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商业思维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商业就是赚钱这么简单吗》:商业和商业社会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商业:喝的奶粉、玩的玩具、接受的早教课程,都是商品。我们如果想拥有更好的生活,就要学会在商业交换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在各国的传统文化中,商业都被认为是唯利是图的,中国的传统尤其如此。全社会都有意无意地希望孩子回避商业世界。本书的第一章,就是希望能正本溯源,改变观念,重新审视商业思维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我们处于一个商业的世界。对于商业,教科书是这样定义的:商业(business),是指所有以赢利为目的、力求为他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活动。[1]首先,这就是一个交换的过程,把我所拥有的产品交换给你,以获得利润,也就是赚到钱;其次,注意“力求”这个词,从事商业的人需要竭尽所能,促成交换,要“力求”赚到钱。

通过交换,你赚了我的钱,我赚了你的钱,钱从一个人的口袋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整个社会的钱看起来好像并没有增加,那为什么说商业能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呢?

● 两个村落的故事

我们先通过一个小故事了解商业是什么。

很久以前,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有两个奇特的村子。东村人只会种玉米,其他啥都不会,代代相传。西村人只会种棉花、织布,其他什么都不会。

东村人一到晚上就冻得瑟瑟发抖,用树皮裹体,也抵御不了寒风;西村人虽然晚上不受冻,但白天只会采野果充饥,饿得骨瘦如柴。

忽然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有一个人从东村走到了西村,发现了另一个村子里的生存秘籍。这个人兴奋地回到东村说道:“在不远的地方有个村子,那儿的人懂得种棉花、织布,我们赶快拿吃不完的粮食,去和他们交换布和衣服吧。有了布和衣服,我们以后就不会受冻了。”

原先东村的玉米太多,囤在家里发霉了,这时候玉米还不是用于交换的产品,不是商品,所以东村也就没有商业行为。

当东村人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把剩余的玉米拿出来,去交换西村人织好的布的时候,商业就在这个封闭的小世界里诞生了。

● 如何定价

商品要交换成功,需要一个交换的标准。

东村人用多少玉米换西村人的一匹布呢?东村有一家人经验不足,一听说可以用玉米换布匹,就把家里的200斤玉米拿出来,换了一匹布。

这下西村人兴奋了,大家琢磨着:“织布是我们拿手的啊,一个人每月织一匹布没问题,温饱问题就妥妥地解决了。”于是,西村有布的人都来找东村这家人。

在各种推销下,东村这家人的玉米被换购一空。毕竟种玉米需要时间,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东村也有“智商在线”的村民,他们一算,这笔交易有问题:一个人一年辛辛苦苦,能收200多斤玉米就不错了,自己还得吃。现在倒好,西村人用一个月织的布就能换取东城人辛苦一年种植的玉米?有个声音说:“这不合理,再这样换下去,东村人要饿死了。”

于是,东村的另一家人提出,用50斤玉米跟西村人换一匹布。西村人一合计,觉得东村的人没有狮子大开口,于是就同意了。

价格在这种不断磨合中达到均衡,双方都达到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的目的。

对于东村人和西村人来说,虽然家里存的玉米和布变少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品质提升了。他们不再冻得瑟瑟发抖,也不再食不果腹,没有额外生产东西就实现了“丰衣足食”,两村的财富都增长了。这就是商业的过程。第一个不小心打通两个村商品交换之路的人,就是这个独立世界的“开山鼻祖”。

思考题

这一章的故事中,两个村庄的人都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后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个实际案例吗?

注释

[1][美]威廉·尼克尔斯等著,《认识商业》(第1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