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一份便士报《每日记事报》
随着2月渐渐进入尾声,气温有所回暖。
街道上人影渐稠,车马喧嚣人声叫嚷似是恢复了勃勃生机,但对伦敦的穷人们来说只不过是熬过了一劫,在他们头顶上还有更多更沉重的压力。
一架驶向格雷莎姆学院的马车从牛津出发。
布莱恩因为皇家学会的邀请函得到外出许可,他现在正在这架马车上,除此之外,车上还有一人,泰勒报业公司的总编之一米勒。
因为外人不允许出入牛津大学,学生未经允许也不能出去的缘故,他有段日子没能处理公司事务了,好在有一直跟随老泰勒的约翰逊在,他才能安心。
“报纸当期销量在前三天的高峰之后有回落,最后稳定在5成上下;最近因为与您有关的讨论激增,销量涨至8成,约翰逊他们都很激动。”
马车缓缓前行,米勒拿着一叠财报,坐在布莱恩对面汇报着公司最近的情况。
布莱恩收回看向窗外的视线。
关于自己报纸的销量情况与他的预测相差不多,初期阶段能稳定在5成倒是让他稍稍惊喜,后续的辩论纯属突发事件,对着销量上涨他当然乐见其成,要知道以他们报社的印刷量没有一点增长都意味着大笔收入。
但是他不会因此昏了头,这种不可预计,也难以复制的事情没有办法为他带来长久的财富,只有把它当作是一次机遇,转化为他手里真实可见的资源,才是不辜负他这段时间遭受到的骂名和朋友们的付出。
“月底给银行的还款准备好了吗?”
布莱恩挺直脊背虚靠着椅背,右腿搭在左腿上,脚尖随着马车晃动一荡一荡,翻看着手里的报表。
“上周就准备妥当了。”米勒十分放松的向后一靠,弯起的嘴角显露出他的心情。
这还不到一个月,公司就从破产边缘被拉了回来,而且扭亏为盈大赚特赚,简直是一个奇迹,堪比他前阵子听说的海军巷的一个幸运儿,因为股票陡然暴富。
“对了,你要安德森调查的那几只股票对应的公司,已经有眉目了。”
米勒从上衣取出一张折起来的纸递给布莱恩。
布莱恩接过来展开纸页,上次在咖啡馆遇到的一位热情的股票经纪人,还为他推荐了几只股票,心有警惕的布莱恩回去就让人托安德森帮忙调查看看。
上次在公司他就看出来这位老泰勒挖过来的编辑先生对金融相关事项非常敏感,果然这件事交给他没有错。
“嗯?”布莱恩看着手里的消息,眉头紧皱。
怎么回事?米勒一愣,“是有什么问题吗?”他没有看上面写了什么,看样子结果有些出乎布莱恩的预料。
“不,恰恰相反的是,不仅没有问题还是非常好的消息。”
——奥克兰航运公司,老牌货运公司,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都有稳定的贸易往来,近期将业务拓展到波兰、俄罗斯等地。
——贝德福矿业公司,新成立的煤炭公司,不知实际控制人是谁,该公司拿到奔宁山脉运河开凿项目的参与权,近期股价大涨。(奔宁山脉运河开凿是政府项目,目前投资已达700万英镑,预计项目在1830年完工,总投资额将超千万。)
……
布莱恩揉了揉额角,对此他疑惑不已,难道是自己多心了?非亲非故的那个经纪人推荐给自己的股票竟然全是优质股,难道他们都是这么良心的吗?
不,如果这群人还有良心可言的话,泰晤士河里就不会有那许多投资失败、破产跳河的尸体了。
“这些都不要投,你去找找看有没有一家名叫史蒂文森的矿业、铁道建设相关的公司。”谨慎起见布莱恩还是放弃了这些从天而降的馅饼,他对金融行业不甚精通,他不想冒险。
至于这家史蒂文森公司,则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铁路机车之父乔治·史蒂文森创建的公司,1814年他就已经研制出了第一辆火车,这些年应该在改进当中,如果没记错的马上就要研制成功了。
到时相关铁路铺建工业肯定也要一同展开,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布莱恩不求能做公司董事会席位,能分上一杯羹他就满足了。
而且这对《卫报》业务的拓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能极大加快泰勒报业公司的触角伸向全世界的速度。
“对了,交给你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了?”布莱恩不再纠结这些还没发生的事情。
第一次见面时他提出了一个设想,一个专门面向工人、穷人的报纸。原本计划是开辟一个专栏,后来因为《卫报》定位的明晰,干脆将这一项目独立出来分成两个部门,《卫报》交给约翰逊和安德森,而新的部门则全权交给米勒负责。
布莱恩一说到这话题,米勒顿时来了精神。
他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靠在椅子上的身体下压将脑袋靠向布莱恩,
“这段时间我采集了来自东区51个区的当地住户的意见,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有这部分的娱乐需求,官方授权的日报价格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这让一些非法小报就占据了这一空白市场。
但是这些非法小报的质量,内容、选材都十分糟糕,而且因为撰稿人的水平良莠不齐,这里面几乎都是虚假、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的报道。”
“很好,那你准备什么开始召集人手开设新报刊呢?印刷厂里还有一批老机器可以全部供你使用,不够的话,新机器目前过剩的产能也可以利用起来。”
看样子布莱恩是要全力支持米勒开办新报刊了。
米勒听到老板竟然如此信任自己顿时感动不已,稍稍平复激动的心情他又说道:“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您来决定。”
“我们这份新报纸该定价多少呢?”
“既然我把所有权利都交给了你,那么想必你心里已经有一个价格了。”布莱恩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米勒闻言眼神乱晃,稍后他嚅嗫道:“考虑到营收和报纸面向的群体,我觉得2-3便士吧。”最后他不自信的低下脑袋,连声音也渐渐微不可察,一点没有刚刚自信自豪的影子。
“我觉得不够。”布莱恩摇摇头否定了米勒的提议。
米勒低声哦了一下,对此他不感到意外,因为没有哪一家正规报纸会以如此低廉的价格销售,要知道仅就印花税一项最低就要征收1便士,加上新闻审查费用和纸张、人工、机器、编辑,等一系列费用,要想收支平衡是非常困难的。
“既然是给穷苦人家看的报纸,这个价格还是太高了。”布莱恩又说道。
嗯?
嚯的抬起头,米勒震惊的看向布莱恩。
“1便士吧。”
布莱恩拍板决定,他又问道,“你给报纸定好名字了吗?”
“每日记事报。”米勒愣愣的看着年轻老板。
1便士,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消费得起的价格,也是一个绝不会赚钱的价格。
原本脑海中精明、睿智、才华过人、行事果断还有些贪婪的形象开始变得模糊起来,这还是为《卫报》定价1英镑的那个疯子老板吗?
虽然现在布莱恩的决定同样疯狂,但是米勒已经有点搞不清楚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