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门径:师传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编写说明

近年来,中医学界都重视起了师传教育。其实早在《灵枢》经中就有《师传》,点出了为医门径。师传,多不是全面系统的介绍,而是耳提面命,更多的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本著述重点阐明解决中医疑点、难点的门径。多年来,西医学中医后能坚持中西医结合者很少,教学效果很差,我们认为也是不明学中医门径所致。很多系统学习过中医或初从业中医者,也深感师传点破中医门径疑难的必要。这些是促使我们萌发编写此书的初衷。

广东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主任从王伯章、刘强、庄日喜到现任黄泽辉主任,已历四代。40年来,我们一直从事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教学及其教改工作,并同时在综合医院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所以我们对西医学中医问题有长期深入的接触及了解。另一方面,我们都毕业于中医院校,也一直接受着中医医术的师承教育。1956年4月,进入国家公立西医院的广东南海名中医王挚峰被推荐到湛江地区之后,其业绩曾获原卫生部的表彰,其师承者王伯章、黄泽辉、邵敏明等经历了王氏医术薪火相传四代人的师承教育,他们的中医临床学术根基十分巩固,对中医临床思维若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这些年,我们深切体会到以往西医学中医的教材未能让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有真正的理解,认同率低,对中医临床思维及其辨证论治更难有切实的理解,心中疑虑无底,其他中医初学者亦然。为此,我们认为应深入浅出努力用现代的学术语言来阐释中医理论思维的真谛,让受业者不再有“玄”的感觉,并获得理解认同,帮助他们理解中医临床思维,阐释各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环节的明确联系及运用。这就是“学中医门径”。

恰值此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可获资助之机,把多年传承学术与教改心得的积淀汇编成小册子,付梓刊行,可谓幸事。若读者研习本著述后,先从专病专科上下功夫,反复在临床验证中积累心得,在传承上探求精华,在创新中寻求出路,想日久必有所成。笔者本此初心践行,信其可也!

王伯章 黄泽辉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