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抗癌进行时7: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今朝跟师学无涯 一日看尽长安花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晴

昨天跟了师父三个地方的门诊,师父还开玩笑说你来西安第一天就“一日看尽长安花”啊,我们都笑了。晚上很晚才总结完。今早一起床,累,困,乏,但想到今天的门诊还有那么多未知的病例等着老师抽丝剥茧来分析,并灵光一现开出处方,我马上精神抖擞爬起来,坐地铁到“益群堂中医门诊部”。赶到时,师父已经看了4个患者,我很不好意思地坐下来。心情还没平复,就看到一典型病例。

沈女士,76岁,咸阳市人。2019年6月24日初诊:患者患有子宫内膜癌,侵犯肌层深度大于1/2,肺结节,阴道出血两月余,面容虚浮,口干,阴道出血多,乏力,舌红苔黄,脉沉。用方:海茜汤加海白冬合汤。处方:

海螵蛸30克 茜草12克 人参片15克 白术12克

当归12克 土茯苓30克 天花粉20克 海浮石30克

白英30克 五味子6克 独活20克 烫骨碎补20克

生地黄30克 桑寄生15克 姜半夏12克 麻黄9克

大枣10枚 王不留行30克 续断片15克 绵马贯众20克

21剂。

2019年7月14日二诊:口干明显好转,出血量减少,乏力减轻,汗出,舌红苔黄,脉沉。辨证:气血瘀滞,痰热壅肺。续服上方18剂。

2019年8月4日三诊:服药第二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现汗多,乏力,面黄,舌红,脉弱。用上方26剂;后陆续坚持服药3年,总计诊疗18次。

2022年3月6日十九诊:有下列检查结果,2021年11月18日CT盆腔平扫未见明显异常。2021年12月10日MRI提示:①宫颈黏膜增厚。②子宫多发肌瘤。③宫腔内异常信号影,考虑少量积血。④宫颈囊肿。⑤腰4椎体异常信号影,考虑血管瘤。拿报告给医生看,都怀疑她是不是得过此病。

刻下症:自觉臀部疼痛3个月,起床则甚,活动后则减轻,服西药无效,舌红苔黄,脉细。处方:

海螵蛸30克 茜草12克 人参15克 白术12克

土茯苓20克 当归12克 天花粉20克 海浮石30克

白英30克 北五味子6克 独活20克 烫骨碎补20克

生地黄30克 桑寄生15克 姜半夏12克 麻黄9克

大枣10枚 炒王不留行30克 续断15克 绵马贯众20克

威灵仙30克 薏苡仁30克 秦艽15克 杜仲15克

28剂。水煎服,每日两次。并预约下次就诊。

本患者坚持3年纯中药治疗,到今天西医检查,基本痊愈,何以获此疗效呢?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根据本条,师父认为子宫内膜癌与寒邪关系密切。寒邪入侵胞宫是本病重要的病因,现代妇女衣着趋于单薄,饮食常喜冰凉,工作、生活接触寒冷的机会多,又缺乏传统的经期、孕期、哺乳期保暖意识,以及滥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均可造成寒邪入侵胞宫。寒主收引凝涩,寒入胞宫,常年累月,必然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而致气滞血瘀,津聚成痰,痰瘀交阻,则形成肿块。病程日久,寒渐化热,进而又能耗伤阴血,形成寒热错杂痰瘀交阻兼有气机不畅的复杂病机。另外产后血虚,风邪入里,日久化热伤阴,加之此人素体较胖,痰热内生,湿热下注,容易导致阴虚湿热相混,难分难解。还有肝气郁结,所愿不遂,情志不畅,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受阻,凝结成块,子宫内膜癌由此发生。

3年来的诊疗处方以四乌鲗骨一蘆茹丸为主方。此方活血化瘀通经,治气竭肝伤。脱血血枯,妇人血枯经闭,丈夫阴痿精伤。以四乌鲗骨一蘆茹丸,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气伤肝也(乌贼骨四两,茜草一两)。海螵蛸(乌贼骨)壮骨补肾益精,收敛止血,软坚散结;茜草活血止血,涩中有通。“血枯”王师理解就是盆腔恶性肿瘤。可见此方补泻兼施,符合子宫内膜癌本虚标实、血瘀成积的病机。

2022年3月6日本患者就诊,因刻下症有腰腿疼,故加大独活剂量,和秦艽加强祛风之力。关节僵硬疼痛加薏苡仁,既利湿又养阴,非常适合燥湿相混的病机。土茯苓利湿解毒。杜仲、续断、骨碎补、桑寄生补肝肾、壮筋骨,天花粉是直接杀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细胞的药。人参、白术益气,当归养血润燥,白英清热解毒、抗癌利湿,配以海浮石化痰散结,麦冬、百合等药滋阴化痰软坚。贯众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活血行气止痛,扶助正气。再加上患者坚定的治愈信心,而获全功。

从这则病例可看出师父将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患者与医者互相信任,才是获效的根本。《内经》(黄帝内经,下同)云: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师父看病一切为患者着想,抓住病因病机核心,一切疑难杂症皆有办法,也诚为我辈终身学习的榜样。

(杨保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