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针对父母或老师的行为
1 因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引发不满
在课堂上有这样两类孩子:第一类,每次老师提问都会举手,直到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为止;第二类,一旦没有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就会产生“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这样的念头,甚至会因此失去学习热情。同样,有些孩子对家人也会有各种不满的情绪,例如,认为“妈妈就是偏爱弟弟,根本不听我说话”等。那么,孩子这些过度的自我主张及不满究竟从何而来呢?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在无意识中向大人传递的信息,是在表达“快看看我!快听我说!”。他们并非任性,也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控诉——控诉他们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在“好厉害啊!你思考得很认真啊!”“你完成得太好了!你很出色啊!”等赞美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是自信的、满足的,而且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真正实现人格上的独立。
所以,当孩子们在表达对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不满时,希望大家意识到其实他们的潜台词是“我需要你的关注”。
例1 反正老师是不会叫我回答问题的
应对方式 告诉孩子,老师(家长)其实时刻都在关注他
●装作不经意间制造和孩子聊天的机会,为孩子打开心结。
●对孩子的认真思考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努力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
●在做好共情的基础上,让孩子理解并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重点 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赖关系是基础。
例2 总是偏爱弟弟
应对方式 通过表扬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认可
●“反正妈妈总是偏爱弟弟……”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时,大人一定要给予重视。虽然孩子在说这句话时往往是无意识的,但这通常意味着孩子的内心渴求获得大人的关爱与理解。
●只要妈妈趁此机会对孩子日常的所作所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就可以缓解孩子焦虑的心情。所以多夸一夸孩子吧。
重点 给予孩子认可,是帮助他成长的有效方式。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对待孩子时都会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即便有些时候看起来并非如此,他们也一定会说是事出有因,并坚持自己的初心是没有变过的。
但有些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孩子却会向大人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个时候,大人不要责备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接受他们所提出的意见。
当孩子这种控诉变多的时候,也正是他们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想要独立的时候。而这些控诉其实是在向大人传递“快来关注我”“好好听我说”等信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所谓“不好的表现”,但越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越要耐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