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古都的沧海桑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前言

每一个王朝开始的时候,首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我把都城定在哪儿。

中国都城历史悠久,它既是王朝兴衰的标志,同时也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上溯到奴隶社会时代,在黄河流域就出现了许多封建王朝的首都,这些都城都是当时的人气鼎旺的大型部落。如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到16世纪)始建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尔后数易其都;商王朝(约公元前16世纪到11世纪),始建于亳(今山东曹县南),尔后亦数易其都。它们是我国最早的古都。自西周伊始,各地城市迅速发展,仅根据六世纪初期成书的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一书的记载,上起夏商,下迄北魏,中国城邑数量即达3000余处。

实际上,“八大古都”的说法只是近两三年的事情。在上世纪20年代学术界的说法是“五大古都”,它们是: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上世纪30年代经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提议,将杭州加入,于是有了“六大古都”的说法;到了上世纪80年代经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提议,再将安阳加入,于是成为“七大古都”;2004年在“郑州商都3600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上,与会的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论证,一致同意将郑州加入,于是“八大古都”的说法尘埃落定。由中国古都学会《中国八大古都》丛书编纂工作也同时启动。

在中国古都城的迁移路线图上,“水”曾经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夏、商时期的国都就依黄河支流而转移。秦在咸阳建都100多年间,依赖渭河、黄河航运,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并进而统一了全国。秦朝以后各朝代的首都选择,日益显示出政治和经济双重考量的因素。中唐以后由于气候的变迁,黄河、渭河泥沙大增,渭河及黄河三门峡一带漕运十分困难,致使天子也常常不得不“逐粮而居”,建东都洛阳。西汉时期,朝廷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匈奴,定都长安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到了东汉,匈奴的政治威胁降低,而广阔的中原地区具有更大的经济潜力,于是,东汉的首都定在了洛阳。唐朝一统天下,唯一的威胁就是北方突厥,因此,首都又选择长安就顺理成章。赵匡胤建立北宋,之所以定都开封是为了显示自己是合理取得天下,而不是政变。面对金国咄咄逼人的进犯,南宋不得不选择相对安全一些的杭州。朱元璋定都南京是出于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考虑。而元朝和清朝相继定都北京几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中国历朝历代政权,如果不是北方民族建立的,大多都受到北方民族的巨大威胁,所以他们选择了兼顾南北的北京作为首都。

从一个个建都的历史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但那只是故事的开始,故事的开始各有理由,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大都逃不出“悲剧”二字。

这是因为都城太过重要。都城,承载着王气,承载着风水,承载着文明嬗变的脉络,也承载着王朝兴衰的密码。都城对于每个朝代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都城一旦改变则意味着改变了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毫无疑问会对一个王朝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对都城自身而言,它的辉煌与宿命总是与一个个王朝的辉煌与宿命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中国是个首都型的国家,首都的历史长度往往就是朝代或国家的历史长度,改朝换代不仅影响了朝代的命运,还影响了都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