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民族概念
支持?
我特么支持你去死!
群臣简直要气疯了,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小皇帝怎么就这么能折腾?
不准奴仆买卖,那他们去哪找人伺候?
雇佣?
难道他们不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奴仆少了,雇佣人的价格自然也就跟着涨了,那可是要多花钱的。
不允许大明女子从事青楼,花船等行当,这更是逆了天了,没有风花雪月的官,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反对,必须反对!
“陛下......”
比起把朱祁镇请出太庙,此次群臣的反应可要激烈多了。
他们不管皇帝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反正要想废除奴仆买卖就绝对不行,除非他们都死绝了。
霎时,什么祖宗之法不可违,什么臭丘八不配之类的言论此起彼伏,话语声像是另类的炮弹,疯狂轰向李溪。
群臣的模样更像是疯了似的,不少人直接红了眼。
李溪的提议不仅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更是在挑战延续了上千年的游戏规则,他们不允许,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规则被李溪践踏。
李溪口中所谓的民族论,在群臣看来,更是荒谬至极,滑天下之大稽。
老百姓,说是国家之基石,可实际上,压根不被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当回事,臭丘八而已,也配成为他们的同族。
借用某位大佬笔下的名言:你姓赵,你也配姓赵,你怎么敢姓赵?
同理,你个臭丘八,也配跟老爷是同族,你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货色?
在这个时代,乃至往后两百年,民族这个概念,根本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是高高在上者自恃高贵,不屑与凡俗为伍,位卑者则只能用“阿Q精神”找点精神慰藉。
这不是夸大其词,而是事实。
那么神州这片土地上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民族概念的呢?
这就要提到后世颇有争议的国父了。
国父破陋习,只要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都知道。
但国父为什么是国父,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从而导致一些网庙学家大肆扯淡,说国父就是被吹吹捧捧走上神坛的。
不争的事实是,国父之名绝对实至名归。
国父之前,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各地军阀仍然混战不休,什么民族存亡,什么种族兴衰,全然不被当权者放在眼里,依旧接着奏乐接着舞,今天你打我,明天我弄死你。
某个寡廉鲜耻的老妖婆甚至舔着脸说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这种混账至极的鬼话。
可见当时民族这个概念几乎跟不存在一样。
直到国父横空出世,才奠定了民族概念,为后来的抗击倭寇打下坚实基础。
若非国父奠定民族概念的诞生,只怕到了倭寇入侵,各地军阀还是互相内斗个不停。
人言一座黄埔校,半部近代史,从里面走出来的神州英杰无论身份如何,立场如何,几乎都参加了抗击倭寇,归根结底是国父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民族的种子,为他们塑造了一颗民族心。
抗倭救国,救的不是大辫子王朝,而是这个由四万万同胞组成的民族。
时间回到当下,在这个以封建王朝为主的时代,民族观念也好,民族之心也罢,通通都是不存在的。
因为没有民族观念,权贵以普通人为奴,视为理所应当之事。
因为没有民族观念,即使投降异族,也不会有什么廉耻之心,反而美其名曰:“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因为没有民族观念,当李溪提出要废除奴仆买卖,众多大臣才会疯狂反对,态度之激烈,堪称前所未有。
把朱祁镇请出太庙,顶多是受了点损失,甚至实际损失一点都没有,只是脸上有点不好看。
毕竟文官都把持朝政多少年了,怎么可能因为朱祁镇被赶出太庙就损了根基。
可是废除奴仆买卖这事,影响太大了,等同于掀翻过去千年形成的固定游戏规则,严重损害到了他们所有人的实际利益。
这个所谓的“所有人”,不止是朝堂上的众多官员,还包括他们背后的各地豪强,富商,宗族等等,影响面之广,说是遍及整个大明也不为过。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否则老臣即刻撞死于殿前。”
为了阻止皇帝的疯狂举措,有年老的大臣不惜以命相逼。
这种人或许不是为了利益,只是纯粹的守旧,为规则殉道。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违,冒然改变律法形式,陛下该如何面对大明列祖列宗,太祖太宗皇帝都在看着您啊!”
哭嚎声,呐喊声,庄严肃穆的大殿登时喧闹不止,群臣俨然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说什么也要阻止皇帝破坏游戏规则。
李溪静静的坐在龙椅上,淡淡的看着群臣表演,心里,脸上,皆毫无波澜。
他已经看透了这些大臣的丑陋!
张口祖宗之法不可违,闭口以命相逼,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群臣之中要是有谁敢大大方方的说,自己就是为了利益才会阻止废除奴仆买卖,那李溪说不定会高看其一眼。
但像现在这样,满嘴为了大明江山,实则全是为了自己,虚伪的让人作呕,李溪都快忍不住将这些人全部丢到大海里喂鱼。
诚然李溪自己有时候也挺虚伪的,然而跟这些人相比,李溪觉得自己比白莲花还干净。
“呵,不急,咱们慢慢玩......”
内心冷冷一笑,眼神淡漠的如同冰川。
群臣极力反对,那又怎么样?
穿越者同行都能做到的事情,李溪不认为自己做不到。
“魏大伴,咱们走吧!”
转身对魏忠贤说了一声,而后悠哉悠哉的走了,留群臣在大殿里继续吵闹。
多留无益!
群臣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断然不会同意废除奴仆买卖,那说再多都没用,还不如省点力气,让魏忠贤继续折腾群臣。
被折腾的受不了了,群臣自然而然就屈服了。
李溪坚信众多文官的骨头没那么硬,起码东林党的骨头就挺软的,似钱谦益那般骨头软还能找个“水太凉”理由的人才,满朝公卿中大有人在。
说句实在话,李溪很期待文官们会想到什么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是皇命不可违?还是为民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