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人章 草书《出师颂》
章草出现于汉代,由隶书简化的写法发展而来。章草的特点是拙朴圆浑,横画和捺笔保留了隶书的波磔(zhé),字与字独立不相连,和今天常见的草书有很大不同。虽然章草流行的时间不长,但历代书法家创作不断,留下不少名迹,《出师颂》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件。
《出师颂》一文的作者是东汉史孝山,颂扬了大将军邓骘(zhì)出师平定羌人叛乱的功绩,曾收入《昭明文选》,广泛流传。此卷章草十四行,秃笔放书,流畅古雅,呈现于一张比较厚实的草纸上,存世一千多年而墨色如新,非常难得。本幅上印章累累,最早的有唐朝太平公主的梵文印“三藐毋驮”。这也说明了作品年代久远。南宋初年,鉴定家米友仁考定《出师颂》为隋人所书。经对比,《出师颂》与现存日本的隋代书法家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笔法比较相近。可见,米友仁的鉴定十分可信。迄今为止,章草书法以此为最早,其艺术价值具有唯一性。
《出师颂》原为清宫旧藏,民国时流落民间。2003年,故宫博物院斥资2200万元收购。从此,这件书法史上的赫赫巨迹才得以重回紫禁城。
笔法 毛笔有弹性,能写出粗细不一、力量不同的线条,此被称为笔法。
装裱:卷 材质:纸 尺寸:纵21.2厘米,横29.1厘米
释文 出师颂 史孝山
茫茫上天,降祚(zuò)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赞。五曜宵映,素灵夜叹。皇运未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西戎不顺,东夷构逆。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百揆,为世作楷。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máo)一挥,浑一区寓。苍生更始,移风变楚。薄伐猃狁(xiǎn yǔn),至于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况(我)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旌不暂褰(qiān)。泽沾遐荒,功铭鼎(hóng)。我出我师,于彼西疆。天子饯我,辂(lù)车乘黄。言念伯舅,恩深渭阳。介圭既削,裂壤酬勳(xūn)。今我将军,启土上郡。传子传孙,显显令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