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鼓励男孩的高手
我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有一次,她接诊了一个5岁小男孩。男孩父母说,男孩总是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每天躲在房间里对着玩具奥特曼自言自语。他们以为儿子有什么问题,焦虑万分,赶忙带着他四处求医。几次心理治疗后,小男孩终于说出了实情:“因为玩具不会开口骂我……”原来,男孩的妈妈经常有意无意地指责孩子:“你能不能别添乱了?”“你哭什么哭!”“你怎么这么笨?!”
有人说,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风水。说错了,孩子自卑怯懦,备受煎熬;说对了,孩子自信独立,内心富足。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男孩变得更好,不妨常把这9句话挂在嘴边。
01
第一句:“没关系。”
当男孩犯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说他不懂事、惹麻烦,骂他屡教不改?然而,当你劈头盖脸就对男孩一顿责骂时,男孩不仅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会在以后犯错时,因为害怕而选择撒谎、找借口来逃避责任。
记得《原生家庭》中有一句话:“孩子应该拥有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犯个错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这是他们尝试新事物并建立自信心的途径。”
一个男孩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然后完善自己的过程。如果只是被斥责,却没有受教,男孩就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该如何改正,所以,与其吼他、骂他,不如蹲下身抱抱他,对他说:“没关系,妈妈能理解你。”再耐心听听男孩的解释,了解他的困境,一步步引导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知道,父母的理解与关怀,才是男孩拥有价值感和自信心的关键。
02
第二句:“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了。”
我曾看过一则新闻。浙江一个11岁的男孩,因为玩了半小时手机,被母亲大骂“不争气”,还被罚在院子里跪了2小时。结果,男孩留下一封信后,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了。
打击不是鞭策,挖苦不是激励,源源不断的否定,只会带给男孩匮乏感和挫败感,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欣赏的。就像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样,一群资质普通的学生,因为得到肯定和欣赏,在正向的暗示中真的成为了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父母要看到男孩的付出,肯定他的努力,多对他说“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你又进步了”,男孩才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自信,日渐优秀。
03
第三句:“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父母最错误的沟通方式之一,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当男孩闹脾气、有情绪时,父母是理解疏导,还是暴力压制,会对男孩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决定着他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态度。
就像《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说的那样:“孩子的情绪就像是流动的水,源头就是他的内心。如果在水前设置了障碍,水要么绕过障碍,改变流动方向,要么只好回流到源头,这也意味着孩子将情绪加诸自身,伤害自己。”所以,当男孩难过、伤心、感觉挫败时,不要说:“不许哭,有什么好哭的!”“你发什么脾气!”而要说:“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我理解你的感受。”
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才能真正推动男孩做出改变。
04
第四句:“我相信你。”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个3岁的小男孩练习跳远,但跳了几次都跳不过去,后来他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再往前跳。这时候,在一旁的爸爸伸出手,不停地告诉孩子:“不怕,往前跳吧,爸爸相信你,爸爸会保护你的。”小男孩听着爸爸的话,犹豫再三,最后鼓足勇气继续挑战,终于跳了过去。这就是父母的信任和保护所带来的力量。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会让男孩产生“我能行”的感觉,会让他做什么事都有信心、有动力,从而充分发挥潜能。
所以当男孩想要学习新技能时,不要嫌他笨手笨脚做不好,而要告诉他:“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当男孩尝试做一件事情却屡屡失败时,不要批评他,而要告诉他:“你能行的,我相信下次你会做得更好。”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父母给予男孩信任,他就能重新振作,重拾自信。
05
第五句:“宝贝,对不起。”
曾有人在微博发起过投票:“你的父母会和你道歉吗?”当时有约4.5万人参与,结果显示,会道歉的父母寥寥无几。许多孩子在评论区哭诉:“我爸妈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我妈道歉就是喊我吃饭,我爸道歉就是给我打钱。”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道歉方式正确,会带来诸多好处:增强孩子的自我反省、承担责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减少孩子的偏执、受害者立场和责备倾向,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冲突处理方式。
好父母,不怕向男孩认错。当我们没忍住吼了儿子、冤枉了他或是答应他的没做到时,主动承认、及时道歉就好,父母要身体力行地教会男孩如何做一个自信、正直、有担当的人。
06
第六句:“你可以自己决定。”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组实验,结果发现:从1岁开始拥有自我选择权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只听从父母命令行动的孩子,自控力更强,独立性更高。这意味着,让男孩多做选择,可以让他变得自信和独立。
可很多父母恰恰做反了:小到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全替男孩包办了;大到上什么兴趣班、选择什么专业,事事替男孩做主。父母因为怕男孩走弯路、受伤害,所以不给他做决定的机会,一次次剥夺他承担和负责的机会,最后,男孩只会变得依赖父母、不懂思考、毫无主见。“你可以自己决定。”这句看似很随意的话,却能让男孩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自主感和掌控感。
那种“自己说了算”的感受,才是男孩主动进步的源泉,也是他跌倒了还能爬起的动力。
07
第七句:“你感觉怎么样?”
为什么那个叽叽喳喳、废话不停的小男孩,不知道从哪天起就变得沉默寡言,与父母无话可说了?其实,男孩分享欲的消失正是由于父母错误的沟通方式,比如,开口就是指责,总是爱说大道理,每天不停地唠叨,任何话题到最后都变成学习……
这会让男孩认为,自己是不被尊重、不被重视的,没有人在乎他的情绪,没有人理解他的感受。久而久之,他有事就会瞒着你,也不敢对你说真话,亲子间便竖起了高墙。
作家周国平曾说,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才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所以,平日里多问问男孩“你觉得呢”“你感觉怎么样”,这样便能够保护他的分享欲,帮助他建立自尊和自信。要知道,父母的理解和在意,胜过一切道理和教化。
08
第八句:“你自己也可以做到。”
在自然界有一条法则:小狐狸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被父母赶出去独自谋生,它们必须独立养活自己。这个看似残忍的举动,恰恰能让小狐狸成为一个正常独立的个体。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因为过度担心,而给男孩过多的关注和帮助。儿子想要帮忙收拾碗筷,父母就急急忙忙地说:“放下来,妈妈收拾就好。”儿子想要自己坐公交车上学,父母又不放心:“太危险了,妈妈送你去。”
然而,心理学家朱迪思·洛克博士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父母越来越多地参与孩子的生活,会导致孩子没机会学习怎么做一个成年人。如果父母只注重保护男孩,而不给男孩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他就永远都只能依附在父母身上。父母若希望男孩能够独立,不妨学学“狠心”的老狐狸:大胆放手,让男孩去独立完成一些事。
09
第九句:“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绘本《大卫不可以》里,大卫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总是在家爬高爬低,把自己弄得满身是泥,把浴缸弄得一团糟……所以妈妈总是把“不可以”挂在嘴边。后来,他又打碎了妈妈的花瓶,妈妈生气地让他面壁思过,大卫哭得很伤心、很绝望,妈妈立马将他抱在了怀里,对他说了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那一刻,大卫所有的无助、惶恐全消失了。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我发现,那些认为自己被母亲喜欢或偏爱的人,在生活中会展示对自己的信心、无法撼动的乐观,常常显得英勇,而且总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家长不要把对男孩的爱藏在内心深处。不管是男孩闯祸了,遇到困难了,还是被人欺负了,都要直白又真挚地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你坚实的后盾。”这一句句充满爱意的告白,是我们给男孩一生最美好的礼物。
10
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男孩是进步还是堕落,是自信还是自卑,全在父母日常的言行里。男孩99%的优秀,来自父母1%的改变。
父母说的每一句话都有魔力,越是对亲近的人,越应该注意语言的分寸。想培养内心强大的男孩,妈妈需要平时少说这3类话。
● 否定的话。男孩在妈妈否定性的语言中并不会得到激励,只会感受到埋怨和嘲讽。
● 指责的话。活在妈妈的指责下,男孩会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陷入无助,变得没有安全感。
● 负能量的话。对于一个听多了负面话语的男孩,眼中的世界一定是灰蒙蒙的。久而久之,他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小心翼翼,不敢让自己成为焦点,更不敢为自己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