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太元四年
大燕的皇帝依旧是顾。
只是这皇族一脉,已非是始皇帝一脉……
而是朱王一脉。
新始帝的上位是踩着兄弟的尸体上的位置,但依旧有人躲过了一截,即朱王顾成考。
顾成考有病,为脑疾。
二十三之龄仅有五岁少儿灵智。
于是也就成为了这唯一幸存下来的王储……
而新帝顾棣则为朱王之后,也是唯一的血脉,年龄不大,仅有十三……
当然。
十三的年龄在这大燕皇朝中也不算小了。
要知道,先帝十二成婚,十三为父……就是民间十三成家更为寻常。
小……
某些时候倒也有些不合适。
这人是魏国卿和顾余生说的,他咨询了顾余生建议,并带了顾棣来见顾余生。
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拘谨的坐在院中。
顾先生之名,京都仅知。
且非京都,便是这大燕,恐怕不知的也没几个了。
见到顾余生进来,顾棣连忙站了起来。
“见过顾先生……”
恭敬。
且带着崇拜。
十三岁。
脸上尚且带着稚嫩。
顾余生没回答顾棣,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请他坐下。
等得顾棣坐下,顾余生问了顾棣一个问题。
“何为帝王?”
顾棣愣了下,有些慌了一下。
他没想到顾余生问的会是这问题,当下有些紧张的去看魏国卿,想要请求他的帮助,然而魏国卿却是闭上了眼睛,似乎没见得他眼中的求助一样。
顾棣无奈只能放弃,想着。
许久……
回了顾余生的话。
他说:“顾棣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从来就不是顾棣能去想的事情。
所以先生要顾棣回答,顾棣并不知道怎么和先生说。
可我父亲和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他想要吃饭,吃很饱很饱的饭,他想要穿衣服,穿很暖很暖的衣服。
当然了,要是能有肉,那更是再好不够了。
可惜,我父亲一直没能完成他的心愿,我也曾发誓,若是有一日,便要让所有人都吃得饱,穿得暖,住最好的房子,吃最香的肉……
至于帝王?
我想……
能让百姓吃好喝好穿好,这便算是一个好帝王了吧?”
顾余生沉默。
许久。
笑了笑。
“这倒是一件很简单的心愿,可这样的心愿却是最难的…天下十九州,万万之数……
吃好喝好穿好,又如何那么简单?”
“可总要试试吧?”
顾棣道:“由近至远,京都,蕲州,兖州,云州,洪州……一个一个的地方不断的蔓延,早晚有一天,这天下十九州总能到的!”
“太久了……”
“可能会很久。”
顾棣道:“但这依旧不是问题……一代人不行,还有两代人,三代人,子生孙,孙生子,子在生孙,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的,总是能做到的!”
顾余生笑了笑。
没再说话。
只是朝着魏国卿点了点头,魏国卿便带走了顾棣。
路上。
顾棣不懂。
“魏老,我的回答是不是让顾先生很不满意?他都不愿意和我说话了……”
他年龄不大。
于是便觉得似乎自己做错了什么一样。
魏国卿笑了笑:“你没说错,只是先生他并不知道怎么在和你说了。”
“为什么?”
“因为你选了一条最为艰难的治国之道。”
“治国之道?”
“嗯……”魏国卿道:“从今日起,您不该说我了,而是该自称为朕了,陛下!”
……
新始四十年。
五月。
新帝登基。
年号为太元!
为:太元帝!
太元帝年幼,尚且不懂政事,于是请丞相魏国卿辅佐。
同年!
太元帝大赦天下,免大燕赋税三年,天下百姓尽数欢呼。
又因为百官空缺,太元帝为求人才,在魏国卿的建议下,决定改革变法。
既为求得大燕兴盛。
更为大燕填补人才之缺。
所行变法之多,但最为让天下百姓所在意的却是科举制度!
大燕也好。
或是其余六国也罢。
世家昌盛,千年不衰,掌控着天下绝大多数的藏书。
莫说百姓无书可读,便是寒门也难出贵子、
然科举制度的出现,免去了门第之见,虽说依旧无法在最快时间中免除世家的影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的影响终将越发的减小。
直到,无足轻重!
不仅如此,为避免天下学子无书可读,朝廷大力鼓励私塾学堂的出现和建立。
于是,大燕终起了书生之气!
……
新始四十一年。
即:太元元年。
太元帝成婚,立后……
皇后为长孙淑。
为上将军长孙秦之女,年芳十五。
成婚之前,顾棣来了一趟,便是他带来的长孙淑。
不是倾城绝色之貌,却也温婉知书达礼、
为后,倒也合适。
于是,一个月后便有了长孙皇后。
太元二年。
这一年的太元帝已十五,和昔日相见的稚嫩,却是多了成熟和稳重。
大燕第一次的科举也在这一年正式举行。
十九州考生共计八万九千七百人,最终录取为五千一百四十人…
不多,但却不少。
在考生成绩出来后,太元帝跑到了梅园,和顾余生聊了一个晚上的话,喝了一个晚上的酒。
他说,大燕会越来越好的。
随着这些人才的加入,终有一日会恢复大燕往日的荣光。
顾余生只是笑着不说话。
这一年的他已经二十八岁了……
不大。
可好像老了许多。
不是身体上的老,而是心态上的老。
对于很多事情他越发的觉得,远远的看着,作一个看客,这样才是自己最该去做的事情。
也是自己最喜欢的。
就比如此刻,成为一个听众就很好!
当然。
这两年中七国发生了许多大事。
江湖变得越发的混乱,帝王修仙变得越发的疯狂,甚至有着要失了掌控的趋势。
终于在太元三年这一年,战争再次爆发了!
赵国和魏国打起来了。
赵国和魏国边境有山,为太姥山……
太姥山上有宝,为仙人遗留之物,传闻有仙人之缘。
赵国和魏国为求仙人之缘,爆发出了极其惨烈的战争,超过五十万人留在了太姥山。
这一场战斗整整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最后以魏国兵败。
然……
这一场战斗也才刚开始。
赵国怒火燃烧进入了整个魏国境内,太姥山的仙缘之战渐渐演变成了灭国之战。
一年后,魏国覆灭不复存在。
七国,终为六国……
也是这一年,顾余生终于见到了修仙界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