宗宪,徽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任浙江巡抚、总督南直隶浙福军务。在任期间任用徐渭、茅坤、俞大猷等人,平定海商兼海寇王直。后因党与严嵩,下狱而死。

平倭战争中最富戏剧性的一幕,无疑是胡宗宪在赵文华的支持下,派人赴日招抚王直。赵文华、胡宗宪人品极差,都没有好下场,但是他们都倾向于开放贡市却是事实,我们不必因人废言。

朱纨写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圹志》,透露了赵文华向他指出“市舶之利”,对严海禁颇有微词:“赵文华啖以南京侍郎,胁以身后之祸,说以市舶之利,与屠乔、屠大山内外交煽尤多。”[116]

胡宗宪的幕僚茅坤在《纪剿徐海本末》中提到一个不易觉察的细节,胡宗宪决定派人赴日招抚王直之前,曾经与赵文华有过密谋,得到赵的认可后,才付诸实施。茅坤写道:“先是,胡公始为提督时,尝与监督尚书赵公谋曰:‘国家困海上之寇数年于兹矣,诸倭酋乘潮出没,将士所不得斥堠而戍者。人言王直以威信雄海上,无他罪状,苟得诱而使之,或可阴携其党也。’”于是遣辩士蒋洲、陈可愿及故尝与王直有善者数辈,入海谕直。[117]

茅氏没有标明此事的年月,从“尚书赵公”云云,可以推断,当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月至四月之间。赵文华由工部侍郎晋升为工部尚书在此年三月,胡宗宪派遣蒋洲、陈可愿赴日招抚王直,是在此年四月。这条史料的价值在于,胡宗宪事事唯赵文华马首是瞻,因为赵的后台是内阁首辅严嵩及其子严世蕃,如此重大的举措,如果没有赵文华的点头,他绝不敢擅自行动,此其一。其二,在他看来,王直没有什么大的罪状,是最合适的招抚对象,他一旦受抚,带动一大批同党来归,倭患便可不战而平。对于胡宗宪而言,可以获得战场上无法达到的丰功伟绩。

两年之前,即嘉靖三十三年(1554),兵部尚书聂豹就主张招抚王直,遭到兵科给事中王国祯的反对,他在《御寇方略》中指出:“悬赏招降贼首王直非计。”聂豹反驳道:“海贼与山贼异,山贼有巢穴,可以力攻;海贼乘风飘忽,瞬息千里,难以力取。臣闻王直本徽人,以通番入海,得罪后,尝为官军捕斩陈屿主(陈思盼)等,及余党二三百人,欲以自赎。而当时有司不急收之,遂贻今日大患。故仿岳飞官杨么、黄佐故事,悬赏购募,以贼攻贼,非轻王爵以示弱也。”虽然聂豹讲得很有道理,但是皇帝不以为然,支持王国祯的意见,指示沿海五省总督张经:“一意剿贼,胁从愿降者,待以不死,贼首不赦。”[118]因此之故,胡宗宪不可能公然亮明招抚王直的底牌,而是打出冠冕堂皇的幌子,请求皇帝派遣使节,“宣谕日本国王”,“往时日本入贡多不及期,请待其复来,得以便宜谢遣,仍令有司移檄于王,问以岛夷入寇之状”。兵部尚书杨博答复:“按臣[119]移檄日本国王,责问何人倡乱,令于半年间立法钤制,号召还国,即见忠款,虽使贡期未及,必为奏请,否则,是阳为入贡,阴蓄异谋也。”[120]得到皇帝批准后,他奉旨行事,派遣宁波府生员蒋洲、陈可愿前往日本。其实所谓“宣谕日本国王”不过是一个幌子,本意就是招抚王直。胡宗宪是作了精心准备的,事先把王直的母亲、妻子、儿子从金华监狱中释放,接到杭州款待,并且让蒋洲等带了王直母亲与儿子的手书前往,向王直表示:“悉释前罪不问,且宽海禁,许东夷市”。[121]

王直是海商集团的首领,在商言商,他最关注的是进出口贸易的正常化,使走私贸易转化为合法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