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如何引导学生从事实转向抽象的真理

你们肯定碰到过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将一条规则、一条法律、一个公式、一个结论记得很深刻,但是不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甚至不理解背下来的知识的本质。这种坏处尤其影响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也就是说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有系统的归纳,而这些方面的知识首先表现为在实践中应用这些归纳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说:学生没有理解就背熟了。但是他为什么要背熟?为了防止死记硬背这种坏情况,什么是必不可少的?记住(或者背会)应基于理解。引导学生们通过思考(意识)记住、理解多数的事实、事物、对象、现象。不要还没有理解、没有思考就让记住。从思考事实、事物、现象直至深度理解抽象的真理(规则、公式、规律、结论),需要进行实际工作,也就是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擅长教孩子在理解(即对事实、对象、现象的深入理解)的过程中记住知识。学生遇到诸如俄语里面的硬音符号的拼写规则问题时,教师会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拆解含有硬音符号的单词,解析这些单词的拼写,培养学生记住该规则,并有意识地使用该规则的能力。

通过多次的理解来记住它。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讲,记忆规则、结论不需要专门地去熟记:理解事实同时也是对概括的逐步记忆。理解和熟记的统一性越明显,知识越有意识,学生就越能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取决于学生以何种方式来记住知识。如果不是通过理解分析事实、现象而记住知识,那么学生将不知道如何来运用它们。

这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规律。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如果学生在上小学时已经在理解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了抽象的真理,那么他将获得脑力劳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善于思考涵盖事物、对象、事实、状况、现象、事件等一系列的相互联系。换句话说,他善于分析原因、功能以及其他的联系。

大量的事实使我确信,善于思考算术问题的条件(特别是在四到五年级)完全取决于孩子如何掌握抽象概括。那些在没有充分理解大量事实的情况下学习抽象概括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思考问题,不知道如何在脑子里理解数量关系式。反过来,如果在小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记住一个抽象的真理是基于对事实的深刻理解,那么如果他没有死记硬背的话,他会发现在算术问题不是数字的某种组合,而是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他在阅读并理解习题条件时,首先抛开数字,从整体上解题,而不是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基于许多事实及孩子的遭遇,我坚信,学生在算术(然后在代数)方面的落后是脑力劳动中难以察觉到的缺陷造成的。关于学科之间的联系的说法很多。每个教师都明白,必须寻找自己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但是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仅在于此。我深信,最深层的联系不在于实际教材的内容,而在于脑力劳动的本质。

学生在科学基础上进行的脑力劳动会形成这样一种事实,即数学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历史,而历史则有助于数学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许多低年级教师及从事语言文学方面工作的高校教师,他们的绊脚石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同掌握语法规则做斗争。对学校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常识是一个巨大的不幸。我了解到这样一种事实: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俄语教材的时候,不能牢固地掌握前缀раз-和рас-,без-和бес-的拼法。在这条规则上犯过很多错误。为了消除落后现象,教师不时地给学生练习相应的规则。他教导学生说:首先好好地复习规则,然后再做练习。貌似这项工作应该取得积极的成效,但是却没有:十年级的学生却出现了错误,在考试的作文里写成“разц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лся”(应该写成“расцветает”“разбежался”)。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否善于运用知识及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思考事实,这种依存关系在学习语法时表现得最为明显。这里,对抽象的真理、概括(即语法规则)的初次认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要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教材时就出出很多错误,同时又力求让他记熟规则并正确地说出,这个任务不像乍一看那么简单,所以应该专门来讲一讲初次学习教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