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上
蒋主任,我想选择保守治疗。
在沉默了约莫有半分钟后,舒澜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看着蒋君说道。
听闻这句话,蒋君愣住了。而舒澜却感到心中一轻。
人生的转折起落,往往就在瞬息之间。
十分钟前,她还在担心新药的副作用。上次打了一针就倒下了,要是这次的反应更严重,就得让徐微微这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笨蛋来照顾自己了。
可等她从机器上扫码拿到自己的检查报告,才意识到自己想多了。
新药没有效果。
这款号称覆辙率广,效果显著的新药,在她身上失灵了。三周过去,她的肿瘤又进展了。而且转移的地方也变得更明显。
她感到一阵眩晕,赶紧靠着墙,缓了片刻。这才开始往门诊去。这时她注意到自己拿着报告的手,又开始发抖。
明明之前已经很久不抖了。
从检测大厅到门诊,只有一百米,她走了约莫有五分钟。
她感觉整个人处在一种飘忽的,不真实的感官世界中。周围的一切人声,影像,都显得十分虚幻,像是隔了一层透明的墙壁。
唯一清晰的,只有脑中不断涌入的那些念头。
直到进入诊室,看见了等在那里的蒋主任,她才仿佛又被拉回到了现实。
这次,蒋君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只是简略地把报告给她解读了一遍。其实,生病这两年,舒澜早就学会看懂这些术语了,并不需要解读。
蒋君也明白,只是简略说了一下,说完后顿了顿,又说那就准备手术吧,然后把大概的手术方案讲了一遍。
舒澜听完,沉默片刻后,拒绝了手术方案,并且说出了上述的话。
一个月前,她还跟“程文森”说,自己不怕复发,大不了把之前遭过的罪再来一遍。但其实那都是大话。
她并不想重来一次。
不是因为她怕疼,也不是受不了放化疗的那些苦。如果能够一次性根治,别说是手术了,哪怕要她“刮骨疗毒”,她也不会含糊。
她害怕的,是没有尊严的活着。
她曾经是个演员,她的人生曾经也耀眼过,被许多人爱过,羡慕过。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后半生,活在一种没有质量,毫无尊严,甚至失去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境地中。
她知道,哪怕是再次手术,再一次把所有流程都“走一遍”,依然不能保证什么。她的这个病,本就是容易复发的类型。
她不想自己让像个“烂苹果”似的,被一勺一勺剜去“坏掉”的部分,直至最后,甚至不能维持一个“苹果”的外形。
她不要这样活。
哪怕死,她也要死的像一个人。
蒋君先是愣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舒澜的病,哪有什么保守治疗?吃药针灸拔火罐么?!不就等于慢性“等死”吗?
然而下一刻他就明白了。
她要放弃!
蒋君的心被重重地揪了一下子,他脱口而出这怎么行,你还这么年轻,怎么能这样没有信心?!
其实,他已经猜到了舒澜的心思。那些也正是他一直以来担忧的。可是毕竟舒澜还年轻,身体底子好。就算是熬,她也能多熬一阵。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生存时间是关键。
因为医学在不断进步,每一天都有无数新药正在试验,临床,诞生。只要她能撑住,未来就还有无数可能。
怎么能就这么轻言放弃呢?!
一瞬间,他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劝阻的话。他甚至想说只要她不放弃,不手术也行,他再想办法。
他有同学在药企供职,他可以打听一下近期有什么到临床阶段的新药。实在不行,他还可以去找自己的导师……
然而,这些话一句也没能说出口。
因为舒澜已经站起身来。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疲惫,说她还有其它事,今天就先到这儿吧,过几天再来。
接着,她向往常一样说着“谢谢蒋主任,给你添麻烦了”。然后,起身推门离开了。甚至蒋君在背后喊她,她也没有回头。
那一刻,蒋君忽然有种感觉——她不会再回来了。
不行!
他站起来想冲出去拦住她。可是后面的患者已经进来了,拿着报告喊着蒋主任。
那也是一张被病痛折磨得消瘦愁苦的脸。
他只得又回到了座位上。
车子开出医院的停车场,舒澜摇下车窗,轻轻地呼出一口气。
她忽然很想去海边。
医大附院其实离海不远,车子开不到十分钟,就能看到前方一大片平摊开的蓝色。
车子沿着长长的海岸线一直开,路过一片又一片海滩,这些都是她之前和“某人”常去的。舒澜都没有停。最后,在东边的帆船码头停了下来。
她走进码头旁一间24小时便利店,在自动咖啡机上打了一杯拿铁,坐到了店门口的长椅上。
昨天的大风,刮走了云层,今天是个好天。
天空是那种纯净的碧蓝色,阳光炽热,海平面像一整块巨大的蓝宝石。阳光撒在上面,像跳动的细碎的金子。
是个出海的好日子。
堤坝外,海面上遍布着点点白帆。
站在岸边似乎感觉风不大,但海面上仔细看去,都是翻滚的暗涌,一艘艘帆船在暗涌中颠簸起伏,水手们都在拼命地拉扯着缆绳。
舒澜注意到,靠近堤坝的地方,有个帆板玩家似乎是新手,总是不断地“翻车”,哦不,是翻船。
其实帆船还好一些,帆板因为只有一块板子和一片像是蝴蝶翅膀一样单薄的帆叶组成,面积更小。在那些起伏的暗涌面前,便显得十分脆弱了,极容易在颠簸中翻倒。一旦倒下,帆叶会在海水的张力作用下被“黏住”,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重新拉起。
别人都在“乘风破浪”。那个“新手”却一次又一次狼狈地从水里爬上板子,撅着屁股,拼命地拉帆。
舒澜看了一会儿,不禁叹了口气。
最近几天里,她的人生就好像这只小帆板,总在不停地接受命运的一个又一个暴击。尽管她用尽全力,却还是会在下一秒再次倾覆。
不,也不只是最近。
其实一直以来,她的人生都像是在打一场“逆风局”。
当年,她以文化和艺考的双高分,考入了传媒学院。大一就有来学校选角的剧组挑中了她,虽然只是出演一个小女配。可她还是用上了百分百的努力。
她的表演得到了肯定,导演夸她有灵气,将来大有可为。那时她对自己充满信心,觉得以后自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片约,事业会一帆风顺,可能还会走红毯,拿大奖……
而事实证明,她太天真了。
片子上映后效果的确不错,观众反应也很好。但火的只有男女主,连男二女二都很快就被人遗忘了。更别说一个小女配,根本没有人知道她是谁。
大学四年,她陆陆续续演过几个这样的小配角。同样的拼尽全力,同样获得了表扬和肯定。最后也都同样的毫无水花。
毕业之后,同学们的去向分了三六九等。
最拔尖的那几位已经开始在演艺圈崭露头角,有了自己的资源。
其次的,有的人瞄准了有编制的一些艺术团体,成绩过硬的同学选择直接去应聘,成绩一般的,想办法托人找门路,还有豁出脸皮硬是“创造条件”往里挤的。
也有些人间清醒的同学,早早认清了演艺这条路不好走。应聘到一些培训机构当老师,凭借着科班出身的招牌,上课带学生,照样混得风生水起,钱不少赚。
最后一类,就是跟她一样,怀揣着演员梦,又毫无人脉资源的“傻孩子”。
毕业前半年的时候,她为了排毕业大戏,接连推了两三个找到她的角色。结果,就没有然后了。
毕业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她好像被人遗忘了。没有单位接收,没有邀约,没有收入。她急了。开始给之前合作过的导演发信息,结果“石沉大海”。人家导演那么忙,接触的演员那么多,半年没联络,就不记得她这号人了。
而且十几年前那会,也还没有如今这样成系统的经纪公司模式。那些头部大公司不会签她,小公司签了也没用。
于是她只能和新人一样四处投照片,面试,跑组。
期间为了谋生,也为了磨炼演技,她还签约过一个先锋小剧场,演了一年多的话剧。
京城文化氛围浓,这种小剧场多如牛毛。同样竞争激烈。
而且,她的个头不算高,长相也不是那种浓颜系的大美女,在话剧舞台上有些吃亏。所以尽管跟别人一样努力,可轮到她的时候,总是B角,总是替补。一部剧排练几个月,轮到她演出,一个月才几场。赚的钱付了房租就不够吃饭的。那时候,基本都是靠徐微微养着她。
倒是也有“好处”,至少她跟所谓“潜规则”几乎没什么边可沾。因为她能争取到的,都是那种台词都没有几句的边角。只比群演说起来好听一点。至于主要角色,她连面试都进不去。
就这么一面演着小剧场,一面演着路人甲,熬了两三年。她渐渐在圈子里混了脸熟。慢慢从小透明,过度到一些导演喜欢的“御用配角”。咖位也开始慢慢晋升,开始到女四,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