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牙前的口腔问题
宝宝出牙前,需要进行口腔护理吗
答案是肯定的。口腔是食物、空气进出的门户,保证口腔的清洁,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并让宝宝感受到更美味的食物、更清爽的气息。正因为如此,即使宝宝还没有长牙,我们也应当每天给宝宝清洁口腔。
为什么没长牙的宝宝也要重视口腔的安全和卫生呢?这跟宝宝口腔的结构特点分不开。
我们一起先了解一下新生宝宝的口腔吧!
口腔的内壁——柔软娇嫩的口腔黏膜
宝宝的口腔内壁是柔软的黏膜组织,即使是上腭区域,也比成年人的黏膜更为娇嫩。由于口腔内存在大量的口水,口腔内壁的表面总是湿润、光滑的。
口腔的中间——柔软、表面有“绒毛”的小肉舌头
舌头是人类进食和说话的重要器官。舌头与上牙床、嘴唇形成封闭的通路,进行波浪形的运动,可以帮助宝宝吸吮乳汁,或顺利将食物送至喉咙。舌体的张弛还可以改变口腔中的压力,对口腔形态和语音发育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舌头还可以尝出各种味道,感知不同的温度。
空间调节器——鼓鼓的小腮帮里藏着的颊脂垫
在宝宝吮吸时,颊脂垫可以缩小口腔的空间,增加口腔内部的压力,帮助宝宝更轻松地吮吸乳汁。
小牙床——未来牙齿萌出的部位
刚出生的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只有小牙床。宝宝张开嘴时可以看到,牙床在舌头和嘴唇之间,呈圆弧条状隆起,上边一个,下边一个,这是未来牙齿萌出的部位。在小牙床的里面,藏着牙齿的“种子”——牙胚。贴近口腔的一排是乳牙的牙胚,乳牙牙胚的下方还有正在发育的恒牙的牙胚。
扁桃体——口腔的防卫区域
扁桃体位于口腔和咽部的交界处,是防范外界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口腔侵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扁桃体区域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可以应对从口腔入侵的细菌或病毒,保护宝宝的身体健康。
咽喉——食物与空气的通路
咽喉是口腔的重要关口,也是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出的门户。
咽鼓管的开口——口腔与中耳的通路
宝宝咽鼓管的开口比较低,再加上它此时的形态还比较平缓,导致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都可能通过咽鼓管在口腔的开口处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口水“工厂”——产生唾液的部位
宝宝的口水比较多,是因为吞咽能力还比较弱,口水经常会从小嘴巴里流出来。产生口水的地方叫唾液腺,分布在口腔的颊侧、口底以及部分黏膜的内侧。还有一对腮腺,位于耳前区域,分泌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口中,成为唾液的一部分。口水里有消化食物的消化酶,还有抵抗疾病的免疫因子。
小贴士 口腔和疾病很亲密
由于口腔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一个重要门户,因此细菌、病毒、真菌都可能通过口腔引发疾病,比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鹅口疮等。
当然,口腔中并不是没有细菌的空白环境,口腔中存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细菌微生物,它们大多数不会引起疾病。这些微生物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在,在口腔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微生态环境,维持口腔内的生态平衡。
但是,当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发生变化,或者入侵的病原体太多、太凶猛,就会引发疾病。化脓性扁桃体炎就是致病的细菌进攻过于猛烈,导致扁桃体“吃了败仗”,产生了炎症。
小嘴巴周围的肌肉——动力来源
小嘴巴的各种运动,是通过口腔周围的肌肉收缩或舒张来实现的。这些肌肉一般呈对称分布,运动起来也是相互协调制约,是嘴巴运动和行使功能的原动力。
马牙不是牙
乳牙未萌出的宝宝有时会长马牙,表现为牙床上露出白色的、比较硬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是牙齿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随着月龄的增长,如果这些小硬颗粒数量少,往往会自行脱落,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宝宝乳牙的萌出,可以不予理会;如果颗粒较多,影响进食,或者出现了相应炎症,建议带宝宝去看牙科医生。
诞生牙
有很少一部分宝宝,在出生时或者出生后不久,可以看到下牙床上有牙齿存在,我们称之为“诞生牙”。这种牙齿是提前萌出的乳牙,由于发育不好,常常比较松动,而且质地也软。如果诞生牙影响到宝宝吃奶,或者特别松动(有可能脱落到气管内引起窒息),应带宝宝去医院看口腔科医生。当然,如果这些早早萌出的牙齿没有对宝宝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比较牢固,就可以细心维护,保留下来。
小贴士 长诞生牙的地方还会不会长乳牙
诞生牙是乳牙过早萌出的一种现象,这种乳牙通常发育不良,牙体较软,牙根很短,脱落或拔除后不会再长出乳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