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的父母 肯听的孩子:亲子关系的非暴力沟通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沟通促进联系: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与孩子沟通,应以尊重和技巧为基础。这就要求:①传达的信息应维护孩子和父母的自尊;②理解先于建议或教导。

9岁的埃里克满腔怒火地回到家。他的班级原定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他的父亲决定采用一种新方法来回应他。父亲避免了过去那种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的陈词滥调:“因为坏天气哭泣是没用的。还会有其他日子可以去玩。要知道不是我让天下雨的,那你为什么要生我的气?”

相反,埃里克的父亲自言自语道:“我儿子对错过这次野餐耿耿于怀。他很失望。他正通过向我展示他的愤怒来与我分享他的失望。他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对他最好的帮助就是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

他对埃里克说:“你好像很失望。”

埃里克:对。

父亲:你很想去野餐。

埃里克:当然想。

父亲:你什么都准备好了,却下起了该死的大雨。埃里克:没错。

沉默了一会儿,埃里克说:“好吧,以后还有机会的。”他的怒气似乎已经消失了,整个下午他都很听话。通常埃里克怒气冲冲地回家时,全家人都会跟着心烦意乱。他迟早会激怒家里的每一个人。直到深夜,他终于睡着了,家里才恢复平静。父亲这种新方法特别在哪儿?它有哪些可取之处?

孩子们处于强烈的情绪之中时,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能接受建议、安慰或建设性的批评。他们想让我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此时的感受。此外,他们希望不必一五一十地把事情说清楚,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这是一场游戏,他们只透露了一点点自己的感受。剩下的要靠我们自己猜。

孩子告诉我们“老师凶我”,不必问他更多细节,也不需要说:“你做了什么,值得老师凶你?如果老师凶你,一定是你干了什么事。你干什么了?”我们甚至不必说:“哦,我很抱歉。”我们需要向她表明,我们理解她的痛苦、尴尬和愤怒。

一天,8岁的安妮塔回家吃午饭时,怒气冲冲地说:“我不去上学了。”

母亲:你看起来很不高兴。你愿意告诉我为什么吗?

安妮塔:老师把我的论文撕了。我花了那么多心血,她只是看了看,然后就撕了。

母亲:没有经过你的允许?难怪你这么生气!

安妮塔的母亲没有发表任何其他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她知道,如果想帮助女儿减轻愤怒,需要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与她交谈。

另一个例子是:9岁的杰弗里放学回到家,看起来很不开心。他抱怨道:“老师让我们这一整天都很糟糕。”

母亲:你看起来累坏了。

杰弗里:两个孩子在图书馆里吵闹,她不知道是谁。所以她惩罚我们所有人,让我们一整天都待在大厅里。

母亲:全班学生一整天光是静静地站在大厅里,也不学习!难怪你看起来很累。

杰弗里:但我跟她说了。我说:“琼斯女士,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出是谁制造的噪声,那样你就不用惩罚我们所有人了。”

母亲:我的天,一个9岁的小男孩帮助他的老师认识到因为几个人的不良行为而惩罚全班同学是不公平的!

杰弗里:一点儿用都没有。但至少这是她今天第一次笑出来。

母亲:嗯,你没有改变她的想法,但你肯定改变了她的心情。

通过倾听、尊重儿子的感受,认可他的看法,并以赞赏的态度回应他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杰弗里的母亲帮助他改变了情绪,减少了愤怒。

如何知道孩子的感受?看着他们,倾听他们,也可以借鉴自己的情感经历。当我们弄清了孩子在同龄人面前被当众羞辱时的感受以后,我们要斟酌措辞,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以下任何一种说法都是可取的:

“那一定非常尴尬。”

“这一定让你气坏了。”

“那一刻你一定很恨老师。”

“这一定深深地伤害了你的感情。”“今天对你来说很糟糕。”

不幸的是,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父母没有意识到,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绪往往会助长这种行为。改善行为之前,必须先处理好情绪。

正如12岁的本的母亲所说:“我昨天下班回家,还没来得及脱外套,本就从卧室里冲了出来,开始抱怨他的老师:‘她布置的作业太多了,一年都写不完。我怎么可能在明天早上之前写完这首诗呢?我还欠着上周的一个小故事呢。今天她对我大吼大叫。她一定很讨厌我!’”

“我没沉住气,冲他大吼:‘我的老板跟你的老师一样刻薄,但你听我抱怨过一句吗?!难怪老师会对你大吼大叫。你的作业从来都写不完。你就是太懒了。别抱怨了,写作业去,不然你又要写不完了。’”

“你表达了愤怒之后发生了什么?”我问道。

“我儿子气呼呼地回到房间,锁上门,不下来吃晚饭。”

“那你感觉如何?”我问道。

“很糟糕。整个晚上都被搞砸了。每个人都不高兴,心情压抑。我很内疚,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认为你儿子的感受如何?”

“他肯定是生我的气了,还害怕他的老师,沮丧、绝望、心烦意乱,无法集中注意力。我承认我的做法没帮到他。但是一见他怨天尤人,不想承担责任,我就受不了。”

如果本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抱怨,整个事件就可以避免了。如果他能说:“妈妈,我害怕明天去上学,我要写一首诗和一个小故事,我太难过了,无法集中注意力。”他的母亲就能够同情儿子,认可他的困境。她可以善解人意地这样解释:“哦,你是担心明天早上之前不能写完一首诗和一个小故事。难怪你会不知所措。”

遗憾的是,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孩子,都没有被教过分享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感受。

通常,当孩子发现难以应对时,会生气,并将自己的困境归咎于他人。这往往会激怒父母,然后父母会责怪孩子,并说一些会令自己后悔的话,但没有解决问题。

孩子们难以说出自己的感受,可如果父母能够学会倾听愤怒背后所隐藏的恐惧、绝望和无助的情绪,那将会很有帮助。父母需要的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而是对孩子的不安情绪做出反应,并帮助他们应对。只有当孩子们的情绪恢复正常,他们才能清晰地思考,并做出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指集中注意力,并能够倾听。

当孩子们听到“那样的情绪不好”,或者父母试图说服他们“你不该这么觉得”时,他们强烈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强烈的情绪不会因为被驱赶而消失;但当听者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接受它们时,它们的强度确实会减弱,并褪去锋芒。这一说法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年人,以下摘自家长研讨小组的讨论可以说明这一点。

组长:假如这是一个似乎事事都出错的早晨。电话铃响了,婴儿哭了,你还没反应过来,面包就被烤焦了。你的配偶看着烤面包机说:“我的天哪!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烤面包啊!”你对此有何反应?

A:我会把烤面包扔到他的脸上!

B:我会说:“自己烤你那该死的面包去吧!”

C:我会很受伤,只能哭。

组长:配偶的话会让你对他(她)有什么感觉?

组员们:愤怒,憎恨,怨恨。

组长:你能再烤点儿面包吗?

A:只要我能在里面放点儿毒药!

组长:你觉得今天过得怎么样?

A:一整天都被毁了!

组长:假设情况是一样的:面包被烤焦了。但你的配偶看了看,说:“天哪,亲爱的,这对你来说是个艰难的早晨——孩子哭,电话响,面包又烤焦了。”

B:我会感觉好多了!

C:我会感觉很好,我会拥抱他,亲吻他。

组长:为什么?婴儿还是在哭,面包还是焦了呀?

组员们:那不要紧。

组长:有什么不同?

A:你会感到庆幸,你没有受到批评。

组长:这一天会怎么样?

C:非常愉快。

组长:现在我们假设第三个情景。你的配偶看了看烤焦的面包,平静地对你说:“亲爱的,我来教你怎么烤面包。”

B:哦,不,这比第一个情景更糟糕。我会觉得自己很愚蠢。

组长:让我们来看看面包事件这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是如何应用在对待孩子上的。

A: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我总是对我的孩子说:“你已经足够大了,应该知道这了;你已经足够大了,应该知道那了。”这一定让孩子很生气。往往的确如此。

B:我总是对女儿说:“让我教你怎么做这、怎么做那。”

C:我已经习惯了被批评,这对我来说很自然。我现在说的话,跟我小时候我妈骂我的话一模一样。为此我恨她。我从没做对过一件事,她总是让我重做。

组长:你发现你现在对你女儿说的话一样?

C:对。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这样做。这样做的时候我讨厌自己。

组长:让我们看看我们能从烤面包的故事中学到什么。是什么帮助我们把刻薄变成了爱?

B:有人理解你。

C:没有责备你。

A:不告诉你如何改进。

这个片段[改编自吉诺特的《儿童群体心理治疗》(麦格劳—希尔公司[1],1961年版)]说明了言语的力量能够产生敌意或快乐。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我们的反应(言语和感觉)可以对家庭气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注释

[1]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简称MHP,是一家全球性的信息服务公司,是美国著名的常春藤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以教育、金融、商业领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见长。——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