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自我发现的奇幻之旅
我们被动出生在某一类原生家庭中,无法主动选择自己的成长方式。不同家庭的互动方式各不相同,而我们的家庭中的基本价值观可能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相符或不符。我们将在第 9 章中深入讨论价值观的话题,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性格的早期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参加学校或团体活动,这些活动教会我们如何社交。我们也会发展兴趣爱好。在成长到某个节点,我们开始形成了一种对与错的直觉。最终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我们开始学会照顾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我们当中很多人离开校园后似乎都不再继续学习,只是满足于我们已经获得的知识。我相信,很多人之所以不再渴求新知识,是因为我们发现那些硬灌输给我们的知识对我们往后的人生毫无用处,因此对教育和学习的认知发生了转变。
我们从子宫开始建立第一段人际关系,也就是我们和母亲的关系。后来,我们逐渐长大,与直系亲属建立了关系。接着,青春期开始了,伴随着激素引起的一系列令人困惑的情绪,我们很多人都初建了恋爱关系。到了准备自立谋生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如何承担财务责任。我们可能会从事不那么符合人生目标的工作,但这些工作是一种扎实的锻炼,我们由此过渡到成年。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形成信仰。然后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决定,是选择继续践行信仰,还是在该信仰范围内做出转变,或者选择另一条道路。
以上概括比较宽泛,是从幼年到成年最常见的成长路径全景图。但是我想问问你,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什么时候能学会与最佳自我连接?
学校不会教我们这个技能,我们的父母也很可能不会教,因为他们可能也没有和最佳自我连接,即使他们有连接,这种连接也并不一定不持久。我们的朋友当然也没有这种技能。所以后来我们很多人都会对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感到不舒服,但也无法完全说清楚原因,只是知道有些事情不太对劲。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成为真实自我。
发生了很多事情后,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我们相信自己是谁。有些事件会帮助我们巩固真实自我,有些事件会让我们更加远离真实自我。例如,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某个领域有从事志愿服务的热情。本质上这是一种回报外界的活动,它有助于巩固最佳自我的品质,慷慨和利他主义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受到某种虐待或忽视,就很可能会对自己形成负面信念,甚至错误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于是更加远离最佳自我。
我们的大脑就像照相机,观察着我们成长中的每一瞬间,拍下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在这些时刻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并与记忆联系在一起,并且有些重要的想法和感受会非常突出。同时,我们希望有些想法和感受从未发生,尽管它们往往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浮现于脑海。
当你踏上自我发现的奇幻之旅时,我希望你记住,在生活中无论你想实现什么,都可以借助这本书提供的工具。尽管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旅程和目标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相信会有一些通用的工具和概念可以帮助到我们。尤其是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喜欢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穿什么到吃什么,从信仰什么到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甚至我们应该从生活中渴望什么。太不合理了!你应该以与真实自我产生共鸣为依据,自己做出决定。
社会的很多“规则”对我们个人来说根本不适用,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遵循社会的要求去做事、说话和表现,那么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我们本可以把这些时间用于发现最佳自我和连接最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