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由我来推荐太太的新书,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然而,这正是我多年来最熟练的“业务”,从最早的QQ空间、新浪博客、育儿期刊,一直到她几本著作的面世,我都是第一个阅读她的文字、推荐她的文章、查看她的点赞数,再美滋滋地欣赏她的成就的人。
我们的爱情,就源于欣赏。我俩算是青梅竹马,从小她就是我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好看,成绩好,擅长运动,人美、字美、文美。而我则相反,字写得一塌糊涂,作文超不过60分。父母的教诲没能让我上进,却培养了我的爱“美”之心,激励着我常去她家串门,既抄袭作文,又欣赏美女。
最终,凭借对理科的热爱与天赋,我才得以在学业上顺风顺水。2007年,我在瑞典读理论化学博士期间,向她求婚。当时的我一无所有,除了“天下第一”的盲目乐观:“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但将来我会努力得到很多。”
“可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缺啊!”
“你怎么这么相信我?”
“我旺夫!”
好吧,她才是“天下第一”的盲目乐观。
后来,在我们碰到生活的难题时,她常跟我说:“我们俩都这么聪明能干,一切会越来越好的。”她的这份淡定与信心,以及永远正面积极的心态,在艰难的日子里,让我一回到家总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让我变得无所顾忌,一往无前。
因为海外求学,我曾辗转几地,旅居瑞典、意大利、美国。尤其是在美国期间,我为了科研疯狂投入,太太在家里做全职妈妈。她说,既然天天“坐家”,就顺便当个“作家”吧。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很快,她的笔名“加州魔豆”成了新浪名博博主,首页“头条推荐”经常会有她的文字,其中一篇《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被网友做成多种版本的PPT和视频大量转发。
5年前,我们回国定居,我到大学当教授,她也开始了更为广阔的个人事业。5年来,她发表了大量的育儿文章,还写出一本育儿畅销书《规矩的背后是自由》。她的文章被刊登在很多知名报刊上,比如《环球时报》《青年文摘》,甚至还出现在初中语文练习册里。她成为亲子畅销书作家,而我也成为著名的“卢丹丹的先生”。在一个曾经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她从无到有,开办了100多期正面管教家长课堂。她的学员包括成名数十年的电台金牌主播,风生水起的精英培训师、咨询师,集美丽和智慧于一身的花旦主持人,气场强大的富豪老总,中小学的全国特级教师……每一位,都在她的课堂上收获满满。
有一次,太太举办正面管教学员年会,有人问她:“你到底有什么绝技,可以把两个孩子带好,把家庭经营好,还能有时间开设家长课堂,同时还那么高产量地写作?” 她的回答很简单:“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最重要的事,和重要的人在一起,不在不重要的人与事上消耗能量。”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但每一条都蕴含着生活的智慧。这几年,太太一直是这样践行的。有一年在美国,我忙着申请项目,几乎一个月没有在晚饭前回过家,她带着老大,怀着老二,自己还患上了感冒,在这种情况下,她硬是撑过了这一个月。我感谢她,她笑着说:“夫妻俩是患难与共的伴侣,一个人在前面闯时,需要另一个人在后面支撑。现阶段你最重要的是事业,而我最重要的是家庭。”所以,她做了4年的全职妈妈。
开始工作后,太太也一直把家庭和孩子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她的家长课堂有了一定的名气后,有企业想以参股的方式邀请她合作,还有团队愿意帮她运营,但是她都拒绝了。她说,我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做一个独立讲师,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从事正面管教的这些年,我看到太太一边学习、讲授、传播正面管教理念,一边在生活中不断践行,让生活受益于工作,也让工作受益于生活。
为了更好地养育孩子,也为了自己成长,她组织妈妈读书会和孩子读书会,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大家在极有质量的亲子阅读中收获动人的文字、有益的思想和投缘的朋友。
孩子迷上电子游戏,她带着孩子设计游戏场景。在家里,我和太太是僵尸,孩子是植物,我们用枕头和沙包开展植物大战僵尸;在公园,我们上演神庙大逃亡、天天酷跑、超级玛丽;在旅途中,我和太太做编剧,为孩子玩过的游戏、学过的成语、喜欢的电影编属于自己的故事……
太太擅长鼓励孩子,当孩子因为遭遇挫折而无理取闹时,她能够很快冷静下来,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所做出的努力。
太太也擅长鼓励我,在她的推动下,我担任了4年的少年班学院的班主任。在一开始,我对这项工作是拒绝的,是她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才让我有勇气接下这项挑战。她要求我每晚给孩子讲故事,以锻炼我的口才;让我到幼儿园给孩子上课,然后告诉我,连最难带的幼儿园小朋友都能搞定,带本科生一定没问题;我还常年“蹭”她的课,学习阿德勒个体心理学、鼓励咨询、正面管教,这些知识储备为我后来担任少年班班主任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
如今,我家老大豆豆已进入青春期,太太也适时探索青春期孩子的教养问题,她去心理研究所找导师,去拜访大孩子的家长,也去接触更多的青少年。感谢这4年少年班学院班主任的经历,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与太太一起切磋孩子的教养问题。
从这本书的诞生中,我看到了太太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她的第一个读者,我是幸运的。书中每一件事情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真实,每个事例都能让我想起我们因为孩子遇到挑战时的焦躁不安、寻求对策时的苦苦追寻以及最终的如释重负。
我想,这也正是本书想要传达的观念。在育儿路上,我们并非孤独前行,其实众多难题都似曾相识,让我们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和思考,收获更多的办法和工具,拥有温柔与坚定的内心,学会爱孩子,给予孩子更为广阔的天空。
江俊
中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科大少年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