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宫看文物2:书法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王珣 行书《伯远帖》

王珣(350—401),字元琳,东晋宰相王导之孙,“书圣”王羲之族侄。《伯远帖》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乾隆皇帝将之列为“三希”之一。

乾隆皇帝于紫禁城养心殿辟出一间暖室,名为“三希堂”,专门贮藏东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书法作品。

《伯远帖》在乾隆皇帝的排序中,位列“三希”之末。然而,它却是“三希”中唯一货真价实的晋人书法。《伯远帖》是王珣写给堂兄弟“伯远”的信。王珣在信中说自己志在山林,却不得已要出去为朝廷做事。《伯远帖》大概是王珣四十多岁时的手笔。《伯远帖》通篇行书五行,瘦劲古秀,转折之处流畅中见锋芒。王珣用笔结体很像王羲之,这说明东晋后期“二王”的新体书风已经大为流行。

过去有鉴藏家认为《伯远帖》是唐人勾摹本。众所周知,无论勾摹者技巧多高,总会留下滞涩和填墨的痕迹。而《伯远帖》用笔自然,牵丝带毫,真迹无疑。相较于后人临摹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更见珍贵。

结体 指字形结构。

勾摹 古代复制书法作品的主要方法。一般用薄纸蒙在原件之上,先用细笔勾勒出字体轮廓后再加以填墨。

装裱:卷 材质:纸 尺寸: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释文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