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马克·吐温的邀请(3)
“那么作家先生,下次见面之前请保重身体。”
“哈哈哈!别担心,我生在哈雷彗星下,我死的时候彗星也会来迎接我。在此之前我绝对不会死!”
哎,这也太迷信了吧。号称启蒙主义者的家伙居然相信占星术?
但是马克吐温的样子比任何人都自信,那种样子虽然不科学,却奇怪地让人信服。
‘说起来,想想看是谁在谈论占星术啊,不科学啊……就我自己来说,不也是货真价实的时代难民吗?
从超自然角度来说,我才是更奇怪的案例。’
韩率一边点头,一边送走了这位信奉占星术的启蒙主义者。
真是的,是不是因为是美国人?到最后都是个暴风一样的人。
总之,那么。
“现在科学算是搞定了……”
韩率从口袋里拿出笔记本。上面写着五个词,其中两个圈了起来。
当然一个是数学,另一个是科学。
现在问题是剩下的三个……韩率咬着笔杆苦思冥想,本特利在一旁看着,说道:
“历史、语言、经济吧。”
“没错。”
这些在华国也很受欢迎的学习科目,在这个时代应该也不会不受欢迎吧。
当然,历史,尤其是东亚地区,韩率打算自己负责。
他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但至少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擅长处理这两方面。
“问题是经济……”
这个时代有哪个小说家精通经济学?不对,有吗?
在韩率苦思冥想的时候,一起送别马克吐温的本特利先生走过来问道:
“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把文学排除在外?”
“人们不看。”
韩率理直气壮地说。
本特利用作家不该说这种话的眼神不可思议地看着他,但事实就是这样。
学习书籍的核心是浅显广泛地讲解。
经济就是典型的例子。经济学习里会简单地介绍凯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但不会涉及格里高利·曼昆或约翰·纳什之类的人物。
但是文学很难做到这样浅显广泛地讲解。
本来就对诗歌或小说感兴趣的人不多,更准确地说,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知道该讲什么。
以教科书上的内容为主?还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为主?版权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搞不好会像中小学时学的那样,孩子们会把文学当成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不是欣赏。
那些以死记硬背为导向的语文教科书制造出的高考题是什么样子?连原作者都解不出来的题目,只会暴露死记硬背式教育的弊端。
本来一部作品可以有多种解读,既有强调作者意图的意图主义,也有更重视读者解读的非意图主义等等,应该如此。
……嗯,如果真的想方设法去做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把文学家们集合起来,用他们的名字创造人物,让他们进行超能力对战之类的,或者把他们塞进公交车,转动时钟让他们复活……
但是这样做的话,付出的努力会非常巨大,而且除了韩率可能没有人能做到,所以先暂时搁置吧。
“总之,慢慢扩展吧。数学成功了,科学也成功了,但这并不保证接下来也会成功,对吧?”
“嗯,是不是有点保守的业务扩张,作家先生?”
“那我正在写的稿子就先停一下,集中精力做这个吗?”
“嗯,真是个绝妙的主意,作家先生,事业嘛,就是一点一点做大的乐趣所在!”
不愧是商人,反应迅速。看着搓手的编辑,韩率微微一笑,“没错吧?”表示赞同。
总之,学习书籍的要求很高,光有优秀的写作能力是不够的。
必须具备该领域的概括性知识作为基础。
同时满足这两点要求的全方位人才并不常见。
准确地说,不是没有,而是这样的人才不会轻易被韩率挖到。
刘易斯卡罗尔和马克吐温,只能说是怪人吧。
所以,慢慢来,慢慢来。
《彼得·潘》也才写到3+a卷。要完工还早着呢。
“说到这里,本特利先生,那个基金会怎么样了?”
“啊,正如您所说,正在准备中。”
基金会指的是通过这次《亚瑟王与数学骑士》的销售获得的部分版税建立的教育慈善基金会。
主要用于资助孤儿和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将来会慢慢在东区建立幼儿园或初级教育机构,这是一个大型项目。
当然,韩率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这样做。
和刘易斯卡罗尔的约定……不对,应该说是请求吧?更接近于履行他的请求。
一开始双方都没有想过要赚大钱,所以才有了这个基金会……
总之,那个人太好了,说相信韩率,连合同都不签,直接相信他。
真是的,有恋童癖的人居然这么相信别人,韩率真搞不懂。
——那么,你,可,可以相信我。
——不,我也是个成年人了。
——但……是……能保护孩子的人。
——我,相信你,汉斯。
不知不觉中,结巴也渐渐消失了。
总之,既然开始了,就决定好好做下去。
所以……
“之前说好的广告怎么样了?”
“哈哈,正如您所说,正在进行中。本来就为了孩子们教育,哪有什么你我之分,每日电讯和泰晤士报都争着捐款。”
“很好。”
“话说,慈善募捐啊,您是怎么想到的?刘易斯卡罗尔先生并没有提出具体方法吧?甚至还加上您自己的版税……”
“那也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即便如此,考虑到实际销量……那笔钱也相当可观吧?”
本特利用闪闪发光的眼睛看着韩率,就像在看圣人或伟人一样。
哎呀,太有压力了。
韩率耸耸肩说道:
“没什么,这本来就是投资。”
“投资?”
听到韩率的话,本特利先生一脸疑惑地歪着头。
啊,不知道吗?
即使是他这样有商业头脑的人,也想不到这一点。
不对,在这个时代,这可能是默认的。因为那个时代的人认为贫穷完全是个人责任。
所以韩率用本特利先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漫不经心地说道:
“说实话,伦敦,特别是东区的文盲率很高,对吧?”
“嗯,是这样的。”
工业革命后,伦敦的文盲率大幅下降。
发达的印刷术降低了书价,城市中心聚集的大量工人形成了廉价且简短的文化。
魔术表演、电影等等,更多的人在休闲时间可以享受“文化生活”,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概念。
但这只是相对于“18世纪”而言。
不管怎么说,生活艰难的人们连火车站售卖亭里一便士一本的小册子都读不懂,这是现实。
这种高文盲率带来的,有可能成为客户群的“潜在客户群”……对韩率这个大众文学作家来说,真是太可惜了。
“三岁看老,读书也要从小养成习惯。现在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那我们就失去了很多潜在客户。”
韩率生活的21世纪就是这样。文盲率很低,但人们花在电子媒体上的时间比看书多得多,导致阅读率骤降,不读长篇的人太多了。
考虑到现代英国约有20%的人口是文盲,更严重的情况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不仅没有好转,情况还在恶化。毕竟竞争对手是YouTube、TikTok、Netflix等等……所以这方面的市场也大幅萎缩了。
所以,这笔资金和慈善活动就像给水泵里加水一样。
养成阅读习惯,不,只要能认字,就能更容易地增加潜在读者,这种效果比未来更大。
韩率不是靠1%的贵族资助生存的文艺复兴时代的人,而是为99%的大众写作的人,所以不得不考虑大众。
“潜在客户……真是厉害,我完全没想到。”
本特利先生像受到启示一样点了点头。
“最重要的是,这是伦敦市民给予的爱,所以应该有所回报。”
“……作家先生!”
“请务必在广告上写上这句话。”
“作家先生……”
本特利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但韩率只是转过头去。
有什么?都是为了生活嘛?
虚伪也是一种道德,对于接受帮助的人来说,行动的虚伪比不行动的真诚更好。
“总之,钱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不能只顾自己,而要把它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能打的广告都打,尽量争取捐款。”
“当然,已经有很多人上钩了。”
既获得了代表人物的名义,又省了钱,结果还因为市场扩大而顺利收款!
真是两全其美。
果然,“为了孩子们”这个借口,没有人不上当。
韩率正得意洋洋的时候,本特利悄悄地跟他说话。
“说到这里,作家先生,如果您稍微帮个忙,很快就能筹集到捐款,我有一个方法。”
“什么?有这种方法?”
韩率睁大了眼睛。
哎,有这种方法为什么不说?
本特利先生诡异地笑着看着他。
“但是,这个方法可能会给您带来一些麻烦……”
“能很快筹集到捐款,那有什么关系?只要,不露脸就行。”
“啊,不是那个意思。”
本特利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绝对不会露脸。”
韩率:我……
应该好好听清楚这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