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陕北知青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伤离别

六天前寄出来的。

“没有想到七十年代华清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子”代志平看着手里的录取通知书,感叹着说道,心里有些小小的得意。

算是了却了一个愿望吧。

里面写着一些到学校后的报到流程,还有一个是学生要从家里准备的,那就是户口、油粮关系证明信。

也就是要把户口转移到学校,油粮关系也一起转移,开证明,到时候要凭油粮证发粮食跟油。

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要票,没有油粮关系,就发放不了粮食跟油,这个非常重要。

大家看到帮主的华清通知书,羡慕得不行。

“帮主当初要是报燕大,肯定能上。”纪晓雯说道。

“那是,帮主这么厉害,也就是今天高考不公布分数,不然,帮主肯定拿390分以上。”谢茂带说道。

5个人,4个都收到了通知书,大家非常高兴,说话语气也很高兴。

又过了几天。

知青点剩下秦芳一个人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秦芳越来越紧张,正真的度日如年。

代志平看到秦芳一个人坐在那里,低着头,红着眼眶。

5个人,只有她没有收到通知书,今天已经29号了,初选都过去快一个月了,要是没问题早就收到了。

现在还没收到,那肯定是落榜了。

肯定是体检的时候身体出了问题,被刷下来了。

秦芳越想,心里越难受。

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与孤独紧紧地包裹着自己。

一想到大家都回城,剩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里,秦芳越想越害怕。

突然,一只大手轻轻地落下自己的脑袋上。

一抬头发现是帮主正微笑着露出他那亲切的笑容,说道:“傻丫头,相信你自己,肯定能过,我们一定能一起上大学一起回去,现在冬天,道路不好走,慢一点。”

“帮主,你不用安慰我,我……”

“秦芳,秦芳,你的电报。”秦芳正话还没说完,听到邮递员大叔声音。

秦芳一听,冲了出去。

邮递员大叔一连送了5封录取通知书,对几个人的情况已经熟悉。

每次过来都被几个人吃东西才走,邮递员不肯,大家就说沾沾喜气,邮递员一听想到家里那个读高一的孩子,也留了下来。

几趟下来已经跟大家熟悉了。

他已经打听清楚了,剩下秦芳的还没有收到。

今天一看是秦芳的电报,估计是秦芳的录取通知书,这才赶紧送来。

“秦芳,你的通知书到了。”邮递员站在那位笑着说道。

“谢谢大叔,天冷,进屋吃点东西暖暖身子再走。”代志平几个人开心地走了出来说道。

最后一个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这下齐活了。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秦芳被燕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录取了。

真是走了狗屎运。

当时她只是出于对帮主信任报了第一个志愿试试看的态度,没有想到还真考上了。

大家为秦芳感到高兴。

知青点顿时炸开了锅。

一个是燕大,一个华清,两个协和医科大,一个是师大。

都是名校。

以前是还有秦芳一个没有收到,大家没有表现得太过高兴,现在不一样了,彻底放开了。

许如彪跟谢茂带几个帮着把自行车推到窑洞里面。

最后一个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村里顿时炸开了锅。

前几天村支书看见还有秦芳没有收到,下令村里人不准到知青点祝贺,怕引起秦芳伤心。

现在好了,最后一个收到了,生产队5个知青,全部上大学。

也是公社里唯一5个大学生,全部是黄土村生产队。

现在黄土村生产队不仅是公社,全县出名了。

整个县也只有6个大学生而已,其中5个就出在黄土村生产队。

“秦芳这下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吧?”代志平看着秦芳说道。

“嗯,帮主,谢谢你,没有你提前帮我们复习,我们不会考上大学。”秦芳说道。

“秦芳说得对,我们能考上,一是帮主提前布置,还带全套资料回来提前5个月给我们复习,用秦芳的话说,我们今生最幸运的事,是能够跟帮主你在一起。”纪晓雯说道。

“用老茂的话说,是帮主抬着我们进的大学。”许如彪说道。

秦芳一听,红着脸,没有说什么,心里默默地感激帮主。

“纪晓雯说得没错,不然等到10月通知12月考试,短短两个月时间复习,我们肯定考不上,有全部资料也不行。”谢茂带说道。

当天下午,许如彪就用他那大嗓门把好消息告诉了对面的吴老二。

大家破一次例,煮了代志平最爱吃的米饭,刚好装到两只鼢鼠,用油炒熟,请村长跟张强队长过来,大家美美地吃一顿好的。

第二天,由村支书带队,拿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到县里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办理了户口、油粮转移手续。

由于报到时间是3月3号到5号,还有一个月时间,又临近春节,大家办理好手续,2月1号,告别了乡亲们,告别了生活几年的生产队。

两年间,大家从一名学生到这里插队,从学生到农民,改变的不仅是身份,还有思想。

作为在皇墙根下长大的顽主,大家哪里在村里待过,更别说是劳动了。

刚刚到来的那一天,村里用十个鸡蛋跟白面馍馍招待大家,大家也走了一路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一看到鸡蛋,拿起来就吃。

后来才知道,为了招待大家,村支书把村里所有的鸡蛋收了过来招待大家。

接下来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刚来的时候,大家不适应乡下沉重的体力劳动,大家的手上肩膀上都磨破了血,跟不上社员们的节奏,大家非常理解,工分也没有减,男孩还是拿10公分,女孩拿8公分。

乡亲们知青几个燕京娃娃开始不适应乡下的生活,有些好吃的东西都拿到知青点送给大家。

后来在乡亲的体贴入微的照顾下,大家慢慢开始适应了这里的劳动。

体力劳动还好,可是思想上的一时无法接受这才是最难熬的。

特别是夜晚,回到知青点,想着将来的生活,看不到的希望,就伤心得泪流满面。

“村支书,大家都回去吧。”许如彪向身后招手喊道。

“以后有空就回来看看,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村支书扒拉扒拉地抽着旱烟向大家招手说道。

“会的,村支书,你少抽点烟,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们有空再回来看您。”秦芳说道,已经哭成了泪人。

乡亲们送了又送。

代志平也深受感动。

平时想着回城,当真正到来的时候,心里又有些不舍。

或者更多的是怀念,对这里的人,对这里的事的怀念。

这里虽然贫困,没有现代农村那么好,可是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让代志平感动。

这种气氛,直到上了火车,才好。

5个人,买的是附近的座位,吴老二是在隔壁的车厢,也跟别人换了过来跟大家坐一起。

“吴老二,这下你成了光荣的石油工人了。”许如彪微笑着说道。

“那是。”吴老二高兴地说道,看向代志平,知道代志平是华清汽车工程专业,于是说道,“帮主,以后你们汽车没油了,就找我。”

“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别说我拉你下水。”代志平笑着说道。

大家都非常高兴,终于回城了,而且是大学生。

秦芳是燕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纪晓雯跟许如彪是协和医科大学。

两个医生,这下以后去医院不用排队了吧。

老茂也不错,是老师,教育系统。

将来小孩上学,就找他挑一个好的学校。

代志平看着大家心里想着。

从村里到铜川,到从铜川坐火车到四九城,总共6天的时间,终于在1978年2月6号,除夕中午,回到了四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