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香港回来的邻居
五月中旬,陈实一家正在商量分房的事,此时没法买卖房产,唯有华侨公寓可以对外出售。
早些年那些有海外亲戚的人是这时最幸福的人了,海外亲戚寄来的钱可以创汇,所以很多地方都会让有海外亲戚的人,主动联系海外亲戚。
直白说就是要点钱花,让海外的亲属寄点钱回来,依靠这样的书信来往,每年还能从海外汇入几千万美刀。
例如龚雪家,以前因为有海外亲戚,那是不招人待见的,现在龚雪家的亲戚寄回来个一千美刀,那就是1496块两毛。
此时的汇率比是1:1.4962,海外的亲戚收入普遍较高,大部分国内去海外的基本都在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区,也有的在欧美的。
早期出国的那批人,终于可以和国内的亲属联系上了,就会往家里多寄钱,有的一次都是万八千的,那就是万元户了。
这时期海外很多区域的年收入平均在一万到三万美刀,寄回来个三五千对于他们无所谓,但对于国内的亲属那就是一笔巨款了。
国家这时期的外汇储备才8.4亿美金,这时期有句话叫做外汇爹,谁能创汇谁是爷。
建造的华侨公寓就是卖给一些海外华侨的,他们不回来住,可以让国内的亲属买来住,华侨城三个字大部分人不陌生,就是因此而来的,为了外汇创收。
华侨商店内的商品应有尽有,巧克力在这里不算稀罕物,彩色电视机和大冰箱这里也有,劳力士手表这里也有,就看你家海外亲戚寄回来多少钱,有钱,你就能买,还没人能嫉妒。
这钱是人家海外的亲戚寄来家的钱,不在王明张勇这类人的做文章范畴,所以只能眼红,没其他法子。
江浙沪区域这时候很多人已经是十万富豪了,甚至有百万富豪了,因为这些区域早年间不少大家族一批去了海外,一批留在了国内。
尤其上海那边,很多人去了香港那边,他们寄回来了很多钱,让国内的亲属过上了好日子不说,还开了工厂。
苏南的荣家,秦家,钱家等家族,海外寄回来的钱更多。
抖音里那个四十多岁号称富四代的唐火鸟,买小洋楼,买豪车,天天啥事也不做,但依然吃喝不愁,因为他确实家里有足够的财产让他吃喝不愁。
他的祖父是唐拾义,民国时期唐拾义药厂老板。
唐火鸟九十年代能买名车名表,就是因为七十年代末,海外的家族成员寄回来了一大笔钱给他父亲,他父亲拿着这笔钱创业买房,然后就顺风顺水的富起来了。
这类的家族在江浙地带有不少,都是这时期联系上了海外的家族成员,唐火鸟家族在江浙都不算什么大家族。
除了江浙地区,其他区域民国时期出海的那批家族成员也在往家族汇款,他们人不回来,但钱是寄回来了。
寄回来的外汇就会以侨汇券发给国内亲属,拿着这个侨汇券可以当钱用,面额也都是大面额,五块到一百的。
陈实他妈还在提,陈实的老太爷当初在街上据说被个洋女人看上抓走当赘婿了,还让陈实爸爸想法子去联系联系。
说不定也能寄回来个万八千的,那样他们家也能买套华侨公寓的房子了,那房子住的宽敞。
陈实他爸清楚,哪里是给洋女人看上抓走当赘婿啊,大概率是被人抓走当苦力了。
人们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
六十多年都没信了,估计客死他乡了。
一家人都想住个宽敞的房子,陈实有钱也买不到房子,需要有侨汇券,这玩意不好弄,必须海外汇款过来的才能拿到。
陈建军单位目前有分房的名额,有几个区域可以选择,陈实指着地图说道:“就这了,别看距离远一些,但有个两室一厅呢,总比一室一厅好。
这地方距离你们俩单位也都算近,骑车也就三四十分钟不到,坐公交也就二十分钟。”
“这地方会不会有点偏啊?”陈建军说道。
“那比咱这烂缦胡同肯定偏,您要看怎么比,比正阳门那附近更偏了,但它地方大啊,以后会发展的,主要它宽敞啊。”陈实看着地图上的位置,那个激动啊。
三里屯啊,带院子啊,两室一厅啊,这以后拆迁少说能换好几套房子了啊。
三里屯以前叫三里屯村,距离东直门三里,得名三里屯村。
三里屯属于二环,也属于三环,二环和三环交界处,这里未来就是第一批拆迁户的区域,即使不在拆迁区域,那也是可以自由出售的房产啊,老值钱了。
二环再靠内,那就是拆不动了,一辈子守在那小房子内,主要那里很多区域未来归类到了集体产权,而三里屯这块地的房子是自有产权。
二环外的房子现在很多是农村拆基地,不让私有买卖,否则陈实早就去买了。
这时候二环内很多工作只招收城市户口,就是二环内的,再外一点的农村户口就想法子进城,女的会想要嫁个城里人弄个城市户口。
未来是三环内叫首都人,三环外叫燕京人,这类的差距一直有。
陈实的建议,陈建军和刘玉梅都没反对,虽然地方远了一些,但最起码可以父母一间房,陈实一间房。
方案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分房的事了。
这分房基本都能分到,只不过先分后分区别就大了去。
先分可以选择好的地段,后分就只能拿到被人挑剩下不要的。
“明儿个你去请你们社长吃个饭,该意思的意思下。”刘玉梅看向陈建军说道。
陈建军和刘玉梅都不是榆木脑袋,他们很懂一些东西,否则也不会提前找人把陈实第一批弄回来了。
现在家里有点积蓄了,如果可以,陈建军还想弄个三室一厅呢。
陈实给的三百,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三天后,报社分房抽签,陈建军抽到了自己想要的房源。
装修的活陈实负责了,这时期分的房子叫做安置平房。
一个院子大多两三户人家,每个院子之间隔着一道墙,一条街一个单位的布局,有关系的先选房子的就可以选择靠近公厕近的。
陈建军选择这个房子距离公厕步行两分钟就到了,还有的要步行十分钟。
这个位置如果再靠外一些,大多居民就在自家墙外私建个茅房了,也没什么人管,但三里屯这位置又搭在二环边上,所以要按照城区要求来。
陈实买了一些家具过来,他们家分的是西山头,隔壁一户是东山头,两户人家一个院子。
院子二十来平方,屋内有两间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厨房,水电都是齐全的。
此时的家具都是原木家具,没有什么甲醛,这一点是极好的。
隔壁那户人家也在搬运家具进来,不需要什么装修,无非是添两张床,书桌,衣橱,锅碗瓢盆之类的。
三天基本就搞定了,看着新家,陈实在自己的卧室里转悠一番,躺在床上想着下一步了。
高考后,该干嘛,养猪厂废品站,这些产业中养殖厂是最快容易失去市场的,顶多三年时间,遍地都是养猪的。
这时期大部分人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什么赚钱干什么,九十年代更是如此,王石在九十年代有几十家公司,有的都忘记了。
用三九胃泰赵老板的话说,九十年代好啊,是下山摘桃的时候了,遍地是桃。
但那是九十年代,八十年代马上要来了。
该做点什么?首先就是公转私,很多国营产业,例如商店和饭店都可以个人承包了。
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开饭店,陈实决定开饭店,八十年代开饭店最赚钱。
人们有钱了,开始习惯小聚下馆子,开大饭店,能开大不开小,这时候人们消费没什么概念。
弄瓶一块钱的红酒,卖一千都有人喝,那群暴发户不在乎这些,在乎的是洋酒,万元户在八十年代就开始越来越贬值了。
还有那群海外有亲戚的人,更是挥金如土。
不过开饭店要等到83年前后,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再次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陈实起床走出门外,发现有人影走进了院子。
定睛一看,这不是前阵子那个神级女翻译本尊吗,她怎么在这。
“你是陈建军家的小子吧。”女翻译身后一名推着自行车的女人看着陈实笑道。
陈实赶忙上前帮对方自行车上的东西卸下来说道:“我是陈建军的儿子,阿姨好。”
“你好,你好,我叫徐梅,你叫我徐姨就行了,这是我女儿徐萌萌,我和你爸一个单位的。
之前我在单位驻港办事处上班,最近才回来,我女儿打小在香港长大的,最近回来准备去燕京大学就读外语言文学,以后你们要多多的往来,带她熟悉熟悉这里·······”
徐梅的话还没说完,徐萌萌就冷着脸走进自己家背对着徐梅说道:“别人也不想听你那么唠叨。”
徐梅听后立马闭嘴,陈实是什么人啊,哪能看不出来这母子俩有隔阂啊,他立马笑道:“阿姨,我帮您把东西拎进屋。”
把徐梅的一些零碎物品放进屋,陈实就借故离开了。
回了一趟烂缦胡同,明儿个一家人过来住,原有房屋空出来,再分给其他人。
“爸,我们家邻居是你们单位的徐梅阿姨,她说之前她在驻港办事处上班的,闺女在那边长大的。”
陈建军听后,起身去关了房门,小声说道:“不要过多讨论她,这院子也都是单位的人。”
“几个意思啊?说来听听。”刘玉梅嗑着瓜子说道,陈实也抓了一把瓜子,坐在那里等着听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