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李白(精编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向往外面的世界

在李白十二岁那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这位刚登基的皇帝,正处于二十八岁的青年时期,满怀雄心壮志,他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历史很快进入唐王朝最为辉煌的时期——开元盛世。国力日益强盛,社会欣欣向荣,大唐的繁荣景象蔓延到国土的每一个角落,让蜀中的少年李白也心潮澎湃,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这个时代一颗耀眼的明星。

二十岁时,李白出游成都,在成都拜见了一位名人——苏颋[5](tǐng)。苏颋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当时文坛有“燕许大手笔”的说法。“燕”指燕国公张说,“许”就是指苏颋,他继承家族的爵位,被封为许国公。苏颋文思敏捷。据说他负责草拟诏书时,通常是随口述说,让下属记录,下属往往跟不上他的节奏,对他说:“请您说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手腕都快累断了。”当时的文坛领袖李峤也曾感叹:“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

李白来成都后,很想见一见这位享誉政坛与文坛的大人物。唐代是一个重视文学的时代,文人拜谒地位高的人,通常是先投递自己的诗文。李白便将自己的几篇得意之作投上,苏颋看到后赞不绝口,立刻召见李白。看到李白一表人才,苏颋更是欢喜,他对属下官员说:“这个年轻人才华横溢,文思充沛而敏捷。虽然风骨尚未定型,但文章气象宏大。若再加强学习,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取得与司马相如同等的成就。”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辞宗”,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司马相如又是蜀中人,李白自幼就熟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将他视为偶像,在创作中更是时时以司马相如为榜样,他在诗中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嵩二首》其二)听到苏颋将他与司马相如相提并论,李白既兴奋又自豪,他相信自己的文学才华终有一日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成都,李白还游览了隋代蜀王杨秀所建的散花楼、诸葛亮的祠堂、扬雄的草玄堂、司马相如的琴台……这些古迹及相关的历史人物让李白浮想联翩,并写下了一系列精彩的诗篇。

虽然蜀中风景秀美,但随着李白读书越来越多,见识越来越广,他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更想成就一番功业。转眼李白已经二十四岁了,他决意离开故乡,临行前他写了一首《别匡山》,向家乡告别,诗中写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并不是他不热爱故乡,只因他已决心投身政治清明的时代,以成就一番旷古烁今的事业。


[1] 禅位:禅让帝位。指帝王把帝位让给他人。

[2]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其诗今存二十余首,《回乡偶书》《咏柳》传诵甚广。

[3] 胡床:唐代常见的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类似今天的马扎。

[4] 纵横术:是战国时的一些谋士所使用的谋术,后来也指通过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方法。

[5] 苏颋(670—727),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人。博学多才,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专门为皇帝起草文诰。后拜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