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贝林斯丑闻(2)
大英帝国中央银行行长威廉·劳瑟代尔莫名其妙地被禁止进行股票交易,他感到很委屈。
“不是,我只不过是想得到几只股票而已,怎么会为了私利做出这种事?!”
“但是行长先生,前行长亨利·赫克斯·吉布斯的家族公司安东尼·吉布斯父子公司在组建财团时,利用了英格兰银行的组织力量,这存在争议……”
“那么,我作为行长!难道要对可能引发大英帝国粮食危机的事件视而不见吗?!”
他甚至亲自出庭伦敦证券交易委员会,与委员们当面辩论,以表达自己的委屈。
今年他62岁。即使在没有“花甲之年”概念的英国,这也算得上是长寿了,劳瑟代尔却不得不亲身体验高血压是什么滋味。
客观来看,他的决定并没有什么问题。
首先,贝林斯银行很难被简单地看作是一家投资银行。“女王陛下的银行”的称号足以说明它与英国政府关系密切,它是负责大英帝国本土粮食安全的极其重要的环节。
问题是,粮食安全正在受到威胁。
1890年,阿根廷的政变导致粮食供应中断,贝林斯银行的业绩一落千丈。再加上接连不断的歉收,大英帝国需要进口的粮食一下子减少了一半。
所以,贝林斯银行为此承担责任也是事实。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劳瑟代尔和英格兰银行究竟应该做什么?
难道要相信神圣不可侵犯的“看不见的手”的自然秩序,任由贝林斯银行破产吗?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股价暴跌引发的伦敦经济危机蔓延到美国?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我们都饿死?
本来,“看不见的手”不就是那些不愿做福利的家伙找的借口吗?
用反驳那些家伙的刀去刺伤自己人,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反而,由于引入了安东尼·吉布斯父子公司的资金,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填补窟窿,最终成功救市,并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国家税款。这并非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而是反过来“小洞吃苦,大洞不补”了。
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他所做的一切值得赞扬,绝对不值得谴责。
但是……
这次,公开反对他的那个人物实在太大了。
——英格兰银行对贝林斯银行的救助,无异于用纳税人的钱来填补贝林斯银行的经营不善。英格兰银行不应该制定这种不负责任的投资计划,而应该像《文森特·比利尔斯》中那样,寻找其他进口粮食的方法……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大英帝国的智囊,剑桥政治经济学教授,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者。他被誉为经济学界的“圣乔治”,徒手消灭了马克思经济学这个“恶龙”。这位经济学家在自由主义经济杂志《经济学人》上发表的社论震惊了英国。
——当然,我们大英帝国受人尊敬的中央银行行长和前任行长,绝不会像格雷戈里·比利尔斯那样邪恶,为了私利而将贝林斯银行私有化。
——但是,纳税人的钱被用来弥补贝林斯银行因对阿根廷的投资过于懒惰而造成的损失,这绝不是一个理想的方向!更何况,这种好处流向了像吉布斯父子公司这样的私人企业!
他强烈的言论,不仅让《经济学人》的记者跟进报道,也让英国民众,特别是劳瑟代尔行长和吉布斯前任行长感到震惊。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平时主张什么?
姑且不说他是英国经济学界的领袖,但他教授办公室的名牌上写着什么?
【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
他总是批评那些以“看不见的手”为借口,将市场经济完全交给自由的政府,并呼吁关注民生经济和贫民救济。
然而,他却因为救活了一家即将倒闭的银行而批评政府。
对此感到震惊的英格兰银行职员们急忙赶到他的办公室想劝他。
然后……
“教授,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贝林斯银行倒闭了,我们伦敦的面包价格将会飞涨。您知道这件事,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我不知道。”
“教授!!”
“如果银行不想倒闭,就应该做得更好!为什么贝林斯搞砸了投资,却要由纳税人来买单?这不是你们所说的‘个人选择’吗?”
“不,但是几乎没有用到纳税人的钱,吉布斯父子公司的投资占了更大的比例……”
“哦,是这样吗?那么吉布斯父子公司一定是格雷戈里·比利尔斯了!”
这句话让官员们的脸色变得苍白。
他们突然意识到,一不小心就会卷入奇怪的事情中。
在这种无法防御的情况下,英格兰银行只能束手无策地承受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领导的学术界的猛烈攻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伯纳德·肖等左翼人士也开始支持他。
“马歇尔教授是对的。英格兰银行一边打着‘看不见的手’的旗号,对福利政策敷衍了事,一边却在企业倒闭时慷慨解囊?”
“贝林斯银行的大股东是前行长家族经营的私人企业吉布斯父子公司!这难道不是劳瑟代尔被前行长吉布斯收买,像《文森特·比利尔斯》中的格雷戈里·比利尔斯一样,企图私有化贝林斯银行的结果吗?”
“吉布斯前行长,请解释!你是否真的在背后策划了阿根廷的政变?你是否真的为了私利而威胁了国民的餐桌?!”
“这,这怎么可能!!如果我有这种能力,我会当国王,为什么要当一个银行行长!!”
一件件令人愤怒的事情接踵而至,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第二天,亨利·吉布斯前行长看到黄色小报的头版新闻“吉布斯前行长,政变阴谋者认罪!”后,最终气得脑出血。
“行长先生,这样下去我们会成为替罪羊的。”
“稍有不慎,目前的经济衰退就会被归咎于我们!”
“不是,为什么是我们?我到底做了什么!”
再说一遍,威廉·劳瑟代尔真的感到很委屈。
阿根廷政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粮食价格暴涨,以及随后的经济衰退,当然,这不仅是他,英国的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甚至贝林斯银行也是如此。
如果穿越过来的是一位经济学家或国际政治学家,而不是小说家,他就能条理清晰地解释贝林斯银行在阿根廷进行肆无忌惮的不公平交易,以及由此引发的反政府情绪等内容。
此外,还可以讽刺地说:“这就是盎格鲁-撒克逊海盗的无知是种族特性。”
但是,穿越过来的是小说家,这个复杂且涉及多个问题的事件变成了以娱乐为目的的素材,由于细节过于琐碎,只触及了核心问题,反而让当事人陷入了困境。
这也是一个与时代背景相关的悲剧性事件。
无论如何,他们只能被动挨打。
事实上,《文森特·比利尔斯》中的答案看起来很合理。
“该死,汉斯尔,他对我有什么怨恨……难道是因为上次在派对上我和皇家文学协会的成员一起骂了他?”
这么说,他当时也在场。
他顿时毛骨悚然。汉斯尔……可怕的孩子!
误解越来越深。
在这里……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真实意图显露出来。
——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并非指市场的完全自由,而是指当企业不与政治勾结,只将私心用于自身的改进时,它才能发挥作用。
——但是,我们呢?政治和企业为了方便而联手,有时随意排挤竞争对手,却将与政治经济勾结毫无关系的事情,方便地用“看不见的手”作为挡箭牌!
——政府应该实施与贝林斯银行救助相当,甚至超过其规模的福利政策!应该像救助贝林斯银行一样救助更多陷入危机的家庭!!
最终,威廉·劳瑟代尔不得不举白旗投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辞职了。
即使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再怎么大人物,一个国家的经济负责人也不可能完全照搬他的说法。
但换句话说……
对更高层的人来说,他随时可以放下尊严,跪下求饶。
“哎呀,部长大人!!”
“行长先生,您这是怎么了?”
“我太委屈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呵呵,冷静点。”
威廉·哈考特强忍着笑意说道。
他曾在格莱斯顿内阁和普里姆罗斯内阁连任,亲自由党倾向的他,看到保守党前哨站——英格兰银行如此低声下气的样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好机会。”
这次欠下人情,只要中央银行不阻碍他未来的行动,自由党内阁的自由度就能得到更大保障。
哈考特这样想着,下达了救助方案。
“好了,问题的症结在于伦敦证券交易所禁止行长先生进行交易,从而引发了股价操纵的嫌疑。”
“是的,部长大人。”
“那么,我们就应该先解决这个问题。”
劳瑟代尔终于看到了希望。
于是,伦敦行政法院受理了伦敦证券交易所对威廉·劳瑟代尔和亨利·吉布斯交易禁令的行政处罚诉讼。
当然……
行政法院通过苏格兰场要求伦敦证券交易所提交小说作者汉斯尔的资料。
“……事情就是这样。”
“不是,所以我到底做了什么?”
韩率委屈地嘟囔着。
告诉韩率事情经过的米勒先生苦涩地看着他,本特利先生也战战兢兢地发问:
“那个,作家先生,您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
“当然不知道。”
韩率理直气壮地说。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韩率只知道英国经济最近正在衰退,阿根廷发生了政变,贝林斯银行面临破产危机。
韩率反而把目光转向了米勒先生。毕竟,他之所以知道这些,也是多亏了米勒先生。韩率跟着他参加艺术品拍卖,收集了一些上流社会的信息。
然后只是把这些信息巧妙地改编了一下,把都市小说中常见的“在幕后操纵经济的邪恶经济学家”和重生小说中常见的“提前掌握信息,出其不意”的桥段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已。
但是,为什么英国银行现任行长和前任行长会卷入其中?为什么还要把那个家族公司拉进来一起挨打?
“打算怎么办?这样下去,看来不得不配合苏格兰场了。”
“只能配合了。”
韩率虽然是个小说家,但他也是一个遵守法律的公民。因此,如果需要,他必须全力配合。
不,说实话,再想想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韩率写的东西,为什么成了追究英国经济衰退责任的导火索?
他像个普通的市民一样,不想承担这种责任。要像圣女贞德一样被烧死吗?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平静……为什么这么多人分不清小说和现实?
“我将以书面形式说明,我只是在现实事件的基础上添加了想象力,我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这样可以吗,作家先生?”
“……希望吧。我希望就这样过去了。”
当然……
事情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