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王国里的虚拟人:技术、商业与法律解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虚拟文明的旅程

1.1 元宇宙里的原住民

虚拟人是虚拟世界里的重要成员,是元宇宙中的“原住民”。

近年来,虚拟人的概念和相关应用越来越普及,跨越了真实和虚拟的界限——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而在真实中寻求不同形态的虚拟生活方式,“虚拟人”的时代如期而至。

2021年,称得上“元宇宙元年”,全球化新冠疫情的爆发性破坏,客观上催生了社交方式的新需求。随着元宇宙概念不断地深入,也连带地让虚拟人的发展更加快马加鞭,不仅外观逐渐数字化,动作更具交互性,思想内核也日益智能化。各种类别的虚拟人成功捕获了大众的视线,并在影视、游戏、传媒、文旅、金融产品销售等众多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虚拟人具有人性吗?答案是肯定的,它应该从人的三个基本属性——物性、情性和灵性的耦合运动中获得思想、观念和灵感的启发,并在现实的应用中得到全面的实现。为了便于识别,我们将虚拟人分为三大类——身份型虚拟人、内容型(IP型)虚拟人和服务型虚拟人,可以分别从虚拟人生成的依据、功能、受众及体验场景来呈现虚拟人的社会存在。

身份型虚拟人一般具有原始的物理原型、社会上的地位、法律上的资格,其出身是可追溯的。此类虚拟人包括三种细分类型,下面分别介绍。

第一种身份型虚拟人是以数字分身为基础的。例如,以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中的AVATA R为原型,为目标人群打造数字分身,并应用到虚拟社交平台和媒介中。《头号玩家》是数字王国(本书指数字王国公司)参与特效创作的一部经典影片,根据恩斯特·克莱恩(Ernest Cline)同名小说改编。身份型虚拟人能够成为每个人具有真实形象的代言人,这很大程度上能打破次元的壁垒,改变人们展示自我、交往、旅游、办公等的方式。

第二种身份型虚拟人是公众人物的数字分身。2015年5月9日,数字王国传承了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技术领域的先行优势,利用数字建模、动作捕捉、人脸识别、机器学习和3D全息成像技术,将已故歌手邓丽君的虚拟形象搬上了中国台北小巨蛋体育馆。一场“如果能许一个愿·邓丽君20周年虚拟人纪念”演唱会,推动了虚拟人市场化。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边界在跨时空的交互中消失了。现场的粉丝们真切地感受到“永生”不再是一种神话。虚拟邓丽君的歌姬形象和身份得到了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和其兄长邓长富的授权。值得称奇的是,邓丽君的虚拟形象不仅演唱了她去世前的经典歌曲,还演唱了她去世后新生代歌手的歌曲,这就使得身份型虚拟人形象更加丰富、更具活力空间和商业潜力。利用明星的粉丝群体聚集新的流量,实现科技、文化、生活的共同进步,邓丽君的虚拟形象开了一个好头。

第三种身份型虚拟人是虚拟代言人。塑造企业和品牌的身份型虚拟人,充分展示了企业形象和内涵,在风格和外观上做到高度契合。让市场和消费者全面地认识企业、认知品牌,从而产生信任、信用和黏性。雀巢咖啡推出宣传片Re/Imagine,女主角Zoe是雀巢官方原创的一位虚拟偶像代言人。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同名虚拟代言人“花西子”也如出一辙,她们均以优雅大方、亲切热情的形象示人,很好地传达了企业文化、商品目标的消费诉求,产生了颇有价值的市场号召力。除了拍摄品牌广告片之外,官方还为虚拟代言人开设了专门的社交媒体账号。以此建立起企业与市场、社会和消费者之间无障碍的交流通道。

内容型(IP型)虚拟人以虚拟人的“社会性”需求为出发点,以IP打造为表现形式,是三类虚拟人中粉丝基础最广泛、最走红的一类虚拟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虚拟歌姬采用开源共创的模式,可以根据粉丝们的喜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模样。另外,虚拟网红引领新的生活方式,虚拟主播在直播平台上与观众亲密互动,形式多种多样,边界可大可小。

市场上最为用户关注,曝光率最高的虚拟人类型就是内容型(IP型)虚拟人。虽然打造内容型(IP型)虚拟人的进程十分漫长,培育过程千难万艰,但从已经成功运营的国内外内容型(IP型)虚拟人的方式中可以获取经验:以“高技术、泛平台、强IP”三大要素为基础打造具有可塑性的内容型(IP型)虚拟人,不断优化其形态,丰富其内涵,巩固其渗透力,再通过粉丝经济实现商业变现是最好的方式。

根据笔者观察,市面上很多内容型(IP型)虚拟人将形象做到极致,但涉及技术开发的还很少,表情不自然,互动性弱,经常采用“换头”“换脸”的方式来实现虚拟人的美丽形态。然而有技术开发能力的团队,将精力投入研发虚拟人底层AI技术层面,在美术方面不一定占优势。只有很好地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打造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虚拟形象。

如果说内容型(IP型)虚拟人始于社会性的颜值与偏好,那么服务型虚拟人便终于内涵,具备服务所需的知识性。服务型虚拟人大多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语音语义理解等不断迭代的技术,追踪和引领现实人日益增长的知识性趋向,使得虚拟人能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帮手,为人类的高效活动赋能,真正地实现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字科技的综合价值。

对于有“知识”有“头脑”的服务型虚拟人,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地拓展。它经常以虚拟员工、虚拟客服,甚至虚拟企业家的身份被应用到软硬件服务场景中。2021年11月,国内第一个可以在APP内实现用户互动的超写实虚拟人——“龚俊数字人”正式上线。用户在百度APP“语音设置”界面中选择“龚俊数字人”为语音搜索助理,即可在语音搜索时与其进行面对面的实时对话,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局限、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方式及效率。另外,一个有说服力的案例是,房地产的头部企业万科集团也适时打造了自己的虚拟员工崔筱盼,并将其有效地嵌入真实的服务程序中,标准化地完成流程管理、催款等基础工作。鉴于其24小时不间断地努力工作和取得的比真实员工更有效的工作成果,2021年万科集团将最佳新人奖颁给了崔筱盼。

服务型虚拟人与科技硬件和软件平台的结合,包括与VR游戏结合、嵌入智能家居控件及车载系统,甚至淘宝和亚马逊这类B2C在线购物平台等,都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其底层架构需要充足的资本投入和技术研发团队深入的合作。在其他商业应用场景中,比如新金融、医疗陪护、学习进修、企业产能优化等,虚拟人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需求趋势。

近两年来,虚拟人产业政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市场持续扩大容量。根据《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1],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其中,身份型虚拟人和内容型(IP型)虚拟人将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总规模将达到约1750亿元,服务类虚拟人则相对稳定发展,总规模也将超过950亿元。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科学技术的爆发性突破,引发应用场景的革命性拓展,形成市场规模的倍增。2023年,以华为为代表的智能电车的替代性冲击,为虚拟技术的应用打开了全球市场的窗口。

在市场关注度方面,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民对虚拟人的了解和关注程度提高,关注度从2021年的63.6%上升至2022年的87.8%[2]。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虚拟人走进现实生活中,乐见其成,乐在其中。

政策方面,自2017年起,我国将虚拟现实、AI等核心技术的研发纳入鼓励类产业范围,同时提出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伴随着技术升级的迭代与制作成本的下降,虚拟人客户端应用或将大规模普及和扩展。从2022年1月起,各地相继出台元宇宙相关领域的支持性政策,为虚拟人蓄力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投资方面,虚拟人相关技术公司受资本热捧,虚拟人赛道热度提升显著。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到2024年中期,虚拟人相关公司融资进程加快,行业热度持续上升,除了已在虚拟人行业中占据先发优势的数字王国、次世文化、燃麦科技、慧夜科技等公司,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大企业也纷纷加入了虚拟人制作与投资的行列,为行业引入了新的资本和技术活力。一些新公司也崭露头角,资本对于虚拟人的IP打造、技术水准及商业变现能力有了更准确、更务实的认知,行业竞争趋近白热化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市场上虚拟人应用数量越来越多,市场对虚拟人的身份建构、调性设计、内容策划和粉丝运营方式也有了更多需求。未来一段时间,虚拟人还持续有热度吗?品牌和虚拟人的结合将会有哪些新的方式?在交互玩法上能否有新的创意?我们在书中会进行深入的解读。而随着技术进步,虚拟人如何提升人类生活工作的效率?虚拟人赛道将如何赋能元宇宙的发展,也值得消费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