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互联网思维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互联网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树立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是创新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应该与时俱进,可能做的事情和互联网无关,但思维方式要学会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二)互联网九大思维
1 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用户思维格外重要。因为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产品、价格、品牌方面的信息,互联网的存在使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由厂商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作为厂商,必须从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不能只是了解用户,而是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
2 简约思维
简约思维是指在产品规划和品牌定位上,力求专注、简单;在产品设计上,力求简洁、简约。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消费者的选择很多,选择时间太短,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转移成本也大大降低。线下转移需要从一家门店出来再进入下一家,线上转移则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转移成本几乎为零。简约就是专注,少就是多,简约就是美,要学会时常做减法。
3 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做到极致,才能够真正赢得消费者,赢得人心。体现极致思维有三个方法: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者得天下。服务即营销,为顾客制造惊喜,站在顾客角度提供细致的个性化服务。
4 迭代思维
迭代思维是指由于互联网变化太快,没有太多时间来让人做计划、做调查,企业要实时地关注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进行微创新,小处着眼,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微”,就是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精益创业,快速迭代。只有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
5 流量思维
流量思维是对业务运营的理解。流量是互联网公司的生命之源,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流量的获取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免费。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对互联网产品来说,免费往往成了获取流量的首要策略,互联网产品大多不向用户直接收费,而是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二是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产生质变,从而带来商机或价值。
6 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思维是对传播链、关系链的理解。企业所面对的员工和用户都是以“网”的形式存在,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学会利用社会化思维可以有效地开展营销工作。一要利用好社会化媒体;二要众包协作。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
双创之窗
蜂群思维:看不见的手
蜂群思维是一种集体思维,是指由许多独立的单元高度连接而成的一个活系统,现常用于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
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个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的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虫子的固有属性就蕴含了集群,蕴含了这种神奇。
7 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对企业资产、核心竞争力的理解。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数据就是资源,提炼出的信息就是商业价值所在。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
8 平台思维
平台思维是对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理解。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将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当企业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在企业内部打造“平台型”组织。
9 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是对产业边界、创新的理解。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纯物质经济与纯虚拟经济开始融合,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要主动拥抱变化,大胆地进行颠覆式创新,这是时代背景的必然要求。
(三)培养互联网思维的方法
1 创办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互联网思维意识
互联网思维的一大特征是用户思维,因此,高校在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的特色校园活动时,应重视“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通过举办特色校园活动来培养和强化互联网思维。
2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互联网思维
高校应该努力拓宽学生互联网创新思维的途径和空间。一是校内创业空间拓展路径。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争取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等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开设互联网思维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和特长,在校园公共服务区域内建设有针对性的学生创新创业体验中心,帮助学生实现线上线下的全套销售模式,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互联网思维下的创业和经营的全过程。二是校外创业空间拓展路径。高校应该积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共同建设大学生互联网思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和资金扶持,推动高校互联网思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教育新发展。

北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展示位
3 搭建“导师带徒”的教育模式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带来的企业创新创业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而带动更多的名家讲师编写教材、走上讲台,带领学生开拓创新。高校要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增添创新创业岗前培训新内容,安排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一线进行锻炼,以此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创新素质;还可以聘请优秀的企业工作人员来校园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创新能力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思维创新潜能。
双创前线
如何养成创新思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思维的重要论述
“创新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在不同场合讲话中使用的高频热词。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求从根本上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形式主义和无所作为,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一方面强调要善于应对变化的形势、善于打破思维的定式,另一方面强调要有敢于冲破旧格局、锐意进取的勇气,同时还明确要紧紧把握住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这是实现变革和创新的基础。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就是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创新思维的三要素“全面、准确的信息采集”“理性而活跃的分析思考”“改革创新的担当勇气”有具体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创新思维源起于全面、准确的信息采集
任何创新的成果都是创新思维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而每一次创新都必定起源于创新思维。我们要形成对某一项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思维,首先就是要掌握全面的情况,要了解其历史起源、发展过程、目前的状态、存在的问题、关联方的利益纠葛、国际国内同类工作的处理方式,等等。只有获取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才有创新思维的基础。而在社会实践中,信息的获取靠的是扎实的调查研究,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应该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仅要听汇报、到实地掌握一手资料,而且要真正了解问题的症结和发展演变过程,搞清楚群众的真实诉求和心愿,使我们的创新思维具备厚实的基础。
创新思维产生于理性而活跃的分析思考
创新思维仅仅有全面的信息掌握是不够的,还要有加工处理这些信息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借助逻辑思维的严谨推理,梳理工作中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理清上下游、理清层级,找到主要驱动者、次要驱动者和其他参与者,这样的思考才能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的方式,从过去看现在,从现在看将来,找出其发展的脉络和内在运动变化的规律,这样的思考才具有深邃性,才能有大格局、有前瞻性;要懂得运用比较思维的方式,比较国际上同类问题的情况,比较国内其他地方同类问题的情况,通过比较看差异,通过差异懂借鉴,这样的思考才能有宽视野、少走弯路、博采众长;要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透过千头万绪的环节抓住问题的关键,透过盘根错节的关系抓住主要的矛盾,透过差异巨大的诉求寻求对立中的统一,不至于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误判。
创新思维离不开改革创新的担当勇气
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党“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把创新思维与其他六种思维方式并列提出来,作为领导干部的能力来要求。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上述各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而且这种思维能力会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愈加成熟。然而,很多情况下创新思维绝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担当与勇气的问题;而担当和勇气的背后则是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对远大理想的坚持和执着。也就是说,创新思维有“善思”的问题,但更多时候是“敢思”和“敢为”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重大创新,必定会与旧的格局、旧的观念和惯性思维发生冲突,常常是在质疑声中诞生、在打压下成长、在困境中挣扎、在磨炼中“破茧成蝶”。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的“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惟创新者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这些论断高瞻远瞩、含义深远,对于我们在工作中提振改革创新的勇气,提升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都具有极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
(资料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2月8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