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程(2023年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 实践课堂

实践活动1 辩论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哪个更重要

实践目标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通过辩论赛,同学们可以深入学习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著意涵,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将之应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实践方案

1.活动时间:课余时间。

2.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3.活动方式:辩论赛。

4.活动流程:

(1)赛前准备。

①选择多媒体教室或学生活动中心;选出主持人及评委;准备评委牌若干张,辩手牌8张,计时器2个;准备奖品、相机、奖状、白纸、评委打分表。

②从每个小班中选出1个小组,每组4位队员,分组后进行抽签,决定正反方;确定辩题(认证分析,要有可辩性,题目严谨,正反方题目明确):

正方——认识世界比改造世界更重要;

反方——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2)比赛采用全国大专辩论赛制(辩论时间共计28分钟),比赛流程如下:

①主持人致开场词,介绍参赛队员、评委成员和比赛规则。

②开篇立论:5分钟,正反两方一辩依次进行,时间各2分30秒。

③公辩时间:6分钟,每队各3分钟。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④公辩小结:3分钟,每队各1分30秒。

正方一辩公辩小结:1分30秒。

反方一辩公辩小结:1分30秒。

⑤自由辩论:8分钟,每队各4分钟。

⑥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⑦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⑧评委独立进行评分,工作人员进行计分作统分工作。邀请评委老师、评委学生代表分析赛情、进行点评。

⑨主持人宣布参赛各队得分情况及最后结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最终得分)。

⑩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邀请评委老师为获奖者颁奖,宣布辩论赛结束。

(3)公辩、自由辩论规则:

①公辩:质询者控制质询时间,可以提出与题目有关的合理而清晰的问题,并可以随时停止被质询者之回答;公辩时间内,质询者应询问问题,不得自行申论或就质询所获之结果进行引申,否则视为违规。质询者自行申论或引申发言时,答辩者有权要求其停止;答辩者应回答质询者所提之任何问题,但问题明显不合理时,被质询者得说明理由,拒绝回答;答辩者可以要求质询者重述其质询,但不得恶意为之,否则视为违规;答辩者不得对质询者提出询问,否则视为违规;答辩者提出反质询时,质询者需要求其停止,并拒绝回答。

②自由辩论:自由辩论时间为8分钟,每队各4分钟;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一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一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剩30秒时,将有一响铃声提示,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会有两响铃声提示,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辩手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自由辩论是检验一个队整体配合能力以及每一位辩手实力的重要阶段。辩手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简洁明了地巩固自己的论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点,如果流于空洞无物的攻击或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言观点,或者出现语误、空场等情形,都将影响该队成绩。

③注意事项:各队辩手辩论中可将资料记录在自制手卡上,发言时以备参考,但不能宣读事先已拟好的稿件或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图表或字板,在自由辩论时队员可以相互提供发言线索。各名队员应遵守辩论规则和公德,严禁有谩骂、人身攻击等不当发言。

实践评价

根据各队在辩论赛上的表现,由评委评定双方的实践分数。

计分表

参考资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资料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54—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